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支持教研

    董苏 刘浩

    摘 要: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传统的课堂观察一般是把观察数据记录在纸质的表格上,再进行统计分析,既费时又费力。文章通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观察的案例,呈现多维度在线课堂观察系统的应用以及在教研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据;教研;在线课堂观察;初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22-0029-04

    一、案例背景:如何高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中小学教师的青睐。

    传统的课堂观察方法是教师将观察数据记录到纸质的表格上,课后对表格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得出结论或给出建议。该过程基本都是由人工完成,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实时呈现相应的观察数据结果,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观察的时效性。另外,“数据”“记录”和“结论”之间的相关度往往不高,导致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诊断和反思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否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辅助开展课堂观察,提高课堂观察的效率,更直观立体地呈现观察结果呢?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员带领区中心组的教师,开展了实践研究。

    二、案例分析:自主开发信息技术在线课堂观察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中指出,课堂观察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1]

    围绕这四个维度,信息技术中心组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在线课堂观察平台,并在教研活动中实践运用。听课教师将观察到的数据实时录入到平台中,平台会根据录入结果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表,教师对听课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和生成的图表进行分析,将相关的听课意见或建议录入系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堂观察记录,上课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包含上课“数据”的记录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优化和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听课教师来说,这些听课意见和建议建立在听课“数据”基础之上,不同于以往更多是依靠主观经验的判断,也进一步提高了听课教师的听评课水平。

    三、案例呈现:在线课堂观察系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研中的应用

    在线课堂观察平台开发完成后,在全区初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进行实践运用。上课之前,首先进行观察项目的分工,将听课教师分成4个小组,由中心组的教师担任组长,分配课堂观察任务,听课教师将观察的数据在线录入到平台中,平台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图表,听课教师根据观察记录、数据图表以及听课情况,在平台上给出评课意见和建议。

    下面,笔者以区域内8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公开课为例,从四个观察维度呈现在线课堂观察的应用案例。

    1.维度一:教师教学

    (1)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在课堂观察系统中,依据常规上课流程,把教学时间分为导入、新授、练习(操作)、评价(反馈)和总结五大部分。听课教师记录并输入各环节时间,系统可直接生成教学时间分配饼图。图1是刘老师教授《PhotoShop抠图与合成》一课的教学时间分配图表。

    听课观察教师的评价意见是:教师本节课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张弛有度,呈现出了课堂的节奏美。尤其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时间分配很好地体现出新课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地位,吻合本课作为一节综合应用课的特点,教学语言精练、恰到好处。

    本课中刘老师绝对控制时间较长的有两处,一是对任务一:制作苹果火柴盒的反馈评价,结合了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复习和提升了三种抠图工具的使用,用了3分钟;二是课堂最后的总结,用了3分钟。其他时间除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过渡外,均为学生活动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思维参与的机会和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

    图2为执教同一课题的周老师的教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基本为两段式。周老师用2分钟时间通过“动物为什么自杀了”的视频引出海报制作主题后,接着花了5分钟时间介绍了三种抠图工具;在整堂课的重点环节“利用PhotoShop抠图与合成功能制作地球日宣传海报”任务中,在时间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在任务介绍和引导环节用了8分钟,學生实际操作为23分钟,教师评价反馈为2分钟;无课堂小结。从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来看:整堂课各环节时间分配基本合理、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听课观察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是:教师的任务介绍和引导环节可以适当缩短,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探究和应用的空间;在学生操作的中途可以增加一些和学生的反馈、评价互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一些引导和纠正,另外反馈评价内容应更充实些。

    (2)教学任务的有效性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任务设计是否有效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线课堂观察系统从任务指向性、任务难度、任务梯度、任务耗时和完成的人数几个方面来评价教师教学任务的有效性。

    以龚老师《演示文稿设计制作——别碰白块》为例,其设计的三个教学任务观察数据如图3所示。

    听课观察教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主题新颖,内容充实,很好地运用了游戏、板书等多种形式的方式激发学习,能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帮助和指导。学件的提供也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很大的帮助。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反复讲解。但是教师教学中集中控制的次数过多,开篇引导的任务交代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学生在开始时有些茫然,游戏任务虽然有趣但是难度较低无法充分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后续任务的完成都较为稳妥,总体达成度不错。关于学件中的PPT页面游戏环节建议不要统一背景色,否则易形成审美疲劳,而且关卡用文字或者标记着重显示效果更佳。

    再以孙老师《我的母版我做主》一课为例,其也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观察数据如图4所示。

    听课观察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是:本节课教学任务层次分明,PhotoShop相关技术的引入为母版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证,从需求到架构解决方案、从欣赏优秀案例到自主实践,过程连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在部分知识储备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上准备不足,导致虽然百花齐放,但是未能较好地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学生任务完成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本节课的改进建议是:在母版的创新设计上教师应给予部分解决方案的提醒,不过设计上的创新需求未必仅PS可行,因而较难的操作反而会和较高的创新需求发生冲突。这节课因时间限制,如果能安排两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2.维度二: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维度重点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师生、生生间的有效沟通。系统主要从学生的倾听情况、互动情况、其他参与情况三个方面来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图5是朱老师执教《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一课的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记录表。

    观察数据显示,本节课学生的总体参与度不是很高,学生回答问题只有4次,没有任何讨论,参与评价只有一次。

    听课观察教师对此的评价是:讲解时间过长,讨论的问题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畴,学生兴趣不高;师生互动中不能吸引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分心。导入部分过长,影响学生的关注度。任务不够清晰,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课堂中学生出现了问题,如何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备课时要有解决问题的议案。建议思考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要能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应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师生互动也要加强。

    3.维度三:课堂性质

    (1)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从评价方式(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和教师评价(积极的评价、消极的评价、未给予评价)两方面来观察。

    以周老师的《PhotoShop抠图与合成》一课为例,图6课堂评价观察数据显示,授课教师的课堂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比较积极,没有消极的评价,但有5次教师未给予评价,不过从听课观察教师给出的评价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没有给出评价基本上是在认可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对学生答案进一步修改或者概括,这样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

    (2)资源应用情况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前准备的资源,如课件、学件、帮助文档等。另外还有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资源,合理有效地应用这些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7是张老师执教《计算机与信息安全》一课时资源应用情况。

    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以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生成了新的资源——学生对计算机病毒预防采取的措施。其实学生制作的作品也是一种资源,图8是刘老师《PhotoShop抠图与合成》一课教学资源应用情况,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大量的学生作品资源。

    4.维度四:课程文化

    课堂文化维度重点考察教学中师生的创新情况。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训是信息技术课堂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也是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一。[3]通过在线课堂观察系统,来观察和分析师生的创新情况也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以孙老师执教的《我的母版我做主》一课为例,听课教师对本节课师生创新的观察记录如表1所示。

    听课观察教师的评价是:孙老师本节课课堂氛围轻松幽默,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教学思路清晰、任务设置合理、素材丰富、课堂组织特别得力;教学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的学习直接和生活对接起来。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由“漠不关心”变为“积极探索”。

    四、案例反思:在线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多维度在线课堂观察系统在教研中的应用,创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的方式,提升了教研的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常态的教研活动一般是教师上完公开课后,听课教师进行点评,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参与点评的教师只有2-3人,大多数的教师只是旁听者,即使有想法也不一定有时间表达。长此以往,听课教师往往会产生倦怠,在听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参与等问题。在线课堂观察系统的应用,让教师带着“任务”听课,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听课过程中积极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采集相关的数据,同时还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既充分调动了其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崔允漷教授指出:课堂观察的目的,即当课堂结束时,我们在别人的课堂中能得到哪些东西?对参加教研活动的听课教师而言,听课是学习他人课堂教学经验的重要活动,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点,同时反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另外,在评课时也不再是凭主观经验,而是用“数据”说话,这样的评课更有针对性,也更令人信服。对上课教师而言,平时主要关注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提问情况、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学生参与情况、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关注的相对较少,或者说缺少更直观的感受,通过在线课堂察系统的记录,尤其是对观察“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发生了什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优化等等,对于教师今后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关注学生学习活动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优化。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堂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渗透,都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在线课堂观察系统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状态,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么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4.形成教研活动资源

    这套在线课堂观察系统是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教师自主开发的,基于B/S架构,多次运用于市、区级教研活动,观察数据和评价建议都记录在系统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听、评课资源,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可以随时查看,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即使对于没有接触过课堂观察的年轻教师来说,也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课堂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量表的设计对观察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信息技术在线课堂观察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力求让观察量表更加科学、合理,观察记录更加真实、有效,观察结论更加可信、可靠,从而使在线课堂观察系统能更好地为优化改进课堂教學、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苏教基[2018]8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 年修订)》《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 年修订)》的通知[Z].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