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为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课程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会计职业基础”作为首批立项的20门课程之一,经过三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改革目标。文章阐述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 ?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1-0117-04

    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侧,需要提供两个重要产品:一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即合格的毕业生;二是为能成为合格人力资源的学生提供合格的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学校和教师的基本功——课程开发,是学校和教师的立身之本。为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2015年6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课程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此背景下,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经过三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改革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会计职业基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入门课程,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技能,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后续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支撑和导航作用。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學改革课题组通过对长株潭地区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广泛调研,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会计职业基础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要求,以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会计核算工作过程选取、序化课程内容。首先,以时间为序,将会计核算过程划分为期初建账、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三个阶段。其次,选取会计核算各主要岗位的典型业务,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融合,形成一个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综合工作任务。最后,从该工作任务出发,对传统会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造,打破以知识内在逻辑关系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具体划分为会计职业入门认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对账和结账、编制财务报表、选择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整理与保管会计档案八个工作项目实施教学。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就是以虚拟中小工业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一整套账务资料为背景,按照实际会计核算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由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步骤依次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课题组原计划使用真实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但由于目前有些真实企业的账目有内账和外账之分,并且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不一定具有典型代表性,因此,课题组对真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精心挑选,构成了模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一整套完整的经济业务。

    在学习每个项目之前,由教师提出该项目的学习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个项目可以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依次按照“任务目标”“任务引领”“任务解析”和“任务实施”四个环节进行学习,其中“任务实施”环节又可分为“示范操作”和“自己动手”两部分,学生在教师示范操作的引领下,在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中依次完成企业各项会计核算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2015年9月,因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刚刚立项,暂未编写体现教改思路的教材。该学期使用的《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已在上学期征订,该套教材依然是学科体系,没有体现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一般先讲解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基本理论,然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报表,最后进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

    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两大弊端:第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是先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然后编制会计分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有相关的原始单据,需要按照原始单据编制记账凭证。根据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虽然在最后一周也安排了综合模拟实训,但是在这种先讲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在进行期末综合模拟实训时,学生已将理论部分忘得差不多了,往往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而已,不明白经济业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理解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衔接关系。第二,教材中各个案例相互独立,缺乏系统性。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的《基础会计》教材,由于各章节一般是由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编写的,各章节的案例都是独立的,缺乏系统性,导致授课教师总感觉课时不够,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应用于实践,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工作。

    从整体结构功能出发才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因此,从学习、行动的整体性出发,积分化、一体化地学习会更加有效。经课题组研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认知实践——理论提升——再实践”+“整体——局部——整体”的“双驱动”教学模式,并进行试点。

    1.认知实践——整体(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首先,精选虚拟中小企业15笔典型经济业务组成时间跨度为一个月的基本经济业务,全部使用模拟的原始凭证,利用两周时间(12课时)进行会计认知实践。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会向每位学生赠送一份“礼物”(一个资料袋,内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日记账、明细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会计凭证封面和封底、包角纸、回形针、长尾夹、针、线等),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会计?会计是做什么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进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了解的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并告知学生会计工作的三个主要要素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这三个要素是提供企业经济信息的载体。其中,会计报表尤为重要,教师通过介绍会计报表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了解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接下来,教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要求学生识别原始凭证,然后示范操作如何编制记账凭证,以及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原材料、库存商品明细账和总账,再根据总账登记会计报表,整理、装订会计凭证,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认知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疑问时适度引入专业理论知识,如果有学生表示不理解,则告知学生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还会进行详细讲解。两周(12课时)的会计认知实践结束后,每位学生都需要回馈教师一份“礼物”,即撰写会计认知实践心得体会。通过认知实践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觉课堂不是枯燥的,对学好基础会计课程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2.理论提升——局部(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都是先讲专业理论,再讲专业实践,在讲专业理论时,没有专业实践做支撑。由于会计理论的专业性很强,对于没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大一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在经过两周的认知实践学习后,学生在进行会计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疑问和思考,在理论提升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解到某方面的专业理论时,学生很快就能和实践操作对号入座,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

    3.再实践——整体(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学生必须在掌握会计语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利用在理论提升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在认知实践阶段接触到的基本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每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都可以利用上一个环节的业务资料,这样就将企业整个经济业务过程连贯在一起,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二阶段:成型阶段。

    在最初的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中并没有两周(12课时)的认知实践。在课改探索阶段,课题组教师发现认知实践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对于如何将这个环节的设计和课程的改革方案有机融合,课题组经过研讨,对课改方案进行了调整,按照“教、学、做、思”一体化理念,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学前认知实践、课堂教学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相互衔接、紧密融合。

    1.学前认知实践环节——手把手教。以某新建企业某年度11月份成立当月、次月和第二年12月份的经济业务作为学前认知实践环节、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践环节的案例。学前认知实践环节精选企业成立当月15笔经济业务,由教师带领学生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从填制记账凭证到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装订会计凭证,进行手把手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建立完整的认识,在学前认知实践环节产生问题、思考问题,在后续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习,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放开手教。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的实训案例与教材内容同步,以某新建企业成立次月的36笔经济业务为例,从记账凭证的填制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整理和装订,进行分项目学习,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各流程的具体工作。

    3.综合实践环节——甩开手教。综合实践环节以某新建企业成立第二年12月份的42笔经济业务为例,由学生独立完成从填制记账凭证到登记会计账簿、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巩固学生对会计核算流程的整体认识和独立实际操作能力。

    如图3所示,学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供企业两个会计年度三个月的全套会计档案资料,包括3本记账凭证、2本总账、2本现金日记账、2本银行存款日记账、若干本明细账、3张资产负债表和3张利润表。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为配合课改的实施,课题组编写了《会计职业基础与实务》一书。为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课题组还编写了《会计职业基础与实务实训教程》院本教材,该教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分项目的练习与实训,供学生在每一项目学习结束后做课后练习时使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分环节的实训案例和原始凭证,采用单面印刷装订方式,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裁剪使用,实訓中所需耗材均采用真实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的对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题组还编写了院本教材《会计职业基础与实务实训教程教师指导书》,辅助教师教学。

    调整后的课改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表所示。其中,学前认知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开始前进行,课时安排为12课时;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与项目二至项目八的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综合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进行,课时安排为20课时。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为了解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课题组授课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两份心得体会,一份是在学前认知实践环节结束后提交的“会计职业基础课程认知实践心得体会”,以了解学生通过认知实践环节是否明确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个会计工作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认知实践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另一份是在本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提交的“会计职业基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以了解学生通过本门课程三个环节的“教、学、做、思”一体化学习,在会计职业基础课程认知实践环节中所产生的疑问是否已经全部迎刃而解,是否完全掌握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流程,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处理,提供全套的会计档案资料,以及对本门课程教学方式的感想等。几乎所有学生都反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次上课都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对每一次课都充满期待。

    综上,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企业每个月的工作都是相似的,只是业务量大小不同。对于学生而言,掌握了课程设计的企业三个月的会计工作,也就掌握了企业全年的会计工作。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改革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三个环节使用同一家中小工业企业三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在第一个环节手把手教,在第二个环节放开手教,在第三个环节甩开手教;从第一个环节“教”以教师为中心,到第三个环节“教”完全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淡出,学生逐渐进入,成长为学习的主导者,并逐渐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S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1).

    [ 2 ] 周广平.基于真实业务流程的基础会计教学程序设计[J].商业会计,2015,(04).

    【作者简介】

    王志辉,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计划财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