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伦理变迁研究

    熊晓琼

    [摘要]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兵团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理性地考察兵团维稳戍边所依赖的伦理文化传统,深刻理解兵团伦理变迁事实如此和应当如何,使兵团伦理与兵团事业发展相适应,进而给兵团发展提供伦理建设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兵团维稳戍边和伦理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兵团;伦理变迁;维稳戍边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4—0045—0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伦理学出现持续繁荣的局面,为兵团戍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和总结兵团伦理的成长和进步,展望兵团伦理变迁的趋势,进一步明确守正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于新时代兵团加强道德建设,以明德引领风尚,更好为维稳戍边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的趋势

    围绕伦理变迁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就不同时代伦理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伦理是变化还是永恒不变的讨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伦理相对主义观点,认为伦理是变化的,永恒不变的伦理是不存在的。伦理会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时代变了,伦理也就变化了。还有一种是伦理绝对主义观点,认为伦理是不变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伦理道德历经千年而未变,无论是伦理规范还是伦理要求都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现代社会还在奉行的许多是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就有的伦理,所以,他们认为,伦理没有变化。仔细比较这两种观点我们会发现,伦理相对主义强调伦理的相对性、强调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伦理的差异性,但它没有否认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伦理体系之间存在共性。同样,伦理绝对主义并没有否认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伦理的相对性、差异性。因此,对于这两种思想学说,我们在看到它们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的同时,应积极地发掘它们的积极成分和真理性因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也就是说,伦理学不是静止不变、始终恒定的,它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社会的演进,否则无以存续和发展。

    如果我们把兵团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就不难发现,兵团经历了创建、壮大、曲折前进、恢复重建、二次创业的辉煌历程。兵团的历史既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改革创新的发展史。兵团在结合我国国情、新疆区情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立完整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兵团在開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兵团发展和进步中,计划经济时代的革命道德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伦理规范是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作为兵团灵魂的兵团伦理从政治伦理中分离出来,与新中国的改革同步,走过了探索、培育、创新等几个阶段,呈现出既对伦理传统的继承,又具有新时期开拓变迁的特点。对兵团伦理变迁规律的研究,既是对兵团改革发展的记录,更是对兵团革命性进步的总结。兵团伦理变迁,见证兵团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绩,传递着兵团道德的进步,展现着兵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深层次伦理问题。兵团伦理发展史向我们证明,兵团伦理体系是有所变和有所不变的统一。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新疆和兵团发展的重大政策,把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加快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和兵团工作,特别是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作出重大部署,对兵团作了明确定位和要求,对兵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为做好兵团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兵团伦理变迁的研究不是空洞的喊口号,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僵硬地灌输给兵团职工,既要熟悉兵团历史发展的轨迹及背景,也要对兵团成立以来制度的变革和发展做深入的分析;既要对兵团史方面的资料进行梳理,也要对大量的兵团伦理实践有相当的掌握。正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的趋势需要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以及对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利用和驾驭能力,加快构建兵团伦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二、正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的基本原则

    兵团的伦理变迁研究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以明德引领风尚,为维稳戍边服务。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正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兵团伦理建设的理论根基,决定了兵团伦理变迁的方向和道路,兵团是什么、兵团应当是什么、兵团人的责任是什么等等问题,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真理中才能寻求最科学的解答。兵团伦理道德中的许多矛盾关系比如国家利益和兵团利益的关系、新疆大局和兵团大局的关系、国家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等,也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得到科学的认识和解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才能把握好党中央对兵团的性质定位,才能促进兵团伦理变迁在真理的大道上自觉前行。

    (二)与老一辈军垦战士美德相承接

    在兵团发展史中,老一代军垦战士凭借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最困难的岁月筑牢了兵团根基,为兵团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一辈优秀的传统道德比如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更是兵团伦理建设的根据。这些传统道德内容极其丰富,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伦理精神,传承老一辈兵团人的“和合包容”的伦理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扬革故鼎新、创造革新精神,对伦理道德的内容进行改造和更新,注入新的内容,始终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合法利益的正确义利观、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等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形成承接传统、追求高尚的良好风气。

    (三)以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兵团的主人是广大职工,是活生生的、现实的、有各种需要的人。“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能没有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2]如今,兵团进入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的关键时期,兵团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兵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3]。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从形式到内容,从精神层面到规范层面的深刻变化,积极回应职工的新需要和新期待。职工是积极的、能动的主体,是道德规范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伦理道德是以价值来揭示职工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关系的,只有在满足职工群众需要的进程中,才有职工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关系,才有职工的价值实现和完善。我们强调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完善与兵团、国家、民族整体价值的和谐。所以,是否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应成为衡量兵团伦理变迁正确性的重要尺度。职工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职工主体作用的集中表现,因而也是评价伦理进步的根本尺度。

    (四)与团连振兴战略相适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兵团的团连振兴作了重要部署。规划明确指出,兵团主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几项建设推进团连振兴,这其中乡风文明是团连振兴的重要内容。团场连队是乡风文明的载体,团场连队振兴与兵团戍边事业发展休戚相关,振兴团场连队,规定了团场连队的二重性。一方面,维稳戍边使命要求团场连队重民族、国家之大义,其政治、军事功能始终保留并发挥作用,这是团场连队存在的根本和振兴的基础;另一方面,兵团价值观的确立要和团场连队振兴战略相适应,与兵团深化改革、向南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倡导乡村文明,发挥团场连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作用,重视团场连队伦理文化重构的顶层设计,加强团场连队文化阵地建设,在团场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村民俗,用文明言行来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消除各种丑恶现象,提高团场连队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和谐连队、和谐团镇,为兵团生产生活提供和谐稳定的伦理秩序。职工群众是团场连队振兴的主体,也是团场连队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为此,还要提高职工群众对团场连队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职工群众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等新时代意识,努力完善职工发展的空间和环境,真正树立“以职工为本”的良好人文生态环境。

    三、正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的基本方法

    我们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的基本趋势,为的是依据兵团伦理变迁的必然性趋势来进行兵团的伦理建设,使我们的伦理建设与伦理变迁的趋势相一致,与兵团维稳戍边的伦理需求相适应。为了正确地把握兵团伦理变迁,我们应采取一些基本的、正确的方法。

    (一)制度安排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兵团制度伦理的建设尤其是体制的伦理建设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工权利义务关系变化的需要,具体制度的伦理规范间也缺乏协调性。比如兵团的职能集国防、经济、政治、军事于一体,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的功能,具有显著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性质,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国家支持将是最经济、最有效率的。比如那些为了国家战略需要,至今仍坚守在资源禀赋、市场发育、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南疆及边境兵团职工,怎样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边境团场和南疆部分团场的戍边维稳职能列入国家国防建设序列,拨付专项经费,加大对民兵建设的经费支出,按公共财政支出给予专项保障,加强戍边力度等问题,涉及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道德责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统一的道德原则,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的价值观念,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伦理精神,必须在制度层面得到有效的体现,成为制度约束、引导、示范和激励的具体内容。我们只有用阶段性的现实成果巩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才会有足够的、稳定的、素质较高的维稳戍边队伍,发展兵团事业才真正具有历史传承性。因此,在“向南发展”中提供一种制度安排的伦理环境,使职工弘扬兵团精神的实践自觉得到制度力量的支撑、调整和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二)树立兵团权威与创建宽容环境相结合

    兵团的权威主要来源于它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它的外部强制力,兵团维稳戍边实践主要依靠诸如道德、人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国家强制力只能是对职工外部行为的控制,通过强力建立起来的是兵团的外在权威,尽管这对兵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兵团权威得以树立的所有因素。真正有权威的兵团是追求善的品质的兵团,正是由于兵团的品质符合人性的需要,体现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这才是职工服从兵团权威的最重要原因。简言之,只有反映一定伦理价值取向的兵团,才能获得社会普遍认同,进而变成社会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伦理组织。兵团权威树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职工对它内心的服从,而是使兵团使命意识内化为职工的行为指南,使职工真正成为兵团的主人。使职工真正服从的是正义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兵团为人们所信赖是职工对兵团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的公共善的信任和依赖,强制不可能换来信赖,对于遵守兵团章程和规则的职工来说,不是惧怕兵团的制裁和惩戒,而是认同兵团体现的价值,兵团能满足职工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兵团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行为、新生活、新道德层出不穷,这就非常需要我们在树立兵团权威的同时,创建宽容的伦理环境,建设一种宽容的精神文化。比如在兵团内部还存在政企、政事、政资、政社不分,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还没有探索到有效的实现形式,团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不强、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运营监督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等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职工所表达的思想、言论可能异于兵团政策和行为,我们首先要表明国家和政府在完善制度供给和执行力度上的决心和信心,除充分凸现兵团的权威以外,更要给予这些职工耐心、公正的宽容,让群众对兵团有信心、对生活安心、放心。必须充分尊重职工人格的自由与平等,允许职工怀疑、批判旧道德,追求、探索与建立新道德。兵团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文化,应该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不断巩固“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和谐理念,通過同其他异质伦理文化交流互鉴,吸取其积极因素,实现自我保留,自我发展,不断打造“合力文化”,共同谱写兵团职工与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奋斗的辉煌篇章。

    (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就是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通过道德法治化来提高职工群众遵守道德规范自觉性的重要手段。比如兵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问题、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问题、职工的共享发展问题等等既是法律问题又事关伦理问题,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升为以兵团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准则,把主要依靠自我人格和良心的力量来维系的行为自律,转化为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力来保证的社会约束,通过利益机制和法律手段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奖惩措施,让那些逃避者、违规者、破坏者不仅不能有利可图而且还要付出代价,保证弘扬兵团精神的职工不再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如今的热爱祖国,不仅体现在随时准备为祖国主权、尊严和安全挺身而出,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平日为自己幸福生活和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始终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时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惧牺牲,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运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去带动地方、致富百姓,推动兄弟民族共同进步。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更多地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效能,始终坚持投入少、产出多、勤俭办一切事业上。这样,兵团的伦理规范就会取得职工广泛持久的认同,其引领当代、教育后代的作用就会更大。总之,将法治兵团实际与兵团文化引领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兵团戍边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和心理认同,引导规范职工群众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只有将德治与法治结合推进,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保障职工群众在各方面的基本权益平等化,真正落实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与享受权等,从而不断推进兵地共赢,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四)强化兵团文化、教育、宣传、媒体等部门系统的伦理功效

    就像每一個人都不能脱离文化环境一样,职工是兵团文化的产物,职工创造了兵团文化,兵团文化也创造了职工。坚持资源共享、运行有效、惠及全民,把自然人“化”成社会人,把不道德的人“化”成道德的人。在多元多变思想的冲击下,在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诱惑下,兵团职工尤其是新进年轻职工的思想道德容易受到影响,兵团文化、教育、宣传、网络媒体等部门要积极从事伦理的教育、宣传、普及工作,讲好兵团故事,多出说服力强、感染力大、雅俗共赏的伦理作品,为职工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人格完善、对职工的道德形成提供精神食粮。从兵团伦理演进历史来看,兵团社会伦理规范正是通过这些途径被职工所接受。虽然通过这些途径进行道德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单纯通过这些途径也难以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伦理建设的可行性,不能否认这些途径的伦理效应。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这些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时代的反思和创新,多在加强伦理建设,强化职工的道德意识,引导和更新职工的道德观念上下功夫,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舆论阵地,宣传兵团应有的伦理规范,正确把握兵团伦理变迁,推动兵团伦理发展进步。

    (五)构建强起来的兵团伦理话语体系

    随着兵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兵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对我们的社会伦理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究竟应该废弃哪些旧伦理,建立什么样的新的伦理以及如何建立、形成什么样的兵团伦理治理等问题,都是十分深刻而复杂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地综合研究。为此,我们应该加强人文科学特别是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充分关注兵团每一领域发展及其应用的伦理要求,充分发挥我们在伦理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兵团每一项新制度、新技术、新发明,都要深入研究它的伦理效应,比如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环境生态伦理、商业伦理、教育伦理、军事伦理、科技伦理、金融伦理等等都有相应的伦理规范,规范和指导着兵团人的生活。要研究兵团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面临的伦理挑战及可能产生的伦理危机,研究兵团改革发展所需要的新伦理观念、伦理规范与伦理要求,建立与其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新伦理规范。切不可片面追求技术价值与经济效益,不顾其他非经济的社会后果,而要综合考虑其经济的、伦理的、生态的等各方面的社会价值,尽可能地发挥其造福兵团职工、造福新疆人民的积极功能,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少其可能的消极社会影响。为此,我们要把握时代主题,扎根兵团实践,培养问题意识,解决现实问题,增进学科的深度和厚度,建构起兵团特色伦理话语体系,把兵团伦理学提升到新的水平。

    总之,社会物质存在与精神价值的变迁一刻都未停歇,兵团文化价值穿越了历史丛林之后,又将与新时代职工的生存方式结合起来,并以一种全新的样式构筑兵团人的精神家园与心灵栖息地。作为兵团伦理文化的探索者和职工心性价值世界的导引者,在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新时代,我们更应敏感于兵团历史变迁、伦理变迁的进路与脉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极参与兵团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多出原创成果,为新时代兵团道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维稳戍边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3]辛鸣.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人民日报,2017-11-3(0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5]孙金龙.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而奋斗[N].兵团日报,2017-7-7.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