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思想教育的困惑

    陈建军 宋玉香

    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稍微好点的同学,学习劲头比较足,老师在学习方法上稍加引导,大部分同学能够顺利度过,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当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就是学困生又该如何教育呢?家长感到为难,老师感到迷茫,管不知如何管,管到哪一种程度,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来自学校的压力

    学校的考核制度,评评比比,导致我们老师每次考试结束之后,不得不把学生的成绩,首先是班内相比,同学哪一科考差了,是不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是不是还有潜力可挖;再就是同级相比较,看班上的情况如何,看完之后还要同上一个年级相比较,可能还要跟会考相比较,看是否有多少能够上重点中学。老师的辛苦,学生不了解,总觉得老师你自己辛苦可以了,我们自己该耍就耍,该玩就玩,但是学生们应该深思,老师只是一个船老板,撑完一船上岸,又会去撑第二船,对我们老师有何影响,但对学生自己,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人必经的过程。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办呢?任其下去,作为我们老师,好像于心不忍。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管理习惯、全神贯注的习惯、持之以恒的习惯、思维习惯、阅读习惯、质疑、求救习惯、知识方法及人文积累习惯、总结归纳习惯和时间安排习惯都是从小慢慢养成的,这些习惯如果不在小学和初中慢慢养成,长大了才来学习,确确实实就比别人慢几年或者十几年。进入初中,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不珍惜,大家知道,百米赛跑,起跑很重要。如果比赛的前三分之一你落在了后面,后面想追赶就难了。所以,一方面要尽早适应从初一学生到初二学生的角色的变换,越早适应初二的学习习惯,越能够比别人提前一步。

    二、来自家长的困惑

    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再就是家长自己吃过苦,不想孩子再吃苦,孩子需要啥,就尽量满足,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对于子女的教育,就是只要他能身体好,就万事大吉。学校在第一周、第二周,专门用《中学生的日常行為规范》《中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习的时候,学生能够接受,但学习之后,学生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老师又发起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感恩教育”“远离垃圾食品”等主题班会教育,在学校,学生明白了,但是下一周又是原样。也就是五天教育的力量小于两天教育的力量。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育学生不只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三、来自社会的影响

    学生生活不是独自存在的,它必然受家庭环境、网络、影视等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这个我觉得跟社会舆论的导向有关。

    总之,初二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