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大学生 无神论教育 基本问题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16JDSZK042);天津市“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037)。

    作者简介:高晓雨,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05

    随着新媒体与网络信息化的覆盖,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西方思潮正在无可防备地通过多种渠道渗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大学生过圣诞节、参与宗教活动等现象渐为流行。宗教作为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渗透的手段之一,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的确立与达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无神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分析对待当下的宗教现象,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正确认识宗教的产生、发展、本质、功能。只有让学生看清宗教的“真面目”,才能不为宗教所诱导。一、什么是宗教?——宗教的产生、发展与本质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文化的黎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把自己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和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加注到神的身上,自然神或者人格神。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这就是说,宗教产生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受社会和科学发展限制而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年代。宗教信仰和崇敬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这些幻想为“弱小”的人类带来了精神支撑,但是人类的这种创造和选择却反过来限制、压抑和摧残着人类。中世纪,基督教作为唯一的意识形态曾统治整个欧洲,科学完全被压制,而哲学也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婢女,压抑着人的精神发展。中国最早并没有宗教二字的连用,“宗”和“教”有着不同的含义,“宗者,尊祖庙也。”(《说文解字》)“教”的本意为教化引导。《易经》中说:“圣人以神设教,而天下服矣。”可见宗教在中国古代曾被作为教化民众的一种手段,从这个层面便可理解为什么儒家学说曾被称之为“儒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需要,宗教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宗教最先是一种氏族自发的有神论观念和活动,并且由于人们无法解决和控制的多种自然现象和期望解决多方面问题而形成多神论。从更深一层看,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包含着比“神”更为广泛的内容,比如斋戒、祈祷、禁忌等崇拜行為。原始氏族社会的人们崇拜着超人间、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将其作为自己氏族的决定者和保护者,由于对他们强烈的崇拜便开始有了“祈求”“祭祀”等行为的外化。由于对原始神灵的共同信仰,部落集体进行祭拜活动,集体性的宗教活动越来越规范化、体制化,从而成为氏族制度共同遵守、一致奉行的制度。也就是说,宗教是随着氏族部落社会的形成而逐渐产生的,随着民族的形成,宗教也就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民族宗教,而世界帝国的形成则导致了世界宗教的产生。世界宗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所以说,“宗教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有神论的观念,它是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2]但是,有神论却是宗教的核心与本质,它将人的本质和属性异化为宗教的神。

    宗教的形态与影响力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科学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机器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比率不断下降,教徒人数不断减少,而且宗教也变成了私人选择,而非公共生活。古代中国,人们靠天吃饭,农耕文明让人们对“天”有一种独特的崇敬之情,人们会定期祈求各路天神的帮助并进行祭天仪式,但随着科学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唯有尊重客观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价值”,带来“财富”。这就体现出宗教也会慢慢失去其存在的土壤,随着人们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客观认识的加强,人们不再把很多事情都求助于神,但因为还有一些未被认识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以宗教还会长时间的存在。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3]现在虽仍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仪式,但是宗教活动已经越来越简便易行,宗教戒律也不再如此严明,很多宗教修行者或信仰者也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其实,这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彰显与宗教神力弱化的体现。二、为什么会有人信仰宗教?——大学生信教状况及成因分析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五四运动的展开,中国的宗教势力和影响力日渐衰落,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包括宗教和宗教理论也通过各种途径涌入中国大陆,它们与中国原有的宗教理论和风俗习惯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宗教理论和宗教行为,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宗教热”或者称之为“宗教乱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虽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和生活上的便利,但是随着商品化和市场化而来的竞争、压力、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的出现,很多人把求助的目光再次转向超验的力量。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加上还未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者教育的不充分,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急于找到问题解决方法或者寻求精神安慰的大学生也成了“宗教热”中的一股热流。因此,在正确认识宗教本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看清楚“宗教热”的背后真相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其盲目跟风。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对宗教感兴趣的人、对某些宗教教义认同的人和自认为信仰某种宗教的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有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家庭影响、寻找心灵寄托、受信仰群体的感染等,而这些人中,“真正为参加宗教活动而去宗教场所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把宗教活动当成满足精神需要(享乐)的地方。”[4]可见当代大学生群体急于找到精神寄托,他们对宗教教义和宗教活动充满着好奇心。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很多声称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不过是在遇到某些困难和挫折后暂时回避或是盲目跟风。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佛系青年”的行列,有些同学甚至直接表示自己信仰佛教,自诩自己是“出家人”,已经看破红尘,实质上却是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他们没有追求,把晃晃度日、荒废时光看成超脱的表现。还有一些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参与圣诞节、复活节等基督教节日,去教堂做礼拜,佩戴十字架等有基督教象征的饰品,他们并非是对基督教的真正信仰,而是由于好奇心、趣味性或者追求所谓的“仪式感”。可见学生对宗教的信仰大部分属于伪信仰,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摇摆不定,且易受他人思想的驱使。虽然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宗教是一种有神论,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世界观,但是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人生挫折,因此,要把握好高校“宗教热”和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让其明确宗教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实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宗教?——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与法规

    由于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国家宗教政策宣传的缺失,很多学生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認识存在偏差。例如,为什么在以坚持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还需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马克思不是批判宗教,认为宗教是“鸦片”么?大学生到底能不能信仰宗教?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必须揭示其在当今国家发展中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从理论角度看,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的揭示,宗教的消亡有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不能违背历史规律;从现实角度看,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依然不能摆脱自然力量的束缚,不能摆脱人与人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依然不能十分准确地预知自然和社会的变迁,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换句话说,宗教还有其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并且,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差异问题,对于精神世界的问题,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发展才能最终解决。而且,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符合我国社会实际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实时代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要求的,“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身上承担着发展科学,建设社会的使命,应该正确认识宗教有神论的本质及其当前存在的社会根源。只有坚持无神论,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大学生也应该辩证地对待宗教与宗教文化,践行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在道德层面上一致的部分,比如佛教中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但是不能在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游离,要做坚定的无神论者,正确对待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矛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由于当前宗教与社会的复杂情况,当代大学生还要认清宗教与邪教之间的区别。邪教不是宗教,它的本质属性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邪教组织无视科研成果,诋毁科学,败坏科技文化,违反科学常识,妄谈宇宙起源,无视宇宙进化,编造“法”创世界,有时也借着科学之名,打着“超自然”“超能力”的旗号,鼓吹“伪科学”。邪教组织大搞教主崇拜,教主自立于人类之上,自绝于人类之外,威胁、引诱、控制信徒远离正常人的正常生活,走向自虐、自残甚至自杀的道路,而且他们无视国家法律,肆意攻击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如果说宗教有其善的一面,那么邪教则是绝对的恶。大学生应认清邪教的真面目与危害,远离邪教,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去和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做斗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

    [2]吕大吉主编.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

    [3]马克思恩格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4]苏亚玲,等.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学与无神论,20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