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朱银花

    素质教育发展发展观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目标,现代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发现了小学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以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对于提升小学语文的学校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但是,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薄弱,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发挥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性

    在当下阅读教学阶段,教师要合理的设计趣味性教学计划,明确自身阅读教学的引导者角色,切实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常是在教师“灌输式”教学以及学生的“被动式”接受中进行的,这并不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引导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关于阅读的相关思考,进一步的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在阅读课堂的参与度,利于创设活跃、高效的小学阅读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推动学生阅读课堂主体能动性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能力较差,因此进行阅读的难度较大,这就直接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是以生词、词汇等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这就让小学生忽视了对课文的阅读。现如今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编写其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性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因素,教师偏重小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限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功能充分发挥,也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师讲解过程占极大的课堂时间比例,小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并不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因此,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薄弱。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教师的全面指导之下进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低,学生不能独立学习,就导致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这就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差,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例如,小学校园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展示激励小学生阅读的名言警句,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在班级里设置阅读角,了解学生的兴趣提供相关书籍促进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利用班会时间举办读书交流会,设计奖励制度吸引学生参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關系,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是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直接引导者,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建立与小学生的和谐关系,因为,此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其对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事实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动态,能够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以及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三)设计趣味性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发散思维能力强。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趣味性的阅读教学计划,利用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进行统编版教材《七色花》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有七色花,你会用来做什么呢”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想,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思想。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