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深度思辨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言和思维具有一体性,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而语言则是实现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也即思维的具备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深度的思维则是深度语言学习的基础。所以,“思辨”行为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对学生深度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则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只重语言知识教学而能够引起学生思维主动性及学习兴趣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便就“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深度思辨能力的培养”话题做出分析:以问题为引的观点质疑、回归话题情境以串联问题前因后果、删减或补充尝试以促成深度阅读此三大环节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深度思辨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高源,辽宁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辨能力”,源于苏格拉底的反思与质疑精神,强调对身边的事实观点进行深度质疑、假设、思考和研究。在西方先进国家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因其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增加、对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而对其交际能力的提升与全面发展。但我国目前的大学或者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表现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水平亦普遍偏低。在作为英语学习主要平台之阅读活动范畴内,究其因,便是对学生深度思辨能力培养的忽视,对单纯语言知识教学的坚持。而教学转向便亦明显,但在此之前,教师当认识到深度思辨与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

    一、深度思辨与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

    1.思辨与阅读。“思辨”强调对事实观点的深度质疑、假设、思考和研究,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能够提升思维能力,进而通过思维和语言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进语言的高效学习,最终促成其英语认知技能的独立发展。但思维活动始终需要依托特定的语境、针对特定的主题,所以,针对主题性文本的阅读活动则便成为思维活动、思辨活动的有效平台。

    2.深度思辨与深度阅读。在阅读活动中,用来思辨的对象是文本中所呈现的现象或观点,深度的思辨行为,也即“深度质疑、假设、思考和研究”的行为,则意味着对文本所呈现象和观点的深入剖析,也即意味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因此,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辨密不可分,对学生深度思辨力的培养需秉持深度阅读的原则。

    二、深度阅读下的深度思辨

    1.以问题为引的观点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基础源动力,亦是思辨活动的起始。因此,在深度思辨话题上,以深度阅读为原则,教师当首先打破传统的“教材权威观”与“作者权威观”“语言重点观”,即突破单纯语言教学的局限,着眼对文本语境内文本叙述思路、思想观点等的分析,亦不认为此思路、思想观点等皆是牢而不可破、百分之百正确的,从而提出质疑、唤醒学生的主动思维,而使其英语学习不皆是被动的、枯燥的语言接收。

    例如,在《The age of time》这一单元《Escape from time》一文的教学中,文中提到“Is it any wonder that many of us choose vacations that stretch uninterrupted from sunrise to sunset,choose to re-enter the natural cycle...?”这是一个结论型的语句,在这里,教师通常只会引导学生注意其中“Is it any wonder that...”的语法句型,而忽略在深度解讀文本、理解文意基点下对于此结论由来的提问,从而忽略思辨,导致学生思维的被动与学习的无趣。与此相反的,在文本初读之后,笔者便提出“Why do many of us choose vacations that stretch uninterrupted from sunrise to sunset...?”以使原本消沉在枯燥语言语法学习中的同学们振奋起思维,沿此结论处一路回溯进行梳理辨析,此思维运动的过程则亦是其重复回读文本的过程,是其在阅读中、思考中促动英语意义感知与语感提升的过程。与此类似的,还有对诸如“文本提到的两个‘时间框架分别是什么?”“文章主张‘自然的节奏,对‘人工计时持否定态度,你对于这两者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等的肯定分析型、选择质疑型问题的提出。此皆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思维,为之后的更深度思辨活动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奠定了基础。

    2.回归话题情境以串联问题前因后果。继以问题形式呈现对话题的质疑之后,在深度解读文本与深度思辨活动行进指导下,便当为将问题置于文本特定的主题语境、在文中寻找问题的前因后果与答案的过程。这是对文本的尊重、对作者的尊重,是思辨性阅读在提出质疑点之后、在发挥主体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之前的第二大行为。

    例如,在《The age of time》一单元《Escape from time》一文的教学中,对于上述所提“Why do many of us choose vacations that stretch uninterrupted from sunrise to sunset...?”“文本提到的两个‘时间框架分别是什么?”的问题,我则引领同学们回归文本“逃离时间”的话题语境,回归文本中作者对此话题所给的叙述思路,去梳理出文本中关于问题所给的前因后果的头绪。如,对于第一个问题,从问题生发处——倒数第三自然段回溯,则可得出这样的结果:

    (1)人造的时间安排着我们的生活,把我们搞得团团转。

    (2)人造的时间源于商家、厂主、成功人士等的经济利益驱使,而不符合人作为一种自然生物的天性——自然的节奏是灵魂的朋友。

    (3)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都无法避免地成长在现代社会由人造的计时器、日历等主宰的环境中,促使人们对短暂回归自然时光的珍惜。

    对于第二个问题,则从问题生发处——第二自然段出发去寻找答案。比如,一个时间框架为用数字来划分的世界:60分钟、24小时、每周7天等;另一个时间框架为用季节来划分的世界:蓝莓、树莓、黑莓生长的季节、龙虾蜕旧壳长新壳的时节等。

    即,此回归话题情境、串联问题前因后果的过程是对第一环节中所质疑观点依托文本论证、思考、研究的过程,而将为之后依托学生主体独立批判性思维的进一步论证、思考和研究奠定基础。

    3.删减或补充尝试以促成深度阅读。“思辨”活动,一方面在对所给材料的依托,一方面则是以所给材料为线索进行的对主体独立性、批判性、拓展性思维的充分发挥。即在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辨的原则下,继对所质疑问题依托文本的思考和回答之后,便当为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与认知,对文本所给问题答案进行独立判断、删减或补充的过程。以使学生对于文本的人文性话题有融合自己思想的深入解读,且用英语回答的要求亦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思辨的过程中同步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The age of time》一单元《Escape from time》一文的教学中,针对以上第二环节中所提的两个问题,笔者则又引思道:“你赞同文章关于第一个问题所给出的因素,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上述第一个问题提到了兩种时间框架,你更想按照哪种框架生活?你是怎么认为这两种框架的?”这一个引思问题亦是对在上述第一个环节中所提“文章主张‘自然的节奏,对‘人工计时持否定态度,你对于这两者的态度是什么样的?”问题的变式。为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够得到顺畅的表达,笔者则先让其以汉语回答。如,“我更想按照第一个自然节奏的时间框架生活,因为那使人放松、使人的生活回归自然和美好。但是它并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现代多元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思维的提升和眼界的拓展,这也便是人为时间框架的优势。所以,或许这两种时间框架相配合,才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最好的结果。”……如此,加之之后的以英语语言进行的书面转换,同学们对于文本的深度解读、其自身的思维和思辨力提升、英语水平提升的目的才算真正达成。

    总之,深度思辨与深度阅读密不可分,而在深度英语阅读中的深度思辨则当借鉴语文阅读的经验,秉持“在语境中质疑、思考和探究”“人文情怀培育与语言教育并重”原则,须按照观点质疑——依托文本分析观点——独立、批判性思维深化观点的路径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全生.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索[J].职业,2017(12): 105-106.

    [2]闫怡恂.英语阅读与思辨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2017(03):23-28.

    [3]李少兰,李静,李欣.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16(0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