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学校心育运行机制探析

    戴志梅

    〔摘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网格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心育功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南京市栖霞区在学校心育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2-0069-03

    “网格化管理”理念最初应用于城市管理,是指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一个个单元网格,建构一体化的便民服务体系,增強社会服务职能。如今,它已作为一种先进管理理念被广泛推广与运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此,将“网格化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心育工作,将对创新学校心育运作机制、转变教师心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中小学校为例进行探析。

    一、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学校心育运行机制的现实意义

    1.突破单一的系统运作,丰富工作载体。学校心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的全力合作。但是,有些学校狭隘地认为心育是德育部门的事情,与教务处、年级组等处室无关,更与学科教师无关。当前,大多数学校将心育工作安排给德育部门。网格化管理可以推进学校心育的多元化开展,让学校各部门主动、深入开展心育工作。

    2.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落实全员育心。从事学校心育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性。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心育理论和技术,才能提高学校心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或者被“闲置”,是众所周知的现实。网格化管理能够让专业师资发挥专业优势,让心理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另外,班主任也是学生心育工作的主力军,网格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优势。

    3.增强心理辅导的预警功能,关注高危学生。心理预警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难点。中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动态发展中,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遭遇重大家庭变故,师生关系或同伴关系不和谐,都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困惑或出现心理问题。网格化管理可以增强心理辅导的预警作用,便于及时发现心理高危学生。

    二、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学校心育运行机制的设计体系

    南京市栖霞区各中小学校心育工作试行网格化管理,遵循“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条块融合,职责明确,努力提高管理效率。

    1.以年级和班级为网格横线,实现心育横向互通。(1)心理课程育心。心理课,是学校开展心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学校实施心育工作最直接的途径。根据苏教基函〔2016〕3号文要求,南京市栖霞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每两周开设不少于一课时的心理课程,并列入课表,心理教材用南京市配发的省编统一教材。当前,教育部对心理课如何在课表呈现没有作具体要求,本区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有专职教师的学校,心理课基本安排给专职心理教师,课时和别的学科一样安排在课表里;暂时没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心理课安排在班会课上,让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资质的班主任上。各校成立教研组和备课组,各年级和班级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授课。心理课程的常态推进,为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供了保证。

    (2)学科渗透育心。学校心育需全员合力,学科教师当有所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学生信任教师了、喜欢教师了,才能真正用心去学习。因而,学科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地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收获学习的幸福感,个性在课堂上得以飞扬。

    (3)校园氛围育心。校园是教育的大课堂,也是学生的育心场。学校应发挥环境的育心功能,以生为本,精心打造学校心育文化,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会“说话”。校园每一个景致的设计不仅要突出学校特色,也要符合学生的审美;在学生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教育警示、名人名言标牌等。学生身处其中,身心自然愉悦舒展,感受到向善向美的蓬勃生机与积极力量。校园宣传要有心理味,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微信推送等载体,给学生营造乐学的大环境。同样,班级文化建设也应如此。通过育心文化的不断浸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以学校心育中心为网格纵线,拓宽心理辅导空间。学生心理辅导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各校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场域是学校心育中心。目前,南京市各中小学的心育中心都已达到合格标准,个别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多功能教室等设施基本齐全,面积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心理专职教师或者有相关心理学资质的教师可以在心育中心开展各项心理辅导工作。

    (1)个别心理辅导。各校心育中心的值班表张贴于校园橱窗,便于学生预约心理教师。心育中心的电话及其具体功能通过多途径告知全校师生和家长,让学生不再避讳“心理辅导”。心理辅导采取电话预约、网络预约或现场预约的形式进行。值班教师按时在心育中心值班,静待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利用沙盘游戏或房树人等自身擅长的心理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

    (2)同质学生心理团辅。当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普遍性的时候,心理教师将年龄、性别、学情、生活经历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学生组织到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性团体辅导。例如,如何和异性相处、缓解学习压力等。

    3.以教师和学生为网格员,构建交互协调机制。做好心育预警,是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的有效保障,能增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顺利度过危机。

    (1)畅通预警网络。各学校统一将心理危机早期识别和干预工作网络分为五级:一级网格为各校主管领导,负责制定预警方案,督促和监管预警实施情况。二级网格为心理专职教师和具有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质或学校心理咨询员资质及国家二、三级资质的教师,负责全面开展学生的心育工作,完成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工作情况。三级网格为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搜集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数据,及时上报。四级网格为学科教师,负责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渗透,并配合班主任观察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五级网格为学生心理委员,负责向班主任或心理教师上报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2)筛选预警对象。学校对心理高危学生的评估应极其谨慎。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專业测评筛查出有心理疾病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或者遭遇突然打击、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等。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建立高危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教师还需要联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动态检测和追踪等工作,随时了解高危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预警行动。

    (3)强化部门职责。当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学校各部门应分工与协调,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注意保密,讲究方法,遵守伦理,正确应对新闻媒体,防止不恰当报道引发负面影响。

    三、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学校心育运行机制的保障体系

    当前,网格化管理用于学校心育工作,在本区仍是一个新课题,为提高其运行的有效性,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保障。

    1.加强网格信息化建设,确保心育信息的有效交流。网格之间联系的畅通是网格化管理有效的保证,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确保学校网格信息的有效畅通。

    2.加强网格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网格结构的稳定性。学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心育水平。

    3.加强网格运行奖励机制,促进网格职能的有效发挥。学校对在心育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或付出心力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等方面有所倾斜。

    目前,栖霞区中小学试行心育工作的网格化管理虽然时间不长,但各校的心育工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变。目前,有20所学校的心育中心被评为南京市示范学校心育中心,有1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心育特色学校,1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心育特色学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网格化的心育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38)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