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的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分析

    李阳 张渝新

    摘要:基于旅游者的消费性和大众性特点,且在旅游过程中所凸显的时代性,使得旅游者的旅游目的逐渐多样化。随着旅游爱好者的激增,中国旅游部门为了规范旅游者的行为,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中国旅游的产业化使得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相应地旅游者在行为上存在着道德弱化趋势。本论文针对新时期下的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经济;道德行为;弱化;文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36-02

    中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产品不断更新。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文化,其中涵盖着运动、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等等。旅游目的的不同,对于旅游的追求从旅游者的行为举止上有所体现。相比较于国外的旅游业,中国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旅游国家。世界经济对于中国旅游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中国旅游者的道德弱化却严重损坏了国家形象,对于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中国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理解

    所谓的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关于旅游者的道德弱化行为,长期以来在学术界都没有建立共识,较为具有普适的意义的界定则在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正常行为、适当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不文明的行为是对旅游环境、旅游地的资源以及其他游客造成不良影响。[1]可见,关于道德弱化行为是从不文明行为的角度而言,属于是约定俗成的概念界定。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道德弱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将道德弱化行为纳入到“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当中,主要是指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对于景点的破坏行为,对于景观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对于人的行为素质的界定也会有所不同。由于文明的区域性特点,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未必是指旅游者的素质低,而是由于文化差异所致,使得一些游客的举动被机械性地界定为“不文明的举止”或者“非道德行为”。所以,旅游者的道德弱化是旅游者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结果。

    二、中国旅游者得到弱化的表现

    中国旅游者弱化主要是在旅游活动目的中体现出来,诸如饮食、娱乐、购物、居住、交通等等。其中,饮食方面表现为食物的浪费,中国游客攀比之风严重,且用餐不文明,饮食垃圾随处扔掉;娱乐方面,中国的旅游者表现为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没有树立起遵纪守法意识,甚至于参与到色情、赌博等等违法活动中,甚至对于旅游工作者出言不逊;购物方面,盲目购买,在旅游产品交易中没有妥善交流,建立和谐的购物氛围,而是大声喧哗,言语不礼貌。居住方面,部分旅游者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对于公共环境不爱惜,酒店客房的东西随处乱扔,甚至还存在着顺手牵羊的行为;交通是旅游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在旅游中游客没有遵循旅游提示,而是秉持着猎奇的心理,就会由于盲目行动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也会成为别人的负担。[2]此外,中国的旅游者还存在着遵守功德的行为,道德素质低下,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国旅游者道德弱化的原因

    存在这些道德弱化行为,一方面是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旅游道德建设缺乏完善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旅游者自身的道德意识松弛的结果。此外,由于文化差异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缺失,也会导致旅游者道德弱化。

    (一)旅游道德建设缺乏完善性而导致中国旅游者道德弱化

    客观上,旅游者存在着道德弱化行为,是由于旅游法制建设不规范的结果。从旅游服务的角度而言,顾客就是上帝,旅游业要全力满足顾客的服务,但是,旅游者在享受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并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更是忽视了自己在旅游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旅游者没有将自身的旅游目的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加以权衡,就难以对旅游相关事务妥善处理。对于旅游业而言,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是获得经济利益。目前的旅游业重视短期旅游效益,没有将旅游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虽然在旅游景区制定了道德标准,需要旅游者遵守,但是并没有建立在旅游道德建设的基础上,使得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有所约束,而没有对于旅游者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约束措施,旅游者的行为道德没有从教育、宣传的教育加以引导,就很难以将道德互律的旅游氛围营造出来。[3]

    (二)旅游者道德意识松弛而导致中国旅游者道德弱化

    主观上,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多数游客到旅游区旅游都是以观光为目的,却难以约束自身道德素质不高的旅游者。从社会学角度而言,旅游者属于暂时性的角色,离开了社会环境的约束进入到休闲为主的旅游环境中,希望身心得以放松,因此而出现不拘小节的行为,加之旅游消费心理使然,认为消费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服务,而无需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导致旅游者难以对自己的旅游行为以自律。

    (三)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而导致中国旅游者道德弱化

    旅游存在着地域性特点,特别是中国地大物博,旅游景点众多,多以展示当地的风俗文化突出旅游文化吸引力。旅游者以外地游客为主,对于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不了解,由于不懂得当地的风俗,或者在旅游的过程中破坏了风俗习惯,就会由于文化冲突而被冠以道德弱化。这种触犯禁忌的行为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从旅游的角度而言,文化差异可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不同的文化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冲突,导致旅游者与旅游当地之间产生隔阂。比如,外国的游客对于隐私极为重视,对于别人询问自己的个人信息,诸如年龄、收入情况以及是否结婚等等较为反感。对于外国人而言,询问这些问题就是不文明的行为。

    (四)学校道德教育失去效用

    中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旅游教育目的明确,就是为了繁荣中国的旅游经济,所以在旅游教育中更为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的培养,特别是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没有强化教育培训的力度。旅游从业人员对于旅游者提供服务,并不局限于主动地服务,还要懂得与旅游者之间实现互动,促进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使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都能够对旅游区的各项规定自觉遵守。[4]那么,旅游从业者就要具有对于旅游者教育引导的基本素质。在旅游专业教育中,不仅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注重宣传教育,还要将德育教育纳入到旅游专业教学领域中,帮助旅游专业的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和爱国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德育教育扩散到全社会,实现德育教育社会普遍化,以使得德育教育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提升旅游者的道德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公民教育,培养公民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所弱化,随着人们的经济意识提高,加之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经济竞争中的优越性凸显出来。中国以农业文化为主,礼仪、道德规范以及管理制度都会体现为权威和尊严上,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对人的等级的严格划分,这种文化导致顺从成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过于顺从就会影响到公民意识,随着公民自觉意识的弱化,不文明的行为就会滋生出来。要提高公民的自觉意识,就要采取宣传教育的方式帮助公民建立起自信,提升公民的国家荣誉感,以维护国家形象。[5]

    (二)强化从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存在的不道德行为,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和防范措施,对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以规范。通过对旅游者强化管理,可以对于其道德弱化行为以有效控制。旅游景区不仅为旅游者塑造了景观效应,还设置了旅游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要。旅游区为了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多样的服务,会按照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将旅游道德教育内容渗入到活动当中,使旅游者潜移默化中提升旅游精神素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使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项目,更具有实践教育意义。[6]随着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的提升,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旅游者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出现。

    (三)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环境的呈现。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事实上就是在体会不同的文化,并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当文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就意味着跨文化的碰撞出现,此时就容易存在区域文化局限内的不道德行为。目前的旅游文化中,更为突出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体会当地文化,在迎合了旅游者的“游兴”的同时,还满足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7]为了避免当地文化习俗过于商业化而导致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出现,就要塑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将当地的传统文化保留其本质特点的同时,还要赋予时代风尚,以防止由于环境破坏而形成恶性循环。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发展旅游事业,就要加强旅游者的道德意识,提升旅游者的道德自律意识,以确保旅游资源环境完好,不会因旅游者的增多而遭到破坏。由此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胡传东.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推拉因素与形成机 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5).

    [2]胡映,刘轶.旅游者道德弱化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的 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贾发现.旅游者道德弱化的深层原因分析及启示[J]. 科学时代,2013,(1).

    [4]陈丽娜.我国出境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分析及对 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9,(7).

    [5]叶飞.公民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兼论公民教 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8, (5).

    [6]刘书辰.公民意识因发展中的公民教育而觉醒[J]. 今日中国论坛,2013,(7).

    [7]吕其庆.公民意识因教育而觉醒——北京东城区公 民意识教育的经验调研[J].政工研究动态,2009,(9).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