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万淑娟

    [摘 要] 生态学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生态旅游需根据自然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不仅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拥有净化环境的功能。所谓生态旅游,其重要核心为自然环境,旅游是为人提供的一种活动类型,在活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生态相互关联,且人的活动能够对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应从生态学规律角度出发,以经济、环境、生物、发展作为链接纽带。文章以此作为根据,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探讨,并对生态旅游管理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A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理对我国的环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生态旅游的逐步开发,人们乃至社会对自然保护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业余时间投入到旅游当中,在发展旅游业及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旅游景区多以呈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为主,而有些地区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因此,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力度,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能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筹集资金

    据调查显示,很多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统一问题为资金短缺,致使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也正体现了当地的生态旅游管理较为落后。良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既可以保证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可对自然景区进行合理的改造,将经济收入中的一部分投入到景区建设当中,同时满足资金筹集和生态保护建设,满足现如今社会及文化发展需求,同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政府财政、私人投资以及保护区自筹资金等,由于生态旅游属于潜力行业,在未来将加强私人投资和开发[1],更多的私人及个体会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来,资金的筹集力度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二)生态旅游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开展的是思想形式管理[3],致使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存在形式上的不同,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可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回归自然的精神享受。生态旅游除了展现自然风貌外,还与当地的环境教育及管理相结合,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及历史背景,是区别于传统旅游的高层次旅游形式,更能够充分调动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设置导向牌、讲解标语以及导游讲解等,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收纳好随身携带及产生的垃圾,倡导文明旅游,这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意义之一。

    (三)实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可积极带动周边积极发展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办法[1],但由于政府缺乏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有限,导致自然保护生态区旅游管理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业逐渐兴起,生态旅游才逐渐受到重视。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扶持下,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于回归自然,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人文历史的熏陶,这不仅提高自然保護区的声誉,也加强了生态道德教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并非仅对景区内设施建设即环境的管理,更涉及到交通运输、餐饮、产品制造、宾馆等多行业管理。多元化、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应带动周边产业的共同发展。总而言之,生态旅游管理将生态教育、自然保护区维护、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当地经济、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管理的现状

    (一)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现象严重

    大多自然保护区在开发的过程中,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并没有做足调研工作,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合理性,过度开发、盲目开发等情况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没有对资金做出合理规划,导致开发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给当地的经济、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收益,在景区内大量采用人造景观,自然保护区原貌被颠覆,或随意搭建寺庙、开山炸石等工程,都严重损坏了自然保护区的整体性和原始性,丧失了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真正意义。这主要与政府的模糊管理有关。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不重视,直接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遭到损毁。对此,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管制,但落实效果不佳,政府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利用自然生态噱头大肆造势,违背自然生态开发原则。另外,政府对于开发商的违规开发行为处罚不到位,也促使开发商侥幸心理作祟,继续盲目开发,最终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没有坚实的科学技术支持及生态旅游管理人才

    首先,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从调研、评估、测评再到开发建设,需要严格的制度把关和专业的技术支持。而部分自然保护区开发并没有依照流程执行,在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条件调研不详尽的前提下进行盲目开发;其次,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未遵循当前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合理性设计,使得基础设计建设不能发挥其功能性;第三,项目开发者缺乏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不能充分考虑到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盲目开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第四,自然保护区缺乏整体布局和统一管理,没有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原始性;第五,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杂乱无章、不分主次,忽视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旅游开发注重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合理划定

    自然生态属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如若人为的大面积破坏,很有可能导致自然生态的严重受损,难以修复。因此,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最大限度保留自然生态原貌。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旅游当中,但对生态旅游的认知仍不深入,加之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生态旅游开发的管控力度较弱,使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得不到良性开发。对此,自然保护区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开发前提,根据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及生态需求对内部功能展开合理规划。例如,设置人流分流区,避免景区内部人流过于密集,丧失了旅游观赏的真实目的,同时也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变相宣传,也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二)制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同时完善法制及管理体制

    我国地貌资源丰富目前,很多地区具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我国地貌资源丰富,不同的地域呈現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自然保护区资源情况及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制定合理性的开发原则、总体思想、具体目标。首先,可将具体实施建议分为两点:第一,根据生态环境及当地资源产品特点,对自然保护区的景区及服务区设施展开合理规划;第二,依据市场需求特点,对旅游商品实施开发规划[2]。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旅游商品及产品开发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开发。其次,健全法制和管理体制。虽然我国已经制定的相关的保护法规,但执法不严现象较为明显,部分政府为谋求利益,纵容不文明开发,给生态环境及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需针对自然保护区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力度,以科学作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坚实依据。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治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及生态旅游需求,保留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性和多样性,实现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松,李孔心.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J].纳税,2017,3(23):96.

    [2]张秀萍.小议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花卉,2019,6(13):218.

    [3]白玲,余若男,黄涛,刘晶岚.农户对旅游的影响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研究——以北京市自然保护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1):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