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黄河 欧阳波仪

    关键词:知识管理;智慧課堂;学习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1;G40-057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8-0027-03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新型管理思想与方法,认为知识呈“螺旋式”增长,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产生、传播、融合和应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面向未来的创新,这一理念与智慧教育理念不谋而合[1]。基于此,本文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引入智慧课堂研究中,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以期达到学习者知识创新、智慧生成的目的。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分析

    1.智慧课堂内涵

    智慧课堂作为“智慧地球”的衍生[2],吸引着国内广大学者的关注。祝智庭[2]认为智慧课堂是以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高品质思维和高行动能力的智慧型人才为目标。庞敬文等[3]将智慧课堂描述为是以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变革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的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新型课堂。刘邦奇[4]指出智慧课堂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互联网思维、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进行构建,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智能化、高效化连接。本文参考上述专家和学者的定义,认为智慧课堂是通过整合新信息技术,依托科学数据,创设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学习空间环境,以创造驱动组织学习,最终实现学习者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

    2.智慧课堂本质特征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课堂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需求,这就要求新型课堂必须注重学习者知识的创新[5]。本文对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进行了分析对比,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智慧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将教学理念由注入式教学、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创造驱动学习;强调智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与“学”地位,教师是智慧环境的创设者和学习引导者,学生为主动学习者和智慧生成者。智慧课堂的任务是创设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智慧学习环境,终极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创新和智慧的生成[6]。

    二、知识管理与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智慧学习环境应具备哪些功能;二是如何实现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智慧学习环境应具有以下功能:①支持显性知识(资源)共享、隐性知识(经验)分享,从而支持学习者知识的建构;②支持数据的精准分析,依据“数据流”来创设适应学习者的智慧学习环境,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与多样化;③支持师生之间、学习成员之间的协作,促进知识与经验的流动与共享,形成“知识流”与“经验流”,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智慧生成。因此,实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创设,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终极目标的达成便水到渠成。

    基于建构学习理论的智慧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知识(经验)不断被认知、流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7]。智慧课堂与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知识创新,两者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因此将知识管理引入到智慧课堂的构建中是智慧课堂构建与发展所必要和必需的。

    在具体的智慧课堂构建中,知识管理能够优化知识传递,支持知识的应用与创新:①引导知识库形成,组织和优化知识。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前提是具备个性化、高度组织化的知识库,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引导知识库的形成。②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知识管理作为知识智能搜索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自由、高效地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知识的智能化传播。同时作为交流共享媒介,为学习者构建交流沟通的桥梁,实现“交流沟通学习”,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生成。③实现知识应用与创新。学习者知识的建构主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阐述、表达与展示,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满足“做中学”,实现知识的应用。通过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共享,让学习者在“交流中学习”“反思中提升”,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

    通过运用知识管理,提供学习者知识组织与优化、传播与共享的机会,支持个体知识建构与协作知识建构,在建构与反思中最终实现知识应用与创新。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框架

    1.模型构建

    通过对智慧课堂内涵与特征分析,智慧课堂的构建就是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8],智慧学习环境设计其实质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9]。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依据智慧教育理念与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建构主义与知识管理为理论基础,以智慧学习环境设计为核心,为学习者知识的创新与智慧的生成创设条件。基于此,本文构建的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模型分析

    (1)实现学习者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是框架的终极目标

    本框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习者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实现学习者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智慧教育理念、建构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为基础,通过设计智慧学习环境,整合新兴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模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重视学习者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建构、运用与创新,突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创造性。教师扮演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工作流程的设计者和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2)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是框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为学习者知识建构、重组、改造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知识管理理论为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利用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知识管理的建构主义,支持学习者知识的高阶转化与发展,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创新与智慧生成。

    (3)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是框架核心

    智慧学习环境中“智慧”是指知识组织个性化、知识类型多样化、知识流动智能化、学习空间立体化。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组织与优化,形成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知识资源;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知识资源智能传播与共享,形成个性化和多样化知识流;信息化交流平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智能化的沟通交流、共享平台,实现了学习空间由扁平化转向立体化。

    智慧学习环境由人、流程、技术三大要素组成,具体如下:

    ①人

    人是显性知识的载体和隐形知识的创造者。“人”要素中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是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知识资源的获取者和创造者。在智慧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与运用,组织与优化知识资源,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知识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任务、活动、情境等设计,形成一系列的工作流,让学习者利用知识资源,完成知识建构、更新与创新。学生通过信息平台完成知识资源获取,实现知识建构,形成“知识流”,利用教师设计的“工作流”,完成知识再建构、更新与创新。

    ②流程

    “流程”要素中包括知识资源、知识流、工作流和创新流。知识资源包括显性知识库与隐形知识,由教师提供,同时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共享,实现知识资源的再生成,知识资源是形成知识流的基础。知识流由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形成的若干知识点所组成,是知识建构的产物。工作流由教师设计的系列活动、任务、情境等组成,任务(活动)设计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运用知识管理进行任务(活动)分解,完成知识的持续性学习与协作性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以及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的高阶转化。情境设计是为了让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资源与知识流进行应用、迁移与发展,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重组、改造与创新,更新原有知识流,实现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创新流由学习者若干知识创新与智慧所组成,是框架模型最高阶输出,同时也是框架模型的终极目标。创新流也能反馈于知识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的再生成。

    ③技术

    “技术”要素是实现知识推送智能化、知识类型多样化、知识学习个性化和学习空间立体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智慧课堂的必要工具,它由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所组成。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相比最显著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工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资源的组织与优化,实现资源类型多样化,运用信息平台进行知识资源智能化推送,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完成“工作流”的设计。学习者通过信息平台完成知识学习、建构、运用与反思,并与教师、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与共享,延展学习空间,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最终实现知识创新与智慧生成。

    四、总结

    基于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模型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由人(教师、学生)、流程、技术三大要素组成的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框架的核心。其中人是智慧学习环境中的主导者,是知识的提供者和创造者。流程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体现了人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工具,优化了知识的传播、共享,使课堂更加高效。综上所述,知识管理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模型能为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54-57.

    [2]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8-26+49.

    [3]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84.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5]刘细发.“智慧課堂”环境下的高职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18(12):57-62.

    [6]李祎,王伟,钟绍春,等.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108-114.

    [7]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23-26+39.

    [8]庞敬文,张宇航,唐烨伟,等.深度学习视角下智慧课堂评价指标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2):12-18.

    [9]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