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郑全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既然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谈学习心得。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小学生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就是不错的办法。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图形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小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再如,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习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一)导入课题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例题教学的生活化

    当所使用的教材很难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的内容、情节和数据作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内容作例子。例如,创设这种生活情境:下周我们班要组织元旦晚会,应当邀请多少人?为表演嘉宾准备哪些小礼品?为晚会参加者准备多少食品和水?需要准备多少钱?而围绕上述主题,让学生联想那些可能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生活材料,能够较为容易地发现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并促使抽象化数学知识具备了生动多样化的实际生活内容。

    (三)練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教材习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桥梁。如在“百分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多地采用本班出勤率、考试及格率与优秀率等与学生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素材。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和数学间的关系,探究数学规律,这不但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加法意义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小红家里有4条黄狗,2条黑狗,请问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条狗?这个题目就很生活化。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从生活当中来,再回到生活当中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因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