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翻译写作学模式融入二语写作教学课堂探究

    刘晨

    摘要: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在追求西式思维,但对于写作这个输出型板块指导意义不大。学生在写作构思过程中,无法避免受到母语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因此,在写作教学中纳入翻译技巧的训练是值得考虑的一个尝试,将母语思维的逻辑优势与双语转换的表达技巧结合起来,或许可以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二语写作;翻译策略介入;思维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9-0074-02

    0 引言

    国内学生的英语写作以第二语言英语作为媒介,归属于二语写作的范畴。纵观国内外二语写作研究,主流理论均在讨论二语写作如何受母语思维的影响与制约这一话题。西式思维是国内英语教学多年来主推的方式,但这种方法忽略了中国学生是以中文为母语这一现实情况。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深受母语影响,对于写作这类纯输出型的任务,一刀切地推崇使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对学生的写作不但没有帮助,还会使学习者,尤其是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产生学不懂、无法掌握的畏难情绪。本文将从把翻译方法融入雅思写作教学中的视角出发,探究和讨论新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设计。

    1 理论背景

    1.1 教学实际问题

    本文以四川传媒学院国际部英语方向大三学生作为分析对象进行讨论。本院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在写作中反映出最大的问题是思维零碎,文章结构零散,无法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语言输出表达混乱,中式英语现象严重。经笔者分析,学生文章语言和结构双重混乱的一大原因是在写作中忽视了母语思维的运用。由于学生不像母语人士那样具备完全的西式思维,又囿于自身语言能力水平的不足,很难仅仅依赖二语(英语)塑造出既逻辑严密又语言通顺的语篇。

    1.2 二语写作中母语的参与度

    Lay[2]认为,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二语写作者会使用母语来组织思路,还会通过母语思维的协助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文章结构、逻辑和细节。这一点对于中国学生一样适用。周旭和杨士焯[5]就母语思维参与写作过程这一现象以35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文章构思环节,有接近70%的学生使用中文进行构思,并且有超过60%的学生首先使用母语形成作文语句。由此可见母语思维既参与了写作审题的思维塑造阶段,也参与了遣词造句的运笔表述阶段,贯穿了整个写作流程。母语在写作中的参与度非常高,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但二语写作最终还是需要将语言转换为英语呈现出来,因此学生无法避免将母语思维转换为英语表达的过程,即汉译英的翻譯过程。翻译活动在写作中一直是在无意识地参与,这种无意识地参与很难让学习者体会到母语在写作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也就难以充分利用母语思维的优势。而将这个翻译过程去透明化、真正融入写作课堂是可以尝试的一个改革方案。

    此种改革的效果也已经有研究进行了证实。在Kobayashi和Rinnert[3]的研究中,两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分别被呈现在日本的英语教学课堂中:第一种方法是先用日语写作,再翻译成英语;第二种方法是直接用二语(英语)进行写作,没有翻译的过程。在分析了不同水平的写作者的表现后发现,用母语构思之后翻译出来的版本相较于直接用二语进行写作的版本,在逻辑的流动上更顺畅,表意清晰度提高,论述和解释的细节更充沛,词汇的选择和句式的变换也更多元。因此两人得出如下结论:二语写作中翻译策略的介入对低水平写作者(lower-level writers)提高效果明显,尤其在内容和风格两大方面提高十分显著。本院学生普遍属于低水平写作者,英语基础薄弱,内容论证混乱。基于以上研究,翻译策略的介入对于本院雅思写作板块的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 课堂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供教师参考和操作来实现翻译策略的介入。笔者按照由浅入深的学习程度提供如下三个方案供讨论。

    (1)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写作中加入翻译活动常常会写出中式英语[6],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受过翻译训练,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夯实基础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汉译英的能力。直接将翻译课程内容和理论学习加入写作教学无疑会增加差生的学习负担及畏难感,因此笔者提出相对可行的两种方法供参考。其一是利用高频写作词汇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汉英句子译写练习。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写作高频词汇的教辅用书可供教师使用,在课堂上可以先讲解高频词汇的语境含义,随后再给出不同的汉语例句和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汉英造句练习。词汇和词块的积累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4],因此该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固定句式,又可以积累高频词汇,同时在此过程中无意识的逐步培养翻译能力。其二是借助于雅思语料库写作话题。在此方法下,教师不再提供固定句式,学生就相同话题用母语构思后自行进行翻译练习。周旭和杨士焯认为[6],教师应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母语思维,每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词、句、中英文均可,而后开始整理和译写,结合所学的英语语法、句法和段落技巧来组织成合理的段落”。该方法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能培养翻译能力,须在学生有一定句型积累的基础上来操作,以达到训练他们组织更大篇幅的译写能力的目的。

    (2)在写作训练阶段,教师可以参考Kim[1]设计的课堂实验:把自译(self-translation)作为首个写作活动。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不把自己视为文章作者,尽量客观地将英文作文翻译回母语。在回译过程中,教师要给出一些规则以保证回译的客观性:一切以文本为准,时态要保留,不能增删信息,不能增加任何功能词来补充句子意思。这些规则无法使学生完全脱离作者的身份来避免主体性的发挥,但保留一些主体性并不影响其效用。该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写作时的思维塑造和语言表达效果,相比传统的局限于二语作品的校阅方法而言,能更有效地发现错误。学生在回译完成之后,教师须引导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运用上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3)这个活动还可以延伸为同伴之间的交叉翻译练习。根据Kim[1]的描述,同伴之间可以交换阅读彼此的文章,并将别人的文章从英语译回母语。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遵守自译活动中设定的几大原则,以文本为准,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任何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证翻译的客观性。完成翻译工作之后,译者需就以下几大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反馈:文章的表意清晰度(须指出理解困难的句子),文章的亮点,文章的缺点(须指出需要修改和提高的地方)。在收到同伴的翻译和反馈之后,作者本人需要就以下方面进行自评和反思:自评表意清晰度,分析误解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作者本人表达不清楚还是由于同伴理解能力不足)。交叉翻译练习训练了译者的翻译能力,考验了作者的二语写作水平,为作者提供了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文章,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一个事实: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沟通,而非呈现形式。当学生理解到翻译活动的这个性质,将文章阅读受众纳入运笔思维当中,他们的写作思维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3 结语

    写作板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学生的弱项所在,本文从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论证了翻译方法引入写作课堂的必要性,针对本院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三种翻译写作教学新方法,通过汉英译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母語思维优势的能力以及双语转换的能力,以期可以促进本院写作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顺利攻克写作这类输出型考试。

    参考文献

    [1]Kim Eun-Young.Using translation exercises in the communicative EFL writing classroom[J].ELT Journal,2011(2):154-160.

    [2]LayN.Composing processes of adult ESL learners:A case study[J].TESOL Quarterly, 1982(16):406-407.

    [3]Kobayashi,H.,C.Rinnert.'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2(2):183-215.

    [4]徐昉.二语写作探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周旭,杨士焯.论二语写作思维与行为过程中的翻译因素介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62-73.

    [6]周旭,杨士焯.翻译写作学视角下二语写作教学新模式[J].外语教学,2015(6):53-57.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