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

    桂海岚

    同样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鉴于学识、阅历、审美眼光等的不同,会延伸出千变万化的解读。对于美,中西方就有很大差异。内向的东方人重神而不重形,喜好含蓄、有意境、着重于体现主体精神境界的作品;外向的西方人偏向于形,在秩序中寻找美,利用艺术实现对客观世界的精准描述。东方人为了表达意蕴之悠长深远,常使用“留白”这一具有极高的东方审美价值的艺术手法。“留白”一词,原本指的是在书画艺术等创作过程中,为了使作品精致协调而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出相应的空白之处。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结局的“留白”也是常见的创作手法。在动画界,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最为娴熟精湛的是日本的动画导演新海诚。从《星之声》开始,新海诚不断地将“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运用于作品之中,试图增强作品中的惆怅情怀的艺术感染力。新海诚作品中的“留白”常与日本的无常物哀之美相互牵连,哀而不伤,于留白处触动人心中的柔软。这是新海诚电影中“留白”艺术的最佳写照。文章从“距离感”这一叙事主题分析新海诚电影中的“留白”艺术。

    一、 以“距离感”为叙事主题

    日本民族书写的爱情故事,总透露着淡淡的距离感,这与其文学传统密不可分。在日本传世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中,作者紫式部描绘了主人公源氏与诸多女子之间的爱恨纠葛。《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0年左右,充分吸收了佛教中的无常思想,并与日本自身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距离感”的物哀之美。无常,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所谓的无常,即是说世间万物有生必有灭,没有长存于世间的事物。而日本常面临着海啸与地震的威胁,现实的生存危机与无常的思想相互呼应,形成了日本民族自身独特的审美趣向。由于体知到事物的无常,于是在欣赏的同时,又对事物抱有距离感。若远若近,若强若淡,既充分地享受刹那间的欢愉,又遗憾于世间的无常。这样的审美趣向,在从《源氏物语》到现代的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都有所体现。作为村上春树的粉丝,新海诚在其电影作品中也延续了这一独特的审美趣向,在一部部描绘少男少女的恋爱故事的作品中,“距离感”常作为叙事的主题凸显出来。

    叙事主题,即作品通过种种叙事手法与结构而欲彰显的内容。可以说,叙事主题即是作品的题眼与主旨之所在。创作者运用种种不同的技术与手法,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描绘形形色色的情节,都是为了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价值取向。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探究是其永恒不变的问题意识。从作为独立导演的处女作《星之声》开始,新海诚就在作品中反复描绘着时间与空间所构成的距离感。在随后一举成名的《秒速五厘米》中,三个连续的短篇故事描绘了主人公贵树由小学到工作的成长历程。新海诚在《秒速五厘米》中借角色问道:“樱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钟五厘米,大约一分钟就能和地面接触,如果两个人的心有距离,我该用怎样的速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与你相遇。”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两种,一种是物理距离,一种是心理距离。对于前者,我们可以精确的衡量,但对于后者,我们却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刹那间,我与你的心勾连在了一起,但在下一秒、下一个刹那,距离可能又再一次出现了。无常迁流,世事变幻如梦,于是“距离感”成为了新海诚作品中的叙事主题,并在一部部作品中反复回响。

    在《秒速五厘米》中,“距离感”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首先是空间上的“距离感”,在第一个短篇故事《樱花抄》中,贵树在转校前与自己喜欢的女孩明理,在冬日雨雪中的樱花树下交换了初吻,随后转校离开。由于空间的隔离,两人的通信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在第二个故事《宇航员》中,“距离感”以时间呈现,高中同学花苗喜欢贵树,但即便经过三年的时光,花苗的告白依旧失败。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因时间的变化而缩小。在第三个故事《秒速五厘米》中,“距离感”以心的形式呈现,已经在东京工作了的贵树,在一天偶然的外出中意外地遇到了明理,在贵树下定决心时,却由于电车的阻挡,明理已经离开。对于贵树来说,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等待了那么多年,在这一刹那间的阻挡是极其难受的。事实上,这正象征着两人的心有了相当的距离。

    借由对三种“距离感”的精妙刻画,新海诚凭借《秒速五厘米》获得了好评与奖项。其最新作品《你的名字》将这三种“距离感”交相使用,可以说《你的名字》是《秒速五厘米》的完美版本。在《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在空间距离上与时间距离上都相距甚远,大都市的东京与深山小镇的乡村,生活于3年前的三叶与3年后的泷,借助于时空穿越的设定,泷和三叶不断地交换身体,穿梭来往于彼此的时空。在这种交换中,两人熟悉了对方,跨越了时空的距离。结局已然忘记对方的两人在相遇时擦肩而过后,不约而同地转身问:“你的名字?”可以看到,尽管结局不同,但新海诚在作品中都将“距离感”作为其叙事的主题。影片中的“距离感”存在于空间上的拉伸与时间上的延展,最终通过心理距离的表现而产生淡淡的忧伤,而在将“距离感”作为叙事主题后,“留白”这一艺术手法得以大放光彩。

    二、 由距离而显出“留白”

    在描绘了时间、空间、心理这三者的距离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由这三者的距离,尤其是心理之间的距离所决定,不同的距离勾勒出不同的关系。借助于“距离感”这一叙事主题,新海诚得以将人物安置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中,并因之呈现出不同的心理距离。这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自由的张力,这一种张力为“留白”的运用留下了空间,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情绪感染力。

    上文说过,“距离感”首先体现为空间的距离。在绘画艺术中,“留白”的作用首先是将原本有限制的空间扩展为无限制,依靠观众的想象力补完的空间。在绘画上,“留白”可以表现事物的空间感并留下遐想的空间,在电影作品中,表现空间的辽阔与距离感常运用远景镜头。与东方的山水画一样,通过将众多的事物纳入同一镜头之中,可以充分地渲染故事发生的氛围。新海诚常被人戏称为“画质狂魔”,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海诚十分喜欢运用远景镜头,并以精致的摄影与作画技术将现实场景转换为美轮美奂的动画场景,其远景镜头中描绘的风景秀丽朦胧,逆光由画面远处打入,构造出一个广阔的舞台背景,青春的朦胧情愫醞酿其中。这使得观众不禁遐想,是怎么样的两个人会在这广阔的世界中相遇并相恋。通过远景镜头的运用,空间的“留白”被赋予出来,渲染了气氛和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然而,新海诚的远景镜头不但有空间上的“留白”,还有时间上的“留白”。他常将人物放置于镜头之中,并在同一镜头中变现出时间的推移转换,以人物的环境背景的变化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变动。这即是说,新海诚将风景的时间变幻运用在了叙事的向度之上。除此之外,无论是处女作《星之声》,还是成名作《秒速五厘米》,亦或是《你的名字》,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都是在一个相对长的时空距离中发生。新海诚在电影的叙事过程中,常挑选关键的事件作为叙事的主要内容,而省略剩余的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剧情。例如,在《秒速五厘米》的三篇故事中,主人公贵树的初中时代、大学时代、工作种种都让步于关键性的事件而隐去了。观众在“留白”中体会到了光阴如梭的无常之速并因故事的结局而哀伤不已。

    除去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留白”艺术,在新海诚的作品中,最触动观众心弦、最能表达少年情怀的“留白”当属结局的“留白”。事实上,时空向度上的“留白”对于新海诚而言,仅仅只是为了进一步的渲染增强故事结尾时的情绪。正如上文所说,《秒速五厘米》和《你的名字》在结局“留白”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在《秒速五厘米》的第三篇故事中,贵树在遇到明理前,收到了前女友的短信说:“我们即使发了一千次的短信,但心与心的距离,也只能接近一厘米。”这一短信为作品最终的遗憾埋下了伏笔。就连在时空上如此近的两人,都无法突破彼此的心灵之壁,更何况早已相隔多年的贵树与明理。在影片结尾处,贵树认出了明理,但因电车而没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此情此景,贵树只好一笑,将一切藏于心底。青春的爱恋往往无疾而终,没有结局就是结局,也许叫住会相恋,也许会形同陌路。这一没有结局的结局,为故事留下了遐想的空间,以无招胜有招,充分体现了“留白”的艺术审美价值。而在《你的名字》中,曾经交换身体并

    (下转第106页)

    互相拯救对方的两人,由于特殊力量的消失而不记得对方,但心中的某个角落却总在牵挂着某个人,最终两人偶然相遇,相互问对方名字,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但观众们都相信,他们会重新相恋。

    同样跨越了相当长的时空距离,同样是偶然的相遇,同样是“留白”的手法,新海诚在《你的名字》和《秒速五厘米》的结尾中给予了观众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并充分地引导观众去想象主人公的过去与将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感受力,去体会新海诚自己心目中的青春情怀。此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发挥主动性去填补影片中的“空白”,以此丰富了对电影的解读层次。

    结语

    美学的经典命题之一是“距离产生美”。因为距离,所以有未知;因为未知,所以有好奇;因为好奇,所以有种种的想象伴随而生。人类总是爱幻想,我们会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去补全所有的未知之处,去遐想每一个可能的未来。这就为“留白”的运用留下了空间。可见的距离容易被想象力补全,但无形的距离却充满幻想的空间。正如上文所说,日本民族的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总是有淡淡的距离感。一方面,这是日本自身独特的物哀之美的审美趣向,它强调对当下欢愉的尽情享受与对离别时刻的充分接纳,这种审美趣向在爱情观上无疑不算太成熟,更偏向于少年人热烈纯洁但往往无疾而终的情感。另一方面,言情故事的主人公们倘若没有距离感,那故事也将近尾声。所以,新海诚将“距离感”作为其叙事主题,无疑是与民族性格和故事题材相关聯的。

    而借由距离,“留白”的空间被进一步放大。新海诚在作品中,常运用时空上的距离作为铺垫,最终导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的思考。新海诚对艺术有着天然的敏感,常常通过简单的画面设置、简短的人物对话就能击中观众心灵深处的柔软,那些看似平淡的叙事下涌动着“凡尘俗子”偶尔脱离纷扰后升腾起的高贵情感,在那一刻人们得到了片刻的安宁。思想的净化从外部的清新画面直至内在的蕴藉情感,“留白”手法的运用更是将通体明澈的艺术美感推向了更高的层面。通过《秒速五厘米》和《你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新海诚对于“留白”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是恰到好处、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