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分析

    乔雅?常瑞

    

    

    

    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冲击了图书馆以往的陈旧模式,为智能图书馆图书的管理、定位和借还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图书馆的管理、定位和借还为研究视角,在概述物联网体系架构基础上,深入分析图书馆服务的特点,提出了智能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希望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一、前言

    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开展教育科研服务的重要支撑,从某种程度来说,图书馆服务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全新各学科教育科研质量的好坏。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新型图书馆应当转变以往被动的服务理念,重新树立起新的以读者为核心的主动服务理念。由于图书馆文献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同时又面对了需求差异较大的给类形形色色的读者,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快速的借还书和图书推荐等服务,需要新一代图书馆人更好的思考。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借助物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将读者、资源、教学、及科研等社会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重新认识新型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图书馆智能化水平,摒弃图书馆长期以来以保存文献为主要任务的陈旧认识,转变思想,在收藏馆藏资源的同时,充分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二、网体系架构和分层概述

    物联网是利用局域网或互联网等网络基础,将使用物联网的人员和物体,融合无线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传感器、控制器等方式联在一起,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相联,来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它不仅能依据预先设置的协议,把互联网与任何需求实现通讯与信息交换的物体连接起来,也能从全方面做好识别、监管等各项工作。

    从技术架构来看,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可将物联网工作过程划分为三层,即应用层、感知层、网络层。其中,感知层如同物联网的五官,主要功能就是使用传感器、读写器、信息采集器等硬件,进行各类物理信息和数据的识别、采集、感知等,这一层处在物联网体系架构下端。网络层处于物联网中端,由各类网络以及云计算平台组成,相当于神经中枢和大脑,是连接应用层和感知层的桥梁,并肩负着这两个层之间安全、可靠传递信息的目的。应用层设置在物联网上端,主要包含了各类用户和其他系统的接口,根据不同行业要求,设置与其匹配的终端,为物联网体系顺利实现各种应用提供条件。同时可以对所需数据展开分析、汇总等功能,顺利实现跨行业、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三、馆数据管理与信息服务共享服务主要特点

    (一)执行智能决策与管理

    图书馆的藏书量数以万计,大量的书籍信息和借阅信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依托传感器技术采集书籍数据,再使用云计算进行书籍的大数据计算分析,物联网可以对海量数据库信息进行信息深度挖掘,提高图书管理员对书籍和借阅的智能控制与多样化管理,同时为图书馆管理层提供图书馆后期发展的决策性参考。由于书籍的存储差异,需要不同的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因此,必须配制多样化通信模式与接口,从而容纳不同类型书籍信息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感知、处理及应用。

    (二)多样化智能文献借还管理

    借还服务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摆脱传统的人工扫描的借还书方式,加快借阅速度、提升借阅效率、解放图书管理员,智能文献借还系统必不可少。物联网能够和互联网有机联系起来,并采用多样化通信网络,对已知范围之内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准确、安全实现信息传递。利用物联网物与物的相互识别,给读者更好的借阅体验。

    (三)信息传递及跨馆共享服务

    传统图书馆利用以往的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文献互通。但由于信息量有限,信息分析不足,不能为师生读者提供较为精确的信息服务。运用物联网技术,给书籍植入RFID传感芯片,实现不同书籍间的感知和互动,大大的提高了信息服务的精确性。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存在差异,在物联网普及的基础上,更容易实现跨越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大幅的提高的馆际互借的效率和准确度,使得读者可以使用到更佳丰富的文献资源。

    (四)读者个性化服务

    物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更多的网络生活。对于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个性化服务可以使读者可通过图书馆的主动推送的方式,得到自己需要的书籍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对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荐购,帮助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来完善文献资源,提高文献利用率,使得读者有一种主人公的归属感,进而促进读者读书积极性,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图书馆数据管理与信息服务共享的实现方案

    (一)构建信息技术服务框架

    图书馆管理核心表现在文献保存、读者服务等方面。运用物联网、云服务改善读者、管理系统与文献资源的相互关系,这也是创建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的关键。构建信息服框架主要有一下几个思路,如图2所示。。(1)首先应对每本书籍添加电子标签,以便采用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可以实现对书籍的信息采集,在实现借书卡和移动终端对接的基础上,构建基础物联网。(2)在书籍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完成对图书馆书籍的物理定位。(3)利用借书卡和移动终端等物联网手段实现读者和文献之间的沟通,完成自动借书、数目查找等操作。(4)云平台对读者信息、书籍信息、借阅历史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迅速、准确为读者服务。

    (二)利用云平台改善服务

    由本地信息处理转向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信息智能化面临的重大变革之一。所谓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分布式计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网络将终端各个用户的信息处理进行整合,形成“网络云”。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将任务进行分解处理,最终在云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云平台,是利用网络进行读者在电脑端、手机端、RFID一卡通等多个终端的信息服务,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机的使用产生一系列的数据,包含借阅者信息、架位信息、借阅记录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高对读者的精确服务,最终实现给读者提供对书籍的指引定位、读者借阅信息、书籍馆际借阅信息以及读者对书籍的评价信息等功能。更好地完成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智能文献借还管理

    读者可以通过RFID一卡通自主借阅的书籍文献。通过自助借阅机,识别书籍携带的RFID信息与一卡通对接,读者可以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在借阅机自主完成图书借阅功能。同时图书馆门禁系统会在读者离开图书馆时,通过图书馆门禁系统,确认读者的借阅有效性,再通过发送邮件、发送信息等方式对有问题的书籍进行提示,帮助读者进行问题的后期处理。自助借阅的实现,大大方便的读者的借阅需求,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解放了图书管理员的双手,实现文献智能借还的双赢管理。

    (四)实现个体化服务

    读者往往具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可以绘制对书籍、读者和其他资源相关联的智能导读图,使读者更立体的感受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顺利完成从图书馆整体查看、馆藏书籍阅览、馆藏书籍定位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定位不仅能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书籍及其阅览室,也极大的节省了读者查找、借阅时间,方便了图书管理进行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大大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如图3所示。

    五、结语

    总之,在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升读者和文献资源之间的交流,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效率,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物联网架构为依托,设计相应的图书馆智能服务方案,以期可以對提升文献资源管理及服务水平提高有所帮助。(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