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8-0075-05

    一、引言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普及,要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而在之后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更加直接地要求“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持续推動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1]

    201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层面,是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的重要举措,其中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环节核心的教师是成效的关键。中小学教师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作用。[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目标的达成。[3]

    因此,笔者将就潮州市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潮州市基础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为地区化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借鉴, 促进本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二、设计研究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了解潮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现状以及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需求,并从中发现“深度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建议和策略。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涉及教师基本信息、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现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求等四个维度,以此来调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4]

    访谈主要采取面谈、社交软件(微信、QQ)互动等方式进行,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以及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等。网络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通过发送链接、朋友圈推送等方式让教师参与调查。调查问卷经问卷星平台编辑并发放,发放前已经对题目内容等有一些特定的设置,将无法提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因此不需要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共计146份有效问卷数据。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

    1.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问卷调查样本来自潮州市各类型层次学校的中小学教师146人,在性别比例上,男女比例为64∶82(43.84%∶56.16%),学历层次绝大部分为本科及以上(99.32%)。教师分布学校涵盖小学47人(32.19%)、初中52人(35.62%)和高中47人(32.19%),比例较为均衡。教龄以10年内居多(69.18%),还有一部分超过10年但是少于15年(24.66%),少数达到15年以上(6.16%)。

    教师所教学科涵盖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信息技术等各学科,以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为主,比例分别为15.75%、21.92%、15.07%。由于研究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是其中的重点调查对象之一。

    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数学等主科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课只是其辅助课程。教师职称结构方面以初、中级为主,部分为高级职称及以上。调查的性别、教龄、职称、学校等部分信息如表1所示。

    2.与教师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基本情况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访谈了解到,潮州市经过广东省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目标规划的推进,大部分学校已具备多媒体教学教室、机房等基础信息化教学设施,但是根据学校等级差别,市属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水平总体上要优于其他各类学校。

    由于本调查侧重研究教师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现状及其需求,因此调查的重点是针对教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调查显示,学校提供给教师使用的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比例达到67.8%。教师日常使用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方面(多选),家校通平台的比例达到了68.49%,网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研平台比例分别为25.34%、24.66%和17.81%。调查还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网上提供的免费资源平台。

    3.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情况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情况

    日常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课外辅导的比例分别为97.95%、95.21%、55.48%和28.08%。从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备课和上课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其中,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

    教师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多媒体(如PPT)支持的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100%),微课有一定程度的使用(30.14%),部分则使用了翻转课堂(15.07%),而其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用较少。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还主要停留在PPT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层次。

    總体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间最长的环节是备课和上课,而且经常使用基于多媒体(如PPT)支持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使用较为单一,多样化不足。教师部分了解并接触过如平板电脑、微课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但是对国家正在推广的“三通两平台”了解不多。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还处于浅层次应用阶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教师获取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途径

    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获取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最主要途径是自学(99.32%),其次是市县级培训(52.74%)和校本培训(49.3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力度还不够。经过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过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但这些培训存在培训时间过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只是单纯的网络学习等问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吸引教师参与,也就无法真正满足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需求。

    (3)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态度

    在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动机(多选)的调查中了解到,有高达95.21%的教师是基于公开课或者比赛的原因,有80.14%的教师则是因为信息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有67.81%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出于自身的兴趣。

    而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体现方面(多选),教师认为,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有助于获取更多的教学内容信息量以及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和形象化(均为89.7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23%),有助于拓宽学习的知识面(89.04%)。不管是出于公开课、比赛还是个人兴趣等原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还是足够重视的,而且对信息化教学效果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认可。

    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好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该具备符合课程标准和目标(85.62%)、能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和能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均为95.89%)、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8.08%)、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7.81%)等特征,具体如图1所示。

    教师认为本校信息化教学取得的成效情况如图2所示。74.66%认为“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能力”,63.7%认为“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81.51%比例的教师认为“提高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并且有51.37%比例的教师认为“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是认可的,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产生的良好效果持肯定态度。

    4.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情况

    (1)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图3所示,有95.21%的教师认为缺少有效的优质教学资源,有91.78%的教师认为没有足够的备课时间,82.88%的教师认为缺少学科整合应用指导,69.18%的教师认为缺少硬件条件支持。

    调查显示,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硬件方面的问题,而是教师没有足够的备课时间和优质的学科资源。

    经过访谈了解到,部分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平常工作较多,每天都要上课,有些教师上下午都要上课,有的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或需要负责其他班级管理事项,工作相当辛苦。如果没有其他激发动力的因素,难以有足够的进行信息化教学备课的动力。加上没有足够的优质教学资源给教师选择使用,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查找资源,导致其逐渐失去对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兴趣,最后信息化教学变成PPT式的多媒体讲解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效果。

    (2)教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亟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所需要的帮助

    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亟需的知识和技能如图4所示。调查显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方法”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需求最为明显,分别达到了93.84%和86.99%;除此之外,较为突出的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和制作技术”和“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分别到达了72.60%和68.49%。从中可以看出,教师需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方法、模式等内容来支持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教师想获取和制作有效的教学资源、制作出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来支持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

    从图5可知,在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最需要的帮助方面,“建立优质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学校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培训”位居前列,比例分别达到了90.41%、89.04%、84.25%。调查显示,支持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配套政策还不健全,支持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可供观摩的教学案例还不足,甚至比较缺乏。

    四、对策与建议

    1.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引导,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从信息技术教学的浅层应用向深度融合转变

    信息化硬件建设往往能表面上更好地体现出信息化建设成果,因而导致了信息化软件建设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5]同时信息化教学的备课量、准备时间和技术要求难度都远远超过传统课堂教学,而且信息化教学需要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智能学习终端、学习评价工具等进行配合,这不仅要求学生能配合,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足够高的课堂把控能力。

    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动力严重不足,不敢或不愿在教学中尝试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导致了PPT等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流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的PPT多媒体教学模式只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直接化”,并没有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只是换了种形式进行讲授,信息技术并未真正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也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

    因此,需要制定相關的引导政策并建立一套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实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缺乏引导,不仅容易造成教师“迷失”深度融合的方向,还会造成教师“懒”于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或不敢去尝试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应用于教学。

    2.优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培训,从重点“关注”学校向其他各类“普通”学校倾斜,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均衡化

    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合相关的知识和策略,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能,这都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合适的培训。[6]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名校”和“地位高”的学校得到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多,这也是“好的更好,获得的更多”在教育分配上的一种体现。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一定就是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即这些已经获得了更多培训机会和有着更好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学校和教师,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条件,究竟有没有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有没有“产出”典型的教学案例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果没有,那就有问题了,需要进行“调整”或者“处理”。教育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一直享受优质资源却没做出应有的“贡献”,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

    因此,在优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相关培训方面,一是要检测原有的已经接受过大量培训并有着较好硬件条件的学校,有没有取得应有的信息技术培训效果,如果没有,应该进行反思或者对其作出调整;二是要逐渐往条件相对差的学校和教师倾斜,培养和提升更大的薄弱群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收集和整理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典型教学案例,提供平台进行分享,让教师有可供使用的资源和案例参考借鉴,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良性开展

    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去收集、整理本地区、本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分享给相关教师,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查找资源的时间,还能让其他教师使用到好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苦于没有现成的教学案例参考,自行摸索难度大,如果有现成的课堂教学案例给教师借鉴参考,不仅可以让教师借鉴模仿,还可以增强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信心。通过一课一名师、优课、微课等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进行汇总,提供分享平台让广大教师能使用到这些资源,这将大大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过程。[7]目前,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分享仍然缺乏途径。

    4.建设推广宣传平台,规划和组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相关的信息化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力

    为了让广大教师了解、学习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内容,有必要建设宣传平台,如专门网站模块、微信公众号等,推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学习材料及最新发展资讯。为了更好地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比赛是其中一种手段。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受到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影响,在缺乏内在动力时,外在动力有着较大的刺激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相关比赛,比赛证书如果与评职称、评优、评先进等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针对高职称教师开展专门的名师类信息化比赛,收集名师的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整理出适合分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以提供给广大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源,除了可以解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外,还可以让教师观摩到名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较好的帮助。

    此外,在可以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比赛时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如果比赛开展过多、比赛时间零散,会影响比赛应用的作用。我们可以参考中央电教馆、各省教育厅的信息化教学相关比赛的作法,大致规划好各类比赛信息,提前通知学校、教师做好准备,让学校和教师均有充分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相关比赛的准备,让有需要的教师提前准备,调动其积极性。在有足够时间准备的情况下,比赛能收获相应的成果,教师也在比赛的过程中提升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宁彬.微学习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5):8-11.

    [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38(10):88-92.

    [3]杨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0):26-29.

    [4]安富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112-116+125.

    [5]杨宗凯,吴砥,郑旭东.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教育研究,2018,39(4):16-22.

    [6]赵野.我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5):69-75.

    [7]蔡宝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展及未来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8):133-143.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