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演出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张丽蓉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本文在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普通工科院校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立体化、通俗化、亲民化。以电子科技大学校园文艺演出为例,阐述电子科技大学文艺演出的现状,寻找提高电子科技大学校文艺演出水平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对于在高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文艺演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42-03

    高校学生群体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和主体力量,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而且能使广大学子在积极参与和欣赏文艺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文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能真实典型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引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时代感,号召感。通过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方式,向学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理论+文艺”宣讲形式,努力让学生易学易懂、真信真用,印证和展示科学理论的魅力。在“润物细无声”的互动交流中推动马克思主义走进校园、实现大众化的过程,这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科技大学文艺演出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文艺演出在电子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繁荣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随着大学对文艺演出的重视度逐渐加强,文艺演出得到了较大发展,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艺术团为主开展一系列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但每学年传统的“迎新”晚会与“元旦”晚会为全校师生们送上了一场视听盛宴,而且在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荣获全国舞蹈、合唱类等类别的一、二等奖。其中在2012年至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艺术团代表四川省高校大学生赴美、英、法、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等,展现中国高校学子的精神风貌。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艺术人气息围在整个校园文化氛围中所占比重不高。因为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优秀拔尖的传统历史高校,大部分专业以理工科专业为主,所以我校师生更习惯于接受带有理工色彩的文艺表现形式;其二:参与文艺演出人员的局限性。目前能直接参与文艺演出的学生还只是少数人,尚未能形成大范围、多层次、大众化的群众性文艺演出,难以在节目排练,舞台表演中进行全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综上所述,电子科技大学文艺演出的现状是成绩突出、困难存在。但在学校党委的关心下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文艺演出所反映的正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氛围,文化氛围则是我校客观实在的具体表现。所以,不断更好地利用文艺演出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团结各民族学生是科学可行,且十分必要的。

    二、 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一)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有助于高校学生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

    传统的授课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生硬教条化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大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导致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另大学生正处于即将迈入社会的进入工作阶段,长久以来积累的理论知识将受逐步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而往往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存在差距。这个期间,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认识可能处于一种“易动摇”的状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习应用难免会枯燥乏味。所以采取丰富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传播的手段,是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具体化,方便广大学生学习和接受,这样不失为积极有效的方法。文艺演出对于大学生来说正是充满青春、活泼、正能量,能以一种独特、新颖的方式阐释社会的热点现象。以《长征组歌》为例,相比较传统的文字记录,舞者用舞蹈演出的方式更能形象、传神的表现出革命先辈的意志和决心,所以文艺演出应当是一种更能被大学生接受的文化传播方式。

    (二)以文艺演出形式的高校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是相辅相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让更多人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到我们实际生活中,指导我们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做事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艺演出正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最鲜活的形式,以立体方式表现马克思主义,易于大众吸收,有助于高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学生课余活动的种类不多,思想较简单,容易受到各种文化的侵袭和感染,而他们对榜样的需求是迫切的。当文艺演出能够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蕴含于其表演内容中时,先进的思想文化就能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因对榜样的模仿产生崇拜心理,积极的追求和接收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高校文艺演出潜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的最终目的。古语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也;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相较于书籍、口授的方式,舞蹈演出更能将舞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力量传达给观众。所以,一方面,进一步改进艺术表达方式,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朴实、雅俗共赏的艺术表达方式,增强科学理论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另一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念融入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中,使人们在文艺欣赏和文化消费活动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自然而然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增强其亲和力和吸引力。文艺演出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是符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的,文艺演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辅相成。

    三、大力发展高校文艺演出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发展高校文艺演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1]校园文化是高校独特的历史传承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协调学校人际关系的纽带,是学校的形象和灵魂。它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高校学子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园文艺演出是展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校园文艺的精髓则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依托各自优势,张扬个性与智慧,并辅以各类文艺表演形式而释放出的独具神韵的青春风采。高校艺术团承载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使命,文艺演出作为艺术团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文艺演出对于推动校园建设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利用文艺演出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马克思主义,确确实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融入到高校文艺演出的具体内容中,是构建电子科大特色校园文化的工作重心,也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备条件。

    (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本质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提高国家软文化同时也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高校文艺演出,首先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党中央的号召,将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在艺术节目的创作和编排上,不仅要结合校园生活的实际,更要融入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思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体现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三)创新发展高校文艺演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方法

    将文艺演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文艺演出形式的创新。毛泽东同志曾将方式方法比作过河的桥或船:“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所以要创新方式方法,多渠道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走进人民群众、融入人民群众,必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新途径、新载体。建党以来,我们党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人民群众实际、行之有效的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既充分运用传统纸质媒介,又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特别是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样的背景下,应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方便快捷、立体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全方位、多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切艺术手段都应为作品立意和内容服务。电子科技大学文艺演出受多民族文化融合、交织碰撞,地方局限性的影响较深,但学生群体的构成不仅仅是本地区的生源。所以,高校文艺演出应当适当的吸收全国各地、各民族艺术文化精髓,运用多种多样的表演方式,在文艺作品中添加马克思主义内容,让作为受众群体的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能够感觉到来自家乡的亲切,那么在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就自然而然变得更加容易。

    (四)加强艺术表现与哲学的联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支撑

    当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培养文理结合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在普通理工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发展艺术团能有效地提高理工学生文化艺术素质、营造良好的理工院校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对培养跨世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文艺演出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仅仅要在演出的内容上注入马克思主义,更要让参与演员自身时刻散发着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不容忽视,加强艺术团与哲学社科类专业的联系,让演员们在排练的间隙不断地吸收、深化马克思主义,能使他们在演出的一言一行中,自然而然的散发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

    四、以大众化的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飞跃

    回应大众关切,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理论的宣讲和解读。做好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应时刻关注学生需求、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努力做到立体化、通俗化、亲民化。立体化,即推动理论武装与校园新闻、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等工作相结合,在宣传活动中体现理论含量。通俗化,即力求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运用“理论+文艺”努力让高校学子易学易懂、真信真用,印证和展示科学理论的魅力。亲民化,即针对高校学子关注的时下热点问题和切身利益的事情,以事释理、以情动人把理论阐释与真情传播紧密结合起来,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学习。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时期的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好学生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下,随着电子科技大学校园文艺演出不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是在我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极好的历史机遇。校领导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加快文艺演出活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大学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为加快文艺演出活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对文艺繁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强劲动力。在良好形势下,只有切实维护好广大学子的根本利益,才能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从内心深处认同、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R]. 2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

    [3]王红主,黎丹,綦珊.高等院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 要素分析[J].大家, 2012, (16).

    [4]徐蝉娟.关于工科院校艺术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 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

    [5]李宗维.高校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D].沈 阳:东北林业大学, 2013.

    [6]周永东.高校校园文艺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教育 部品牌活动“五月的鲜花”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7]张晓亮.以大众文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 (3).

    [8]李昌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北 大学, 2010.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