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基层医院对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逄金华 王炳伟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医院互联网建设情况及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优势作用,提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方法典型案例分析和统计描述。基层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和线上诊疗建设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触及核心技术圈。结论建议以政府主导加大互联网医院建设顶层设计力度和优化监管方式,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将互联网医院建设纳入国家卫生应急建设与改革中。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新冠疫情 建议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A

    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互联网医院建设被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际上互联网医院并不是新兴事物发展历程较为曲折,新冠疫情又赋予互联网医院新的使命作为抗击疫情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从基层医院视角阐述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历程和运营现况,分析了现阶段互联网医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判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互联网医院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医院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曲折萌芽阶级:2000—2010年以丁香园等企业的创立为标志;兴起阶段:2010—2014年现象级的企业开始创立为标志如春雨医生;狂热阶段:2014- 2015年资本投入政策支持促使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热度空前,如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遇冷阶段:2016—2017年2016年开始政策有所转向。2016年8月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期结束后不再展期;2017年4月发布《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纯互联网平台类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受阻,抑制互联网医院高增长势头;转折阶段:2018- 2019年,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疗再次得到市场重视。随后各地推出细则进一步驱动互联网医疗领域落地。如山东省相继出台的《山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机构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通知》[1]。

    (二)发展现状与实体医院相比,因互联网医院因有就医时间有弹性就医空间灵活性避免交叉感染可提升医疗资源运营效率助推医疗资源下沉等优势而深受医疗市场青睐。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医院33009家,其中三级医院2548家二级医院9017家,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另有121家建设中。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促使互联网医疗的供给端(互联网医院和医生)激增,需求端(消费者)的规模也得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2月10日公司互联网医疗已上线和正在上线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近900家。

    二、互联网医院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完善和发展

    (一)助力体温筛查、分诊评估、追踪等相关工作,完善急诊就医业务流程。体温筛查和追踪方面:体温筛查是识别新冠疑似病例的重要手段,除使用额温枪红外线体温感应设备外,部分互联网医院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名记录来院人员的体温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同步提供给区域卫生平台,时效性、便捷性、可塑性明显优于非互联网医院。

    业务支持方面:不少新冠疫情定点医院使用了影像AI系统进行辅助诊断“新冠肺炎影像学临床特征”,在提高影像诊断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大大缓解影像医生的工作压力。湖北等地医院借助远程会诊系统与北京、上海等专家远程讨论危重患者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地方医院借助远程影像系统协助排查疑似病例提高影像诊断效率。

    风险评估方面: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部分互联网医院将智能辅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评估量表融入分诊系统中,辅助医务人员全面采集患者的症状数据,借助系统进行智能判断,实现了对来院人员快速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标识且纳入危急值管理系统及时提醒其他环节提高警惕。

    (二)助力院感质量管理,提高数据收集监测及分析质量提升。感控培训方面: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医院借助互联网会议平台进行感控培训,硬件条件较好的医院尝试通过摄像头显示屏语音交互设备及网络搭建临时的防护行为监测系统,强化对重点科室的监测和指导;也有医院依托无线网络GPS定位条形码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监控医疗废物打包、称重、回收及运输等环节的处理过程,保障整个处理过程规范安全,全程监管医疗废物处理。另外有些医院通过手机APP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实现收集全院职工自我评估数据和运动轨迹,从而及时发现风险排除隐患[2]。

    (三)助力后勤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保护医护人员。疫情期间人手紧张防护压力巨大,上海等地医院应用智能机器人保障后勤服务减少人员接触降低人员的感染风险,如通过物流机器人配送药品试剂耗材等医疗物资,通过消毒机器人对高风险区域或高空消毒,通过机器人为病人送餐送生活用品送藥物标本。这也是互联网医院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成功案例,也是医疗行业的共同努力探索的共识和目标。

    三、互联网医院在实际运营中发现的问题

    (一)多平台兼容受限。从区域看仅远程医疗业务协同系统,就有国家采购平台医院自主研发平台院企共建平台企业服务平台等,各平台兼容性差无法实现数据通畅;从互联网医院单体看,内部涉及医院信息化系统、放射影像设备及系统心电图设备、病理设备及系统检验设备及系统等兼容运行问题。医保支付受限制约线上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保支付系统不能协同,如门诊大病、慢病人员在绝大部分互联网医院无法实现线上办理住院线上结算。第三方服务滞后受限。现阶段各大医院均在建设互联网医院,医疗外周服务如药品配送检验检查报告。旧观念受限。部分医院担心互联网医院影响实体医院的市场,尤其是对附加消费项目的影响。

    (二)水平低,服务对象单一。远程医疗服务对象主要是慢性病患者、随访病人、择期诊疗人员、非重症人员。功能定位单一。主要职能是为患者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慢病处方延展等,部分上级医院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疗等服务,下级医院互联网硬件条件差无法开展线上检查检验,更无法提取个人历史健康数据和实时医学数据。以2019年全国医院数量为基数拥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仅占2.7%,而且主要集中在二级、三级医院。因此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整体水平处于探索阶段。

    四、互联网医院发展趋势和思考

    (一)政策体系完备,构建互联网医疗发展基石。完备的互联网医疗基础政策体系涵盖“医”“药”“险”三大门类。互联网医院发展历程显示,其发展情况与国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息息相关。比如2018年之前缺乏专门针对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办法,如《药品管理法》禁止網售处方药等。部分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一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法律障碍始终是限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但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配套政策逐一完善,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得到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3]。

    (二)整合线下医疗资源将成为企业拓展互联网医院的关键点。《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互联网医院分类两类: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必须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而不允许建立纯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因此,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效果,扩大覆盖面和影响面,整合线下医疗资源将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运营方式上由医院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由自建自营模式向共建合营模式发展。

    (三)互联网医院将催生更多新理念、新事物。如超时空医疗服务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的独立的医疗服务机构将开始布点站位;自助式检查检验机构和穿戴式医疗设备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医院门诊医疗服务流程将被全方位全新线上诊疗解构;个人能够提取的综合各方数据的集成管理平台也将应运而生;更多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将覆盖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服务项目。如远程病人监测和远程医疗服务;更多医生和患者将适应和习惯线上医疗服务同时人工智能将极大拓展专科医生的作用有助于医生摆脱原有“一对一”的关系转向“一对多”的关系。

    综上,以政府主导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和优化监管方式完善运营管理机制,规范互联网医院发展将互联网医院建设纳入国家卫生应急建设与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山东省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及备案管理规程[Z].山东:山东省卫生计生委,2017;24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Z].北京,2018:25

    [3]丁宁,胡豫,张明,许栋,张强.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选[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