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探讨

    吴锡洲

    【摘要】 ? ?光纤通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光纤作为媒介,线路的敷设必须在网络下进行,属于信息产业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选用正确的光缆线路施工技术,才能提高通信质量和网络的传输效率,满足个性化的建设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市面上一些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密切关注,将其应用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提高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为光纤通信工程的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就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 ?光纤通信工程 ? ?光缆线路 ? ?施工技术 ? ?分析探讨

    引言:

    现阶段在进行通信工程建设时,光纤通信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应用,才能促进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要想充分发挥技术的应用效果,就要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对施工环節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明确技术的运用要点和难点。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提高方案的应用可行性,才能为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尚不规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

    一、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在光纤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1线路敷设施工技术

    在进行光缆线路建设时,与建筑施工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对现场环境和施工技术以及建设质量都存在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追踪管理。在进行线路敷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派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现场的指导。还要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各项作业行为,进行实时的管理。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线路施工时,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这个阶段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要保证材料和设备的规格符合工程的建设要求,还要对材料和设备的应用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要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对技术的应用形式进行正确的选择。需要对施工现场的作业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理,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开展检测工作[2]。

    1.2线路测试施工技术

    在线路建设完成之后要,及时的开展测试工作。首先可以按照背向散射曲线的原理,对光缆线路之间的连续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保证信息的传输质量。在对光缆线路内部光纤是否存在受损等情况进行检测时,要选择正确的检测设备,避免降低信息的传输效果。可以选择辨识光时域反射仪器,将相关数据作为检测的重要依据。在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就会影响检测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开展检测工作之前,必须做好程序设置工作,才能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3]。

    1.3线路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光缆线路的施工质量,会对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运行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对线路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对线路外部结构是否存在损坏情况进行检查,要对线路的运行质量进行检测。在开展检测工作时,要选择理论知识丰富、具备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利用辨识光时域反射仪数据程序,进行相应的操作。要获取光缆的内部折射率,并且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保证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在对光缆线路的性能进行检测时,要对线路内部光纤的运行质量和其他部位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线路的性能等级进行科学的判定[4]。

    1.4线路施工质量验收技术

    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要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在完成质量验收工作之后,要填写相应的报告,并且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确认。要对上报的资料数据进行存档,验收合格之后,可以向相关单位颁发证书[5]。

    二、光纤通信工程中光缆线路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明确标记线路

    在对光缆线路进行选定的过程中,要提高标注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只有保证线路的准确标记,才能为后续施工行为提供科学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在对线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现场勘测数据,开展相关工作。要制定最经济的施工方案,还要对方案的内容进行改善和优化,确保内容更加合理准确。如果在施工时,环境条件比较差,需要对标杆进行准确的设置,避免外界各项因素对施工造成干扰。因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墙面的信号容易被忽略,而且会出现损坏等问题。因此施工人员要尽可能避免在墙面区域进行标记。在进行设计方案制作的过程中,要对各段线路的负责人进行指定,实行专人专线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做好权责的划分,将权责落实到个人身上。如果在施工时,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要及时的联系负责人,对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6]。

    2.2提高施工间距测量的准确性

    在对光缆线路进行安排时,要开展测量工作。只有保证最终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才能明确各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确保这个距离,符合施工的标准要求。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光缆线路各个路段的敷设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测,还要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地矿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要保证作业的安全性,避免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果在进行线路敷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交通线路,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实际辐射长度进行准确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在城市区域进行通信管道建设的过程中,要将马路线路或者人行道作为设计的基础,对方案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时,施工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仿真模拟方案,还要保证方案内容更加完整,才能为后续各项作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在进行线路敷设时,可以选用路面开挖仪器开展测量和划线工作,并且将中心线的偏差控制在100毫米以内。同时要对管道的回填砂层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需要进行土层的覆盖,可以采用夯实加固处理的施工形式。在进行塑料管道敷设之前,需要对地基结构进行夯实和加固,还需要铺垫一定厚度的细砂。要对管道之间的施工间隙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选择正确的铺垫物,对管头错开位置产生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支撑。在施工时要保重各形状的一致性,还要对外伸口管的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7]。

    2.3加强光缆架设质量控制

    在进行光缆架设时,要做好外部的防护处理,可以选择恰当的轮滑缓冲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避免粗糙的作业面和线路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对线路表面的防水层产生破坏,引发电腐蚀现象。在对地面的接头盒进行接配处理时,需要提高连续盒的架设高度。还要做好连接点的衔接处理,避免出现误碰,导致线路受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外界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线路需要穿越一些植物景观群落或者人群密集区域,可以选择在地下人行通道进行线路的建设,同时要与燃气管道和供热管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穿越工业园区和密集的建筑群落。如果施工路段已經存在输电线路,要与其保持两米的架设距离。可以根据线路的垂直度,对施工距离进行适当的调整。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保护措施,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旦在施工时,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的切断电源,避免引发火灾事故[8]。

    2.4提高路由复测准确性

    地面和路由之间的施工间距,属于复测工作开展的关键依据。只有保证施工间距的准确性,才能对光缆配盘的作业距离进行明确。在进行数据选测时,要提高作业的安全性。要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并且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进行路由复测时,如果线路的实际建设环境,与设计方案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对施工现场进行重新考察,对方案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方案在应用时更加的可靠。在进行路由复测时,需要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保证图纸内容与数据指标的精确性。在安装之前,还要做好标记工作。

    2.5做好光缆配盘与技术检验

    要保证光缆线路的长度合理,才能促进配盘工作的顺利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光缆线路的接头数量进行控制,提高线路的传输质量。因为光缆线路的型号和性能等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施工环境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开展配盘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光纤通信工程建设时,施工人员必须对光纤通信的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线路的标记,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要对路由复测和配盘设置进行规范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光纤通信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协调,确保技术能够完整的实施。还要加强现场的技术管理,使得技术在应用时,具备更高的可行性。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要做好质量验收工作,才能促进这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剑锐,刘橙,陈俊峰.分析光纤通信工程施工中光缆线路的敷设[J].中国新通信,2020,22(14):40.

    [2]李新峰,史志鹏,许冬,王磊.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20(05):192-193.

    [3]韩康烨,韩卓成,高昊天.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20(16):121-122.

    [4]武英光,王超,侯志良.试论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07):30.

    [5]郭惠军,梁运栋.光纤通信工程设计光缆线路技术探究[J].通讯世界,2019,26(11):83-84.

    [6]王冬松,曲雅,张琳.浅析新时期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06):60.

    [7]殷嘉阳,金舒杰.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1):186.

    [8]韦星.光纤通信工程中同沟光缆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信息通信,2015(0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