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插花艺术》学材建设策略及开发路径探索

    梁海英 陈曦 熊星 徐静凤

    摘 要:在线课程学习,因为其远程性和学习自主性,对其配套的学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插花艺术》在线课程建设,提出慕课学材是慕课学习资源和形式的补充,包括慕课之外的所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组织形式;并提出了以慕课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内容系统化的建设策略;从团队建设、学材内容组织、学材形式构建等方面给出了建设路径,以期提高慕课学习效率,促进慕课课程推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慕课;插花艺术;学材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文献标志码:B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20-0040-04

    2017年,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插花艺术》在线课程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截至目前已运行4个学期。截至2019年6月10日,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上学习的人数已累计达9500余人。

    慕课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将课堂搬上“互联网”,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空约束。但是,课程永远是课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和体现,还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补充学习资源和进行学习组织,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插花艺术》的课程建设经验和教学运行情况,从慕课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探索《插花艺术》慕课的学材建设策略和路径,以辅助学习者学习,提高慕课学习效率,促进慕课课程推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慕课背景下学材的内涵

    1.学材的内涵

    “学材”的概念最早由日本的(财团法人)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相对于“教材”是教师教学所用,强调了基于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转换教科书编写角度,以学习者为中心,服务于学习者的学习,是为学习者学习所用的学习材料,需要以学习者发展为基础,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提供学习内容,还具有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学习、促成学习目标实现的功能[1-6]。

    然而,目前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和学生通用一本教科书,使用对象的同一性,导致教材和学材不分家,也导致了学材和教材概念上的混淆不清,这给研究和建设学材带来一定的困惑。

    笔者认为教材是为教师所用,其编写应基于“教学法”,即指导教师教学的材料;学材是为学习者所用,其编写应基于“学习法”,即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包括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活动引导、组织、考核评价等。广义上来说,学材指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一切资源与材料;狭义上则是指服务于学习者课堂学习的学习材料,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具有辅助课堂学习的功能。

    2.慕课背景下学材的内涵

    慕课通过学习平台以“在线课堂”形式实现实体课堂的变革,突破了时空束缚,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延伸到课程建设,从而使得教材和慕课因为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而存在强相关性[7]。这里说的教材,实质是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定义的“学材”。传统教学中,教材相对于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课堂则常常根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针对学情和课堂教学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是对教材的解读和再加工,课堂和教材之间相关性较弱。

    慕课背景下,课堂被教学视频固化,作为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材料,两者之间应彼此互为依托和补充,因而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基于慕课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主要为远程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对学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呈现,更需要兼具学习的引导和组织功能。

    由此可见,基于慕课学习模式提出的学材,内容上是以慕课为基础,和慕课具有强相关性;形式上应适应慕课的信息化教学要求;功能上,一方面是学习内容的完善和补充,另一方面是学习的有效组织。应包括课程学习平台以外的所有学习材料及形式,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学习材料的个性化与实时性,提高学习材料和组织的针对性。

    总之,慕课应基于线上学习的课堂建设,学材则应有利于学习者线下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和学习活动组织,视频课程因其制作工作量較大、更新速度较慢,而呈现相对静态的特征,基于慕课的学材则强调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分析,呈现出动态的特征,两者相辅相成,构建立体化学习环境。

    因此,本研究为基于《插花艺术》慕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者特征的学材建设策略研究。包括除了慕课学习平台以外的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形式构建以及学习活动组织,利用一切传统与现代的技术、教学手段拓展《插花艺术》慕课学习时空,提高慕课学习效率。

    二、在慕课学习背景下的《插花艺术》学材建设策略

    1.《插花艺术》学材建设应以慕课为基础

    慕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课程设计思路,目前,慕课的建设因为缺少系统的课程体系,而导致慕课内容较为随意,开发者常根据自己现任课程选择性地摘取部分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也常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8]。

    笔者主讲的《插花艺术》慕课,不论是教学内容选择还是教学组织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如果不建设符合课程的专用学材,无疑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研究基于本慕课的学材建设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要求《插花艺术》学材的学习内容及其组织形式与慕课必须具有一致性。

    比如《插花艺术》慕课建设时,打破了传统教材“重理论讲解轻实践”的常规,教学内容的组织以“花型制作”为主线,理论知识和技能点为副线,通过三线合一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学材建设中应以技术培养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在形式上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立体化学习环境,便于学习者学习。同时,结合《插花艺术》课程的审美特征,满足学习者追求美、热爱美的需求,学材呈现形式上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包括语言艺术、插图艺术、排版布局艺术、色彩艺术等。

    2.《插花艺术》学材开发应以慕课学习者为中心

    学材不仅是对传统教材内容从学习者学习角度出发的简单组合,更需要依据学习者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做好学习活动设计,以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醒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9]。学材应以指导学习者如何学习为目标,一切从学習者的学习习惯、认知规律出发,对学习者学习进行引导和组织。慕课学习者一般为注册学习,具有规模庞大、类型丰富、动机多样等特征,“学习资源的建设要以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原则,在呈现方式上为多种表征方式,以便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资源”[10]。

    《插花艺术》学材应从研究在线课程的后台运行数据入手,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风格、需求,在满足学材内容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情况数据分析,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个性化的、动态的学材,提高学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学习组织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学习服务的精准度。

    3.《插花艺术》学材编写应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插花艺术》慕课教学内容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优势在于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其弊端在于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教学材料的系统性,知识点和技能点之间的联系性得不到强化,不利于学习者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并融会贯通。

    学材作为慕课“碎片化”学习的有效补充,应强调系统性,在保持慕课内容组织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扩展内容,增强各个视频微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展现出各章节的联系,帮助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点联系成知识串、知识网。

    三、慕课背景下的《插花艺术》学材开发路径

    1.以课程团队教师为主导,构建学材建设团队

    慕课作为一门课程,归根结底是课程建设团队劳动成果的结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离不开慕课团队的劳动。慕课团队不仅应熟悉慕课的内容和教学组织,也应清楚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以课程团队为主体组建学材建设团队,能够保证学材和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一致性,从而保障学材对课程学习的服务性。当然,以课程建设团队为主导,并不是一定要照搬原班人马。

    首先,要结合课程建设经验适当地调整团队,增加或是删减部分成员或者重新调整工作任务分配。比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因为团队成员多为园林或是园艺专业出身,在涉及插花艺术发展相关的社会人文、哲学宗教等文化知识时则感觉较为困难,在组建学材建设团队时,应增加此类专业人员,优化和补充此处的学习材料,弥补课程建设中此处学习内容较为薄弱的不足。

    其次,要结合学材建设的特点优化团队结构。本研究对学材的定位是服务于《插花艺术》慕课,学材的内容形式上是除了慕课平台以外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一切形式,不论是现代的信息技术还是传统的纸质传媒技术。团队应根据学材建设需求增加响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障学材的呈现形式为学习者所喜闻乐见。

    2.基于在线课程的学习需求数据分析,构建“内容全面”的学材

    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因为学习环境、方式、对象不同,具有较大差异,既有在校学生,也有社会人员,包括从业者也包括插花爱好者。他们的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差异较大,为统一进行的课程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

    本课题组建设的《插花艺术》在线课程,在课程设计中虽然结合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毕竟只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对在线教学的学习规律尚缺少经验。通过在慕课学习平台上的课程应用实践,不仅提供了相关的教学组织功能,并实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完整监控,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信息,形成“学习大数据”。

    通过对《插花艺术》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的跟踪和分析,为开发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学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科学依据。比如,通过对学习者讨论和答疑主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学习者对东方传统插花单元疑问较多,笔者将其主题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主要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插花艺术中的应用问题,笔者在学材建设中增加了诗词、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对东方插花的影响等内容,以满足此部分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需求。

    3.基于项目化学习法构建学材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插花艺术》是我校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2013 年被列为学校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较为成熟和完善。在2016年省级在线课程建设申报工作中,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经验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受到专家的认可,获得建设立项。基于学材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慕课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原则,相对于以“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插花艺术》慕课,在其学材建设中则以“项目化学习法”为理念,结合慕课教学项目进行主题选定、情景设计、项目实施组织等过程性资源建设,有效地整合了微课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将慕课中的知识点、技能点,组织成具有情景的具体项目或是案例,让学习项目更加丰富生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基本花型学习单元中,视频课程着重于花型制作知识原理和技术的讲解,学材中则是以具体的“桌花设计制作”为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组织,提供任务情景,布置任务单,学习者先分析桌子的立地环境、桌子大小,确定花型及其比例尺度,然后分析桌子质感和色彩确定花材的选择,最后结合视频中花型制作讲解和演示,完成花型制作。这样的学习项目设计,以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过程为思路和线索来组织学习内容,将看上去碎片式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过程检查、修正完善、评估反馈逐步深入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帮助学习者进行理解性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实现了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4.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构建“个性化”学材

    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学材建设的基础。但是慕课学习者的复杂多样性更需要“个性化”的学材。因此在学材建设中,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体积小、容量大、形式丰富、便于更新修改、组装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者学习之前,应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学前测试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组装符合自己学情的个性化学材。

    比如在学习某插花基础造型的设计和制作项目中,每个作品制作项目其实都是一个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几乎都包含设计美学知识、花材知识、处理技术、花器选择、制作技巧等知识点和技能点。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学前测情况,通过快速检索和跳转,取舍相应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每个学员该学习项目的学材。

    5.增强线上、线下学习互动,构建“生长型”学材

    虽然教学平台提供了较为强大的教学和教学组织功能,但是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局限性,教学平台也不例外。插花艺术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平台的视频课程限制了学习者的实践机会和互动,虽然插花虚拟软件等线上实训软件可以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但是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呈现鲜花的形态和色彩,却无法传达出它的芬芳和质感,更无法提供给学习者基于实践性学习获得的经验。

    鉴于此,教学团队通过成立花艺工作室、巡回讲座、组织游学等形式构建立体化学习环境,增加学习者线上、线下学习的互动,以“线下学习”的形式补充线上学习,构建“非资源式的学材”,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学习者线下实践的插花作品,往往“问题”较多,是不可多得“天然”教学案例。通过学习者上传到学习平台,进行讨论式教学;教师将案例和讨论“再生”为学材资源,如此往复循环,从而构建出生动丰富的“生长型”学材,来自学员自己的学习案例,更便于学生掌握插花中的技能点,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拓展插花作品的设计思路。

    基于MOOC的《插花艺术》学材是慕课的补充和完善,它应以慕课为基础,充分利用一切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内容选择和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在学习组织上具有个性化、针对性、成长性的特征。基于慕课的学材建设研究有利于弥补 MOOC的局限性,发挥MOOC的最佳效能,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程知名度,推动慕课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夏路.“学材化”视角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助学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

    [2]从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Flash 动画辅助式学材的建设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

    [3]钟启泉,杨明全.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4):7-16.

    [4]毛时亮.基于工学一体化的高职学材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4):20-21.

    [5]路文娟.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高职学材开发研究—— 《以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04-205.

    [6]郑昕.《中式烹调基本功训练》一体化学材开发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23):339-340.

    [7]王友富.MOOC 背景下的教材形态与研发策略初探[J].中国编辑,2016(2):63-67.

    [8]张惠洁.慕课环境下教材出版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8(2):58-60.

    [9]李強,李孟璐.变“教材”为“学材”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9):15-17.

    [10]屈志君.基于MOOC的学习支持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6):29-31.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