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与数学浪漫地相遇

    韩玉叶 梁舒瑜

    

    文章通过梳理教学流程、回忆磨课过程、反思收获三方面阐述本节课背后的故事。

    一、理·流程

    (一)辨认双胞胎——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双胞胎兄弟照片,让学生猜测谁是哥哥。学生想法不统一,教师给出提示,并且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自己辨认的过程。总结:像这样通过提示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中就是推理过程。

    课件出示“你+他=4”,有些学生认为“你”和“他”可以都代表2,纠正学生的认知:相同的字代表相同的数,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数。

    (二)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出示小男孩因为遇到难题(见下图)不开心的情境,让学生帮助小男孩,学生兴趣高涨。通过全班交流,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排除“飞”是1的关键是“腾+腾=9”,“腾”和“腾”代表的应该是同样的数,但是没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9,从而找到本题的突破口,进一步发现“进位”这个隐藏的条件。引导学生一起陈述完整的推理过程,总结出做题的四个步骤:找联系—推想—验证—结论。

    二、忆·磨课

    (一)导入部分

    第一次试讲,课堂开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区分身边的双胞胎的,然后再出示课件中的双胞胎让学生辨认,这样的设计比较浪费时间。第二次试讲直接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能确定谁是哥哥吗?”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课件给出提示并提问:“现在你能确定了吗?”这样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新知部分

    在讲解例题“腾飞+腾飞=92”时,第一次试讲时,教师跟学生一起读题并分析题意,然后讨论总结出做推理问题的四个步骤。但学生对于总结出来的四个步骤并不理解,导致后面的练习题学生做起来非常吃力,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第二次试讲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追问为什么,让学生陈述自己思考的过程,从中找出个位是1错误的原因是仅仅关注了个位,没有关注到十位的条件,并且忽略了进位这一隐藏的条件,最后利用微课总结推理过程,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三、思·收获

    1.“没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9”这句话让备课组的教师斟酌了很久,它是不对的,因为确实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得9,小数分数都可以。我们想过把这句话改成“没有两个相同的整数相加得9”,但是并不能保证二年级的学生能理解“整数”的含义,怕适得其反,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语言。

    2.课堂开始学生并没有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拘谨,他们看到有奖品后课堂气氛才逐渐活跃起来。课后张老师分析是因为前面我说得太多,并没有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想到张老师推荐的《最佳路径》这篇文章,在课堂中我不断地提醒学生,让他们走我认为的“最佳路径”,但是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他们没有选择的空间,其实,只有他们自己走出来的路才是真正的“最佳路径”。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既是童年成长的需要,又是数学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从计算、解决问题,到空间立体几何、函数,再到导数、微积分,给学生的感受更多的是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数学也有其浪漫的一面,就像这一封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学情书”: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我对你的思念就是一个循环小数,一遍一遍,执迷不悟;我们就是抛物线,你是焦点,我是准线,你想我有多深,我念你便有多真……

    原来将枯燥的数学名词简单地连接起来是这样浪漫与美妙,让我们感受到数学不一定就只像是位“学识渊博、严肃刻板的老教授”,也可以是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花季少女”。所以,我们在关注如何将数学教懂教透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它的通俗与浪漫。让学生与数学浪漫地相遇、相处、相知,不仅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而且为他们打开理解數学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