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四位一体”工作法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焦佩玉+唐柏林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最小单元,是党组织在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先头阵地,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每一个高校基层党总支急需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的提出了“党建交流、实习培训、学生就业、教学科研”融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工作法,为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探索开创了先河。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党组织;党建交流

    党的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进行党的建设的过程。[1]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在这段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次“新”即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做出党建的实效。基层党组织则是党的建设的最小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基层党建又有别于其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对高校教师尤其是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和主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创造性的运用了“党建交流、实习培训、学生就业、教学科研”融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争创先进党支部,有效的发挥了党组织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领导作用,极大提高了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党建交流平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人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威信,与她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分不开,只有党与人民群众不断交流沟通,才能将现实中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使党和人民群众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从而以党群关系和谐为出发点推进社会和谐。

    党组织的沟通交流机制运行不稳定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淡薄,参与意识低;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不适宜;沟通交流体制机制本身不完善等等,这些因素都无形之中阻碍了党群的良好交流。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党群沟通交流机制,形成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的服务型政党。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最大的服务对象就是师生群体,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他们的综合素质、知识文化水平较高,价值取向多元化,认识分析问题的视角较为深刻新颖。但是这一部分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又未完全形成,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加强对党组织的认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党组织面对这一问题,指出以师生党员为主体,组织学习交流,一反传统的“纸质”读书交流参与讨论的学习交流方法,将党群交流融入到学习中去,渗透到生活中来,与学校学院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相结合;调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党员参与到学院党支部的管理中来,积极发表意见,创新工作方法,为基层党建注入新的活力;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为解决党组织交流面窄,党组织的活动固定在自身原本的框架内难以自拔的困境,法学院党支部带头与其他基层党支部交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增加党员思维角度,扩宽党员视野。法学院党支部联系南充市人民法院党支部,将法庭搬进了课堂,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感受法的公平公正,使学生受到了情感和视觉的冲击。另外,学校党组织还与川北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党组织等其他高校基层党组织进行交流借鉴学习,并且敢于跨出高校党组织的范畴与云山县等基层党组织进行交流。在这样横向纵向的交流与学习中,法学院党组织的全体成员逐步学会了全面的认识和分析问题,不断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转变,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才能出真知,我们不断要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性,还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出发。法学院党组织将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作为学习的主要来源。学院党支部组织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进行了多次“红区行”活动,参观南充市烈士陵园、邓小平故居,并交流观光、访问座谈,听老党员讲述生动事迹;听取了华蓥市成为“创先争优”全国一百个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介绍。通过这些活动明白了基层党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务实”“不务虚”;要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推动建设和发展;要夯实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保证高校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2.夯实实习、培训基地

    高校基层党建所面对的是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学生群体,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脊梁,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职业观,高校基层党组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有“人情味儿”,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从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高校是一个用知识武装头脑的地方,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提高理论的实际的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应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工作任务。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类院校,是为国家培养教师的基地,大部分学生要走上中学的讲台,因此,法学院党组织抓住了学生的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师教学技能教师素养,与多所高级初级中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些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课堂、走上讲台,亲身经历做人民教师的苦与乐。在实习期间,学生(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完成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之外,还必须进行学科教学研究,应该更多参与中学指导教师或教学所的研究,学以致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所面对的另一重要群体是教师,他们是完善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达者,为教师服好务,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知识文化素养,才能提高高校的教风、学风,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高校党组织要时刻关注教师的需要,及时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西华师范大学党组织为了给在全体教师提供更多的对外科研、教学交流的机会,常常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我校做讲座,甚至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我校参观访问交流意见。与此同时,也会派遣我校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甚至国外名校进行培训学习,建立稳定的教师培训基地,满足教师不断升华提高自己的要求,使学术氛围更浓厚,教学效果更显著。

    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为教师建立培训基地,是西华师范大学党组织多年实践和努力的有益创举,是高校基础党组织的建设的有益尝试。

    3.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发展,高校周围的利益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从师生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毕业生就业难便是学生当前最大的需求。法学院党组织帮助大批高校毕业生找准定位尽快就业,不仅有助于避免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保障。法学院党组织在准确把握本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考察市场的人才流向,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学校党组织联合南充市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顺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班”, 邀请大学知名教授、资深专家、著名企业家、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到校授课,同时开展创业实训竞技比赛,到创业典型企业实地考察等活动。法学院党总支采取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举办大型就业双选会,设立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帮扶等有效措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并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选准项目、整合团队、积累资金,大胆进行创业实践。

    4.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高校是衡量我国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尺,是教学科研和理论创新主要基地,高校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搞好高校基层党组织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和高校不断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加强党组织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党组织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组织人才资源方面、制度纪律方面的优势,以党员带头,共同专研各项科学研究,建立多个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等。并且建立党内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成果突出的个人或集体,激发群众的科研热情,建立创新科技的信心,不断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

    “四位一体”工作法的提出,是法学院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有益创举,是法学院全体成员的“加油站”,是高校基层党建的“源动力”,是保障党对高校领导作用“同心锁”,是促进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催化剂”。

    注释:

    [1]李茜.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