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的集团型企业中基层单位应急管理新模式

    胡锦民 王尧

    [摘 要] 文章简要分析了集团型企业中基层单位应急管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的理念,以集团型企业中的基层单位为研究对象,将PDCA理念与日常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系统地提出了一种实操性强、可复制的大型集团企业中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 集团企业 基层单位 PDCA理念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基层单位是大型集团企业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是大型集团企业做好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基层单位的工作真正做扎实,才有可能实现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信息对称、互相支撑的工作局面,从而做好应急响应。文章以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梳理该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开展集团型企业中成员单位应急管理模式研究,转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积极寻求建立符合多层级大型集团企业中的成员单位应急管理新模式与新方法,对于大型集团组织中基层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集团型企业中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属于该集团公司的基层单位。近年来,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应急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制度建设层面:各项制度和流程并不是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下设计的,制度编制缺乏规划,通常是贯彻上级要求或临时起意,编制方法比较随意;现有制度的条理性、完备性方面还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很多制度更新周期过长,也无法满足现有工作模式的需求。

    执行层面:落实不到位、总结不全面,缺乏主次。对于制度与规则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因此对于其中的问题发现和改进更新尚有不足。

    人员素质层面: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故对应急管理法规、制度或文件要求理解不到位。缺乏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参考,多数凭借个人以往工作经验。

    二、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

    PDCA循环(见下图)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Edwards Deming博士提出的,用于指导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手段。

    目前,PDCA循环已被普遍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领域。文章之所以参考并吸取了P- D- C- 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良性循环管理理念及标准体例,是因为要保证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效果,即在应急管理机制运行方面,设计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确保形成管理闭环,最终实现基层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改进。

    三、基层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P(计划环节)

    首先应确立基层企业应急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目标应结合集团型企业要求和本企业当前应急管理现状及具体工作进展,同时考虑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并且应急管理目标可逐年更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应急管理水平。这一部分,主要是强调是否设定了合适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该目标,制定的计划和反馈机制是否合理的问题。其次要规范文件的编制体例以及文件变更的要求等。(见表1)

    计划阶段还要重点明确的是应急组织机构,并分配应急职责和责任,细化应急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架构,梳理各岗位人员应急职能,对接上级应急组织机构编制本企业应急岗位職责手册。这一部分,主要是强调解决决策力和执行力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对基层企业工作进行科学策划之后,要重点关注能否执行及其效果,其中三个关键的主体是上级要求、本企业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上级工作要求和本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认识、领导力、完善的责任体系及员工积极参与的机制等,都是影响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D(执行环节)

    通过长期的调研分析发现,基层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考虑两个维度:一方面,围绕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应急队伍和物资管理、视频监控及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急值守等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高、发生频次高或造成后果严重程度大的重要突发事件和重点场所开展,一般围绕专项指挥部、突发事件类型、重要活动等制定相应规定或方案。两个维度的各项制度并不是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下设计的,存在互相交叉的问题。文章将基层企业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进行分类梳理,使应急管理工作在比较清晰的框架下设计和运行。(见表2)

    其中,集团公司要求就是为了保障整个集团利益要必须贯彻执行的要求。风险管理中应包含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的类型与形成条件、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风险控制追踪管理、风险态势管理等内容。应急宣教与培训中应包含应急宣传教育管理规定、应急培训管理规定、培训计划方案等文件。这一部分,主要应明确宣教培训的主要对象、各类对象应具备哪些应急管理能力,与能力相适应的宣教培训内容及频次。日常管理中应包含应急值守、预案、演练、应急资金、应急队伍、应急避难场所等相关管理规定。应急准备与响应中应包含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级别规定、应急响应程序、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先期处置、决策指挥(指挥部、现场)(指挥处置手册)、应急处置、应急联动、响应升级、社会动员、现场媒体管理与信息发布等。应急设备设施及物资的管理中应包含设备设施和应急物资管理规定、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定期检查规定等。

    (三)C(检查阶段)

    此环节就是要结合P(计划阶段)对D(执行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效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按需进行调整改进。检查阶段工作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检查,另一种是沟通与协商。(见表3)

    (四)A(改进阶段)

    此阶段为管理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前三个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改进需求。(见表4)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将事件调查放在此阶段,是有特殊考虑的。一般情况下,事件调查是很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或应急处置同步开展的,规定时限要求完成的调查报告,难以保证调查的独立和真实性;甚至还常出现调查结果尚未出来,行政问责就已开始。事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真正的原因、漏洞、隐患、病根,从而发现人、技术、流程、制度、管理、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尽早改正错误,进行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管控。另外,要注意已发生突发事件的分析和知识的总结,有助于吸取经验,更不可忽视其对日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五)落实各项工作的配套文件

    闭环管理一方面靠制度文件约束,另一方面要有详细的过程记录文件,只有形成规范化的程序文件和标准化的流程或表格文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好记录工具,并对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最终实现优化制度、改进工作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文章通过建立了一套基于PDCA理念的集团型企業中基层企业应急管理模型。该模型与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原理、内容、流程、记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见表5)

    在模式应用过程中,使用者要根据使用对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工作习惯进行合并、拆分、修改等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炳成.论企业应急管理[C]//“船舶安全管理与防污染管理”学术研讨会,2008.

    [2]刘铁民.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J].中国应急管理,2018(6):35-38.

    [3]王绛.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3):14-15.

    [4]张翔,钱彤,郭振红,等.企业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化工,2019,36(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