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NE理论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李新月

    

    

    【摘要】? 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选取成都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亚科技)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典型问题,基于GONE理论深入剖析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原因,探究财务造假的后果,并从上市公司内外部角度提出治理财务造假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造假;GONE理论;金亚科技;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3-0041-03

    自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尽管市场监管力度日益加大,仍有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追逐利益铤而走险。违法成本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态度等原因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投资者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时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本文以金亚科技为例,对财务造假事件进行梳理和描述,分析其运用的数种财务造假手段,并基于GONE理论探讨其财务造假的动因,研究防治上市公司財务造假的相关措施,并提出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有效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典型问题——以金亚科技为例

    金亚科技创建于1999年11月,于2009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作为制造业上市公司,金亚科技在国内数字多媒体行业享有声誉,拥有数十项发明专利。然而自2011年起,数字多媒体行业发展速度减缓的大环境和海外并购不顺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金亚科技经营不善。随后,金亚科技将年报中的多项财务数据进行了大幅违规更改,2015年以高价收购天象互动的行为则把金亚科技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典型问题之一:虚构货币资金

    根据金亚科技2014年的财务数据,金亚科技和国通信息公司存在两笔总计7 600万元、以信用证方式进行的资金往来。信用证这一收付款方式主要应用于国际贸易往来中,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以货物的收付为付款条件。而金亚科技与国通信息均在四川省内注册,利用信用证收付款的方式令人生疑。可以推测,金亚科技采取了不正当手段虚构货币资金,粉饰财务报表,以营造公司发展态势良好的假象。

    (二)典型问题之二:虚增应收账款

    虚增应收账款是财务造假案中频繁出现的手段。对于应收账款而言,长期挂账、随意调整坏账计提比率、没有合理理由却发生大额销售退回等现象往往说明企业存在调整应收账款从而操纵报表的可能性[1]。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3年四年间,金亚科技的应收账款总额伴随着营业收入的上涨而同步升高,且其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2014年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略有下降,此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保持平稳状态。然而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金亚科技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了不合理的增长态势。可以推测金亚科技进行了财务造假操作,用虚构的数据向公众展示公司发展良好的假象,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三)典型问题之三:虚构采购数据

    根据财报数据可以推算,金亚科技2014年共花费50 516.83万元进行采购,所购物资主要流向两方面:一是含在销售产品中进入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二是作为产成品库存的组成部分进入库存商品项目。由表2可知,2014年金亚科技的营业成本为42 234.90元,存货为7 642.16元,两者总计49 877.06元,也就是说营业成本和存货价值总额低于采购总金额,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典型问题之四: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

    2015年2月,金亚科技对外宣称将收购天象互动进行资产重组。而2014年金亚科技董事长周旭辉曾用2.2亿元购买了天象互动的股份,其后金亚科技发布公告称将2015年银行存款中的2.2亿元转计入其他应收款中。数据的吻合不难推测金亚科技货币资金的调整是因其被股东占用[2]。也正是对天象互动的收购使得金亚科技被证监会特别关注,继而露出财务造假的马脚。天象互动于2014年5月成立,截至2014年底其资产总额仅为1.5亿元,净利润为1.1亿元,而金亚科技以溢价近20倍的价格即22亿元将其收购,这一行为的目的耐人寻味。

    二、基于GONE理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

    本文基于GONE理论,分别以贪婪、机会、需求和暴露为出发点,分析金亚科技的财务造假行为。

    (一)贪婪因素分析

    贪婪往往是财务舞弊的起源。管理层的贪婪是指过度追逐利益,采用种种违规手段获取不当收益。周旭辉作为金亚科技的最大股东,对金亚科技掌有绝对控制权,先是挪用金亚科技2.2亿元资金投资天象互动,然后凭借对金亚科技的控制,以溢价近20倍的高价收购天象互动,获得现金9 900万元,股份1.21亿元,实现了利益输送。

    (二)机会因素分析

    机会因素是实施舞弊的重要条件,内部控制薄弱、治理层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等使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有了可乘之机。由表3可以看出,董事长周旭辉的持股比例最高,出现了“一股独大”的现象,可以绝对掌控金亚科技。

    此外,金亚科技的内控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为大股东的舞弊提供了空间。周旭辉既是董事长又是管理人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使得公司的经营决策未能做到透明化,缺少治理层的监管。又如,当金亚科技被调查期间,2015年7月其审计主任迅速辞职,且至今没有新人就职,金亚科技也未及时安排人员到岗。可以看出金亚科技并不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甚至脱离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内部控制薄弱给金亚科技的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三)需求因素分析

    需求即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源于企业对不当利益的追求,如维持上市的资格或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等。第一,传统业务市场萎缩导致金亚科技的业绩一直下滑。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压力,金亚科技的业绩逐渐低迷。金亚科技对市场变化的迟缓反应削弱了自身的盈利能力,无计可施之下只得冒险进行财务造假。第二,金亚科技曾尝试转型现有业务,并购目标公司和哈佛国际这两家海外公司。然而海外并购的巨大花费并未给金亚科技带来实际效益,两家公司的连年亏损反而拖累了金亚科技的业绩。而2015年2月收购天象互动使金亚科技募集到大量资金,股票价格飙升,为确保收购之路顺利,金亚科技调整了其2014年的财务报表数据。第三,2013年金亚科技处于亏损状态,如果2014年未能使净利润扭亏为盈,则很可能在2015年面临退市的风险。

    (四)暴露因素分析

    暴露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径有多大可能被曝光,二是造假行为被公之于众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及高管的惩罚力度。一方面,金亚科技主要利用虚增收入和净利润这一常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然而在金亚科技被证监会要求发布自查公告前,投资者和有关部门都未能发现并曝光其造假行为,表现出投资者未能对投资对象进行有效监督,更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应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做好监管工作。金亚科技已经连续九年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其高薪聘请的财务顾问就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之一,外审机构缺乏独立性。另一方面,财务造假的主要驱动力源于造假收益高,而违规成本低。财务造假案被曝光两年后,证监会于2017年11月13日做出处罚决定:金亚科技被警告并处罚金60万元,实际控制人周旭辉被警告并处罚金90万元。但对于金亚科技涉及的约12亿元的数据调整,以及周旭辉侵占的2.2亿元资金来说,处罚过轻。

    三、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危害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二是严重损害了公司自身价值,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一)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

    作为上市公司,金亚科技的财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金亚科技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其年报数据失真,影响了各方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对于投资者来说,虚假的财务数据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做出相关投资决策。经粉饰后的财务报表营造出公司运转良好的假象,骗取了投资者的信任,导致他们在没有了解到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做出错误判断,无辜遭受重大损失。对于外部审计来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并提高了审计失败的风险[3]。在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连续14年为其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自身面临诉讼风险,也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和发展。站在上游供应商的角度,供应商一般会根据订单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确定销售条件和收款方式。例如,对运行状况良好的公司适当放宽收款期限,而严格审查运行状况欠佳公司的信用标准,对其制定更为严格的销售和收款条件。虚假的财务信息将影响供应商对订单公司的销售和收款决策,使供应商面临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可能。此外,下游客户会参考上市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购买判断,虚假的财务信息可能导致客户决策失误,给客户造成额外损失。

    (二)影响公司价值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不仅严重影响到上述利益相关者,也给公司自身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第一,当财务造假行为被曝光后,金亚科技的股票价格一路狂跌。股价与公司价值相关,前者的大幅波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后者存在的问题,对上市公司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第二,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的曝光除了使广大投资者遭受损失外,更使广大公众对上市公司的诚信状况提出严重质疑,损害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上市公司形象受损会对其价值造成负面影响,股东纷纷抛售公司股票,而知名基金公司也会大幅下调原有公司估价,严重影响公司价值。第三,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导致大部分高管辞职,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失去信心,从而出现投资者撤资、供应商和客户暂停合作的情况。此外,高管离职使公司内部难以保证高效甚至是正常运转,也给公司价值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对策

    财务造假案曝光后,金亚科技的股价遭受了严重冲击。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造假的危害有足够认知,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遏制财务造假行为。

    (一)完善内部防范机制

    上市公司应建立中小股东联盟和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内部防范机制,有效约束大股东的行为。一方面,公司应严格把守监事会成员的数量和质量关。例如金亚科技的监事会成员仅有三位,数量过少。同时应注重监事会成员质量,增加独立于董事会且有一定资历的人员,杜绝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此外,公司应聘任有资历的外部人员担任监事,从而保障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不受干扰。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由监事会与内审委员会共同监督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此外,上市公司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沉淀,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协调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管理者的心理建设能显著影响整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管理者应着力营造以诚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诚信经营,使每一位员工感知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不能仅关注财务运转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还应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外部监管措施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金亚科技连续六年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审计金亚科技2014年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未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没有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态度,出具了含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违背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恪尽职守进行审计,但同时又受雇于被审计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4]。因此,应转变被审计单位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的方式,采用将费用暂交第三方(如证监会等)保管,由第三方独立委托审计机构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而审计费用由第三方支付。此举能使外部监管机构真正保持独立性,从而避免与上市公司共同舞弊。

    (三)增强财务造假惩处力度

    我国法律法规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仅囿于数额较小的罚款。首先,有关部门应制定、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处力度[5]。针对主要责任方,一方面提高处罚金额,另一方面由相关人员承担民事与刑事责任,对企业和个人的造假行为加以遏制,震慑意图造假的企业和个人。其次,对未履行好审计职责的第三方机构的涉事人员予以处罚,减少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外部监管机构串通舞弊的可能性。最后,对监管部门而言,应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四)发展专业做空机构

    当前,我国并未形成完善的做空机制,而发展如“浑水”和“香橼”一类的专业做空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做空机制的空缺。在股市里,做空机构的目标是寻找并攻击估值过高,尤其是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因此通常可以将做空机构看作“清道夫”。发展做空机构有利于上市公司誠信经营并加强对自身的财务管理,避免投机行为。我国数家上市公司都曾遭受过做空机构的攻击,正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才给了做空机构可乘之机,短时间内股票腰斩甚至公司倒闭。

    本文以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造假案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借助GONE理论深入探究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财务造假的后果,最后从健全内部防范制度和加大外部监管力度两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起到警醒作用,敲响财务造假行为的警钟,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刘石球.虚构经济业务型财务造假手法剖析及识别[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2):73-77+2.

    [ 2 ] 詹红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用的手段、识别及防范建议[J].商业会计,2018,(08):99-101.

    [ 3 ] 章琳.谈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管理——以金亚科技财务造假事件为例[J].财会月刊,2016,(16):65-67.

    [ 4 ] 李宗彦.职业会计师舞弊揭发行为规范:美国立法实践及启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08):47-56.

    [ 5 ] 李克亮.金亚科技财务造假事件的反思[J].财会月刊,2016,(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