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创新路径探究

    梁桂虎

    摘要: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污染、无排放、无臭味的环保型和节约型养猪方式,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粪便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免清理的一项养猪技术。1996年我国山东省从日本、韩国等国家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水土特点进行了技术创新,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在猪舍建造、菌种制作、垫料制作、发酵床管理、垫料再生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52-01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猪场粪便污染已经成为一项难题,影响着猪的健康以及猪肉产品的安全,继续创新一种健康的养殖方式,使养猪行业朝着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方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通过垫料与粪便共同发酵,将猪的粪、尿等废物快速转化,消除恶臭,抑制病菌的滋生;同时,有益微生物能够将垫料和粪便合成可供畜禽食用的蛋白质、维生素、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可增强畜禽的抵抗力,使其健康成长,保证肉食品的安全。

    我国的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从韩国和日本引进来的,但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养猪模式各有特点,不能进行技术的照抄照搬,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对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创新。

    1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创新路径探究

    1.1 猪舍的建造

    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因此,在建造猪舍时必须考虑到夏季通风换气、降温的问题,最好采用单坡式或双坡式屋顶,南北朝向,猪舍跨度一般是9~12 m,猪舍的长度因地制宜。

    发酵床栏舍应该采用半地上槽模式,中间需要由高铁栅栏进行分隔,位于发酵池中间的隔栏应深入床下20~30 cm,防止垫料塌陷后出现漏洞,使猪拱洞钻过混栏。发酵床的四壁要用水泥和砖块堆砌。饮水台的位置设置要合理,要保证猪饮水时滴漏的水落在栏舍外部,避免弄湿垫料。猪舍要安装加湿器,便于垫料后期的养护和加菌。

    1.2 菌种的制作

    菌种的制作是发酵床制作的核心步骤,菌种可以选择购买的方式,也可以选择自己制作的方式。当自己制作时,通常情况下选用当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包括固定碳元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厌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的乳酸菌以及用于分解糖类的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菌种采集完成后,放在装有熟米饭团的木箱里,将木箱放在腐殖土较多的地方,保存5~7 d,当菌落显示白色或者是蓝紫色时即为成功,然后将米饭团按照2∶1的比例与红糖混合均匀,放在温度为18 ℃左右的阴凉处保存7 d就可以得到母种原液。将此原液稀释500倍与玉米粉混合搅拌,再加上稀释500倍的营养剂,调整水分为55%~65%,用手攥成团,在室温下发酵,5~7 d后即可形成发酵床微生物原种,干燥后保存备用。

    1.3 垫料的制作

    (1)垫料原料的选择。垫料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垫料一般选择锯末、稻壳粉、秸秆粉等。其中用锯末制作成的垫料效果最佳,因为锯末的透气性和保湿性最好;当用秸秆粉和稻壳粉制作时,必须将其晒干,蓬松透气,从而保证垫料中有充足的氧气。

    (2)垫料的配比。垫料配比:锯末屑50%,稻壳粉40%,麦麸10%。发酵床菌液(发酵剂)按0.2%添加其中,并添加60%~70%水。

    (3)垫料的制作。垫料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集中统一的制作,一种是在猪舍内直接制作。集中统一的制作方法:机械加工,效率高,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猪场。猪舍内直接制作的方法:在猪舍内把秸秆、树叶、杂草等铺在底层,把锯末、稻壳粉、酒糟等材料混合使用,效率较低,适合小规模的猪场。

    1.4 发酵床管理

    发酵床的管理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当猪舍中的锯末变少时,要及时补充,并且要适量;猪饲料的喂量要控制在正常量的90%,当饲料成堆时,要将其均匀铺散,便于分解;猪舍地面不能太干燥,不能有灰尘飞起,避免使猪患上呼吸道疾病;②猪全部出栏后的2~3 d要防止垫料干燥,适当补充菌种;每间猪舍猪的数量要适中,平均每头猪占地1.2~1.5 m2。

    1.5 垫料再生

    将废弃的垫料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并用其浇灌等待发芽的玉米、小麦、西红柿、白菜等,试验结果表明废弃垫料水溶液能够促进种子发芽,使资源再利用。

    2 结论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环保、生态、省时、省料的养猪技术,相比传统的饲养模式有很大的创新,能够缓解我国当前的污染问题,畜牧工作者必须努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创新,逐步实现该技术的成熟化、实用化和普及化,最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态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