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

    王文广

    “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概括了教师工作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全部内涵,集中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作风和所要追求的境界。

    科教兴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在21世纪能够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的基础,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放眼未来,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发扬“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的成败,有时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命运。如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时,美国举国震惊,感到美国落后了,美国通过广泛的调查后认识到:美国科技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是教育的落后。在这之后,美国重视了教育的改革,提高了基础教育质量。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要发展教育。现在我们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教师工作更应充分发扬“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才能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爱岗敬业是“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的集中体现。

    爱岗敬业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教育也是有结果的,教育出来的“产品”不合格,不仅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还将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因此树立起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地干好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是“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的集中体现。

    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热爱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其理如同我们面对大山呼喊“我爱你”,大山也才会回答你“我爱你”。教师对工作积极投入,从关心学生的发展出发,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以教师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教师的爱心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以教师的知识去引导学生,才是真正地对工作负责,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有了老师的热情和付出,才会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结果。

    团结实干是发扬“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的前提。

    建设一个团结实干、健康向上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发扬“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的前提条件。团结实干的工作作风是形成良好教风、学风的基础,很多学校之所以把“团结实干”写进学校的校风中,就是因为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合作。

    一个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靠很多教师的相互合作才能取得。在学生中创设团结实干的氛围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是学校教育的保障。

    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发扬“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的基础。

    发扬“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光有熱情或激情是不够的,更要有能力。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的激增,如果还只是墨守成规,“教死书,死教书”,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三尺讲台,三十五分钟”,那肯定是要落伍的,也是为现代教育工作所不能容忍的,必将最终为教育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用新知识武装自己,建立起点意识,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具体到教育工作,就是要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把新知识、新思维、新手段及时地运用到工作中,传递给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在电化教学、网络教学正在快速地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这不仅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渠道。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所学所想,才会与学生形成共鸣,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学习。

    教师只有积极地接纳新“武器”,主动地参与教育改革,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的工作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把“但向耕耘,莫问酬答”的园丁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