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王卫强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是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影响了核心素养的落实,而智慧课堂是一种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如通过智慧课堂的推送功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灵活多样的交流互动功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智慧课堂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把智慧课堂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更好地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目标。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智慧课堂;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 ? G633.5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67-02

    一、提出问题

    历史学科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正确看待历史、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備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所谓智慧课堂就是将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中,建立云平台,实现互联网+教育,它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能更好地支持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所有人的智慧于课堂。它具有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学生学习个性化等特点。它是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的表现,它整合了多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历史课时间紧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和传统教学习惯影响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重分数轻素养,采用灌输式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再加上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都是宏大叙事,缺乏细节,这使得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本文就以人教版《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谈谈用智慧课堂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体会。

    二、如何利用智慧课堂去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1. 利用智慧课堂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因为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相关史实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很多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中考不考历史的地方,而且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往往过于简略,甚至观点陈旧,在这种情况下,对课本知识做必要的补充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在上课前利用智慧课堂平台预复习功能,向学生推送一些精选的史料和问题,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要求他们在终端平台上阅读与交流,培养他们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如课本中对辛亥革命背景的介绍是:“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针对课本中“新政”是“幌子”的说法,笔者在平台上推送了任世江先生所著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中关于分析辛亥革命的内容。在此书中,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任世江先生认为:“‘新政不是‘幌子。”笔者为此设问:“课本上说‘新政是‘幌子,而任世江先生却说‘新政不是‘幌子,那么‘新政是不是‘幌子?是不是一场‘骗局?我们该信哪一种观点?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矛盾的观点?”本课通过这样的挖掘与补充,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又能培养他们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利用智慧课堂可以建构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为了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围绕部分知识来建构情境就显得很有必要。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学派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如在讲辛亥革命中“南北议和”与孙中山先生让出临时大总统之位的史实时,可提出问题:对“南北议和”与孙中山先生让位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认识呢?这有何意义?要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就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较全面的掌握。虽然课本对这一背景有所提及,但却是一笔带过,太过简略。为此在课前,笔者利用智慧课堂给学生推送了以下四份资料:第一份是反映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面临物质奇缺的视频;第二份是唐德刚所著的《袁世凯传》中反映袁世凯实力与能力的文字资料;第三份是岳麓书社出版的杨天佑所著《帝制的终结》一书中介绍分析“南北议和”形势的内容;第四份是毛经文所著的《比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使命是价值引领——以“辛亥革命”一课的妥协智慧教育为列》一文中阐述“妥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的内容。推送资料后,要求学生讨论:“传统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对旧势力的让步,是革命不彻底的体现。但与这种观点不同,有学者高度赞扬了‘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如学者毛经文就认为它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让位体现其高风亮节和高尚品格。对此,我们该如何判断与分析?请根据课本与智慧课堂平台上的材料进行分析。”从学生在智慧课堂平台上提交的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能够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可见,利用智慧课堂建构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构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3.利用智慧课堂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人文追求与价值关怀,以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强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都是宏大叙事,缺乏细节,课堂教学存在有国无家、有史无人的问题。这样的历史教学常常让学生觉得很有距离感,觉得历史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对学习历史也缺乏兴趣,这严重影响了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要提升历史的魅力,就必须要认识到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就要关注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看似细微的事。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去认识这些人,发现这些事。这一探索过程,就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正如弗里德里希·耶格尔所说的:“‘历史教学意味着把当下嵌入到过去中,借此在更为宽泛的时间联系中,扩大生者的身份认同,并由此在面对加速变迁时,认清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它关系到过去、当下、未来的时间维度之间的意义联系,并提醒人类理解世界的转换,在其生活中寻求意义的导向。”为此,在上《辛亥革命》这一课时,笔者利用智慧课堂在信息沟通上更方便,在交流方式上更多元化,在资源获取上更快捷的优点,引导学生走进这段历史、探索这段历史。

    在讲《辛亥革命》一课前,笔者在慧学云教学平台上建立个人资料库,向学生推送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如电影《走向共和》《辛亥革命》)等资料。根据学生的兴趣意愿、居住地点等情况,分组去参观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山纪念堂,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调查“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都是怎样一群人”,并在慧学云平台上或课堂上交流观后感和调查成果。以此,让学生走进历史,认识一百多年前在中国广州发生的这些挽救民族危亡的人和事。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什么是辛亥革命精神,感受辛亥革命中先进人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抗争的精神与家国情怀。广州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广州子弟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哪些精神?如何弘扬这些精神?

    三、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智慧得到启迪,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在落实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用智慧课堂平台,但让每一节课充满智慧应该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智远.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辛亥革命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6):36-37.

    [2]? 毛经文.比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使命是价值引领:以“辛亥革命”一课的妥协智慧教育为列[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16-20.

    [3]? 陳荣辉.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8):218.

    [4]? 辛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25-127.

    [5]? 刘磊.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史料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10):25.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