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文献研究(四篇)

主持人语:2011年底,我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获准立项。项目立项以来,我在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整理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围绕项目思考一些问题。我在《整理编纂的理念》(《文艺研究》2017年第7期)一文中专门列了“以整理推动研究,以研究提升整理质量”作为六个理念之一。认为,“和元明两代戏曲相比,清代戏曲剧本文献呈现出两个大的特点,一是数量大,二是类型复杂。因此,整理清代戏曲剧本文献面临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多。例如作品归属问题、作家的生卒年问题、传奇和杂剧文体交互渗透问题,等等。上个世纪,邓长风的《明清戏曲家考略》及其续编、三编,以及柯愈春、张增元等学者都曾经挖掘了不少清代戏曲家和文献。但清代戏曲作家作品量众数多,还有许多戏曲家的生平没有考证清楚,有许多作品的版本也有待调查。”还指出,“另外一方面,由于清代离我们时间较近,有很多戏曲家的别集仍然得到保存,这就为本课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条件。除了作品的研究之外,我们可以将戲曲家的戏曲作品和其别集结合起来,进行互证研究,厘清作家的生平,准确把握其戏曲创作的心态。”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近几年来,参与《全清戏曲》整理的诸多博士、硕士多以清代戏曲文献为论文选题,有的以某一位戏曲家为研究对象,有的以某些稀见作品或版本为研究对象,或大或小、或浅或深地取得了突破,深化了对清代戏曲的研究。
江淮论坛杂志社大雅美意,在本期特设专栏,刊载一组项目组成员的研究论文,集中展示项目研究的成果。王汉民教授的《六位清代戏曲家生平考述》一文在陆萼庭、邓长风等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沈名荪、程景傅、黄金台、许燕珍、郑兆龙、林滋秀等六位清代曲家的生平又多有发现,或补其缺漏,或正其讹误。朱雯博士的《稀见清代传奇剧本<灵台记>叙论》一文对藏于四川省图书馆、长期为学者所未获见的《灵台记》做了详细介绍和评论,认为作者用戏曲的形式写成了一部“心传”。富有趣味的是,王汉民教授的文章根据纪大奎《双桂堂稿续稿》中的传记资料,对邓长风关于《灵台记》作者为浙江平湖人黄金台的考证提出了新说,认为该剧的作者是江西临川人黄金台,纪大奎传记里说黄金台用作品“喻心学要旨”,与朱雯文章的观点也恰相呼应。石琰是清中叶比较重要的一位戏曲家,但学界对其生平一直未有清晰了解,王银洁博士的《清代戏曲家石琰生平、家世与交游考》一文通过石琰之孙石钧《清素堂文集》所收《先大父恂斋公行略》,较为全面地考订了他的生平、家世、交游等情况,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其《石恂斋传奇四种》及《二度梅传奇》。清乾嘉之际赣籍剧作家孙馨祖尚未引起学界注意,黄胜江副研究员的《清中叶文人曲家孙馨祖考略》一文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对孙馨祖的生平、行实、著述做了详细稽考,有助于江右地域文化之整体研讨。我想,正需要通过这些对文献的挖掘、甄别、分析,《全清戏曲》的编纂才会保证质量,同时,也必将推动清代戏曲研究的深入。
(朱万曙,中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