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创新探索

    汪学均 李小培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混合式教学进行创新探索十分有必要。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几个创新之处。该创新点符合未来教学的趋势,对教学大有益处。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2-0005-05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教育领域等各行各业、诸多领域达成融合,传统的行业领域在这次变革更新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掘新型的产业业态。[1]随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经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了“互联网+”行动的进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互联网+”迅速走进大众的生活中,应用在医疗、销售、通信、教育等行业,实现双向延伸多方拓展。

    “互联网+教育”为我们带来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物联网、混合式教学等一系列新鲜的词汇,在教育变革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当下比较热门的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也逐渐应用到教育行业。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是必然趋势。首先,“互联网+”与网络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互联网涉及的范围不好定性。曾经的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打破了知识禁锢,实现了信息畅通。如今的“互联网+”又掀起了另一股风潮,带领着其他行业一起快速发展加速变革,实现交叉融合。部分大学也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办学,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结构性变革。[2]互联网思维是商业领域内出现的创新思维,但它与翻转课堂所注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3]广义上说,翻转课堂属于混合式教学的一部分。教育改革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各种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在不断推进。二、混合式教学1.混合式教学的起源

    传统课堂在历史长河中持续发挥着深远的积极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需要探索、创新型人才,传统课堂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4]网络教学的出现动摇了传统教学的根基,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但其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能很好地兼顾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将两者加以整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教育、慕课、翻转课堂等的出现与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學源于美国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5]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优势与在线教学的优势有效整合在一起,不仅能节约教学成本、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能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网络化学习在美国高校的实行度是非常高的,但在中国高校的应用相对较少,学校的教学模式更多趋向于传统课堂。美国宾州大学校长也指出:混合式学习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单纯的课堂讲授与网络自学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6]单独教学时各有各的优势,而混合教学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技能。

    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结果,应该是促进传统线下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融通。[7]高校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相融合,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获得教学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8]混合式教学在高校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更深入的研究还在继续。2.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在《混合式学习手册:全球视野和本土化设计》(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中,柯蒂斯·邦克(Curtis Bonk)等学者提出定义: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传统教学(face-to-face instruction)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mediated instruction)两者优势的学习系统。[9]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但都离不开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在笔者看来,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模式的混合也是学习模式的混合。教师教学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也能在学习时将网络和课堂上的知识相融合。3.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主要可分为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的混合、结构与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个性化学习与实时协作的混合、理论混合、资源混合等几个方面[1]。混合式教学是多方面的混合,最突出的特点还是表现在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的混合上,这是实质意义上的混合,也是根源上的混合。鲍兰平、张步城[10]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对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新探索,而这也突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互动性。互动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占据很大的分量,在课堂上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还不止这些,它还具有规模性、新颖性、开放性等特点。[9]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吸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点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创新,其中一个突出的创新点就是交互性。三、课程实践过程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混合式教学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进行了梳理,针对相关概念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结合先前的研究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趋势;采用实地调查考察法对H大学的教学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记录,对课堂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亲身体验及记录,结合实际提出混合式教学可行的创新之举。

    1.基础设施

    混合式教学需要在网络课程平台的支持下进行,其线下教学活动也需要各种教学设备的支持。投影技术是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一项多媒体技术,H大学每间教室都配备有高规格的投影仪,并且拥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室、音频实验室、教育电视教材制作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录播教室、协同创新远程互动智慧教室等,能满足师生多方面的需求。该校的课程中心在2014年正式上线,是由教务处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设计完成,包含18个学院的部分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完善和改进,目前已经包含该校教师录制的慕课29门、微課15门、网络辅助课程22门,并且也引进了33门其他高校的优质课程。H大学已经与超星慕课、优课联盟、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部分课程授权给这些平台。H大学与超星公司的合作不仅包括超星慕课,还包括移动图书馆、学习通等移动客户端,并且该校还在综合实训大楼为超星公司配置了特定的工作室,用于该校各项设施的测试、管理、维护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查询学术资源、报纸、有声读物、视频、公开课等,在线阅读各种学习资源;还能查询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随时掌握各种书籍的借阅情况。而学习通是对外开放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查找阅读各种资源,还可以阅读他人共享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上面发布课程供学生学习,实现课上课下实时互动,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反馈;教师布置课程作业时可以将作业设置为同伴互评,学习通会提醒学生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务,在互评中实现共同进步。2.课程设计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而高等学校教育中承载人才培养职能的核心载体就是“课程”。[11]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机制、教学环境等方面。

    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将重在探索“以课程设计为核心,集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超市,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教育服务”[12]。网络超市能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方输入输出,高效利用各类资源。教育教学资源要能被多方采纳、收用,其课程设计方面必定得多花功夫精心制作经典作品。

    (1)课前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试行初期会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等。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内涵丰富并且还在不断拓展中,教师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热度。要想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功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前期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改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最繁琐的部分是它的课前准备工作。图1为课前准备工作设计流程图。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教材、教案、电子资源、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基本上,所有课程在进行正式教学前,都需要任课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对课程标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于没有指定教材的科目,还需要教师选取参考教材。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大纲,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难点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设计好教学过程并对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到课程需要的课件类型,做好相关学习资料的搜集制作工作。如果教师要教学的课程已经有知名教师录制了网络课程视频,教师可以在合法情况下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教学资源设计的效益最大化。教师在时间充裕和设施齐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录制自己的授课视频,这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网络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是一种提升。

    混合式教学模式一般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线上课堂的学习,包括线上习题。目前混合式教学主要应用的是基于移动教育、MOOC或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中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最为广泛。移动教育、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方式的出现加速了教育的变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混合式教学的出现能有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H大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线上教学主要依靠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App,或者利用湖北大学课程中心、超星尔雅、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教师在课前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好线上教学的平台,利用平台现有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将自己制作好的学习资料上传到该平台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之前通知学生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对课程时间做好相应的规划,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如果课程时间较紧张,课程习题比较耗时间,建议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但要注意学习时间分配,不要给学生增加课业压力。教师要考虑教授课程所需的教学设施,综合教学场所的利用率,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课前设计不是简单的单向流程,后续的每一步都是对先前设计的修改和完善。

    (2)课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包括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好自己引导、监督的力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都要适度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提升,课堂参与度更高,在互动中实现信息交互。教师能够更灵活地协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网络教学环节,学生遇到学习障碍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上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平台或其他通讯工具询问教师。在此环节学生不仅能学到基本的教学内容,还能利用网络进行深度学习。针对每次线上课程的学习,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他们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对课程的一些改进建议,对后来的学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师生面对面教学时,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点补充性讲授,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生在线下的课堂上往往会比在线上学习时更加紧张、焦虑,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

    教师往往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H大学的教学一般利用上述提到的学习平台布置课外或者课堂作业。新教改要求给学生减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课后作业是不可省略的环节,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度,一旦松懈很可能前功尽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巩固,保持对学习的热爱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课后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评价分为线上和线下教学,具体包括师生对课程的评价、师生间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实践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好的检验,而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改革中,评价是测定改革成果的最佳工具,也是教学变革的瓶颈和生死攸关的聚焦点[13]。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探索、一次一次地试验,吸取每次失败的教训,在失败中成长。教学改革需要靠评价来把关,混合式教学也需要评价来推进。

    学生既是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的直接的反映者,又是最有评判权的参与者[1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如何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对待。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尊重,对课程及教师做出评价既是他们拥有的权利,也是他们作为学生应尽的义务。3.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进程得到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单向教学,它是一个双向输出与双向反馈的机制。在教学中不再单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教学中注重检验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学到了知识,这就需要学生给予教师反馈。针对收到的反馈,教师在分析和思考中往往也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进而提高个人的知识境界。这时的教学实施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双向共赢机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共同提升。

    课程实施伴随着过程性评价,实施结果与效果也是课程评价的对象。[11]课程在真正实施时与课程设计会有一定的出入,在教学中可能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例如,在课堂上观看教学课件时突发网络故障,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时教师的教学计划可能会被影响,那么教师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顺序,以确保教学任务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的教学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并不能完全一致,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超出预期。在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要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四、创新之处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协同并进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只需端正地坐在座位上欣赏教师的“表演”,这种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线上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线下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混合式教学有效整合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的优点,在教学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与普及,传统课堂教师面临着重大威胁,诸如新知识学习的障碍、繁重的课业压力、失业的恐慌等。线上教学能否完全取代线下教学?笔者认为这不可能实现。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构建能力是无可替代的,课堂监督、情感交流等也无法被机器取代。知识建构需要思维能力,而机器的思维是机械化的,无法拥有人脑的灵活度。监督和监控是存在差异性的,监督是实时面对面的,而监控是“卑劣的”。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带有温度的,而人与机器的情感交流则显得相对冰冷,人机互动与师生交互的结合运用能给课堂带来乐趣。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提供知识讲授、技能演示等各方面的服务。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接受者”,专注于知识的吸收,缺乏思考与创新。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其发展需要创新来推动,又能反过来促进创新。2.趣味性人机互动

    趣味教学是教育领域一直持续探索的,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有了新突破。钟柏昌、韩蕾[15]认为,从人机交互的角度,趣味性机器人人机交互联机系统可以分为语音交互类、姿势交互类、触摸交互类、多模式交互类。这类交互系统需要连接计算机,不能独立工作,適合应用在实验室或者计算机室。

    目前已经研制出了能代替学生上学的机器人AV1,对于重病住院、行动不便等不方便去学校的学生而言,这款机器人十分实用。这款机器人不仅拥有远程教育的功能,还具有“感官”,他能代替学生在课堂上实时完成看、听、说等活动。利用这种机器人上课,学生在异地学习时不会觉得孤独,他们可以看到教师和其他学生,与师生进行实时交互。

    趣味性的人机交互功能适合应用在实践类课程中,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不同,趣味性的人机交互将线上和线下的交互由枯燥乏味变得乐趣盎然。3.基于自适应学习的个性化推荐

    自适应学习实现了从集体性的模式化学习向基于学习者特征、学习资源供给以及学习过程调节的自适应学习方向转变。[16]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自适应学习已经转向智适应学习,也使得个性化推荐更精准。学习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成功地将“一人一课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系统会记录学生网络学习的学习路径,比如学生的登录时间、在线时长、参与讨论数量、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针对学生的兴趣偏好和表现的差异性,系统在进行知识推送的时候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习内容方面,系统会根据分析结果显示的学生兴趣推荐相关的学习内容。新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有关。对于错题较多的学生,系统会推荐相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对于练习题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系统会推荐难度更高的教学内容。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更加突出,更容易培养出杰出人才。

    4.偏向可视化和体验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部分,都在尝试从纯文字类讲述向线条、图形类可视化教学转变,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或者虚拟地体验某个知识点。

    高校常用的可视化工具有MindManager(思维导图)、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等,前者是知识的可视化工具,后者是数据的可视化工具。在知识学习与数据处理方面,可视化工具能帮助师生梳理思维、把握整体框架、区分重难点。

    以往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忽视,使很多高学历人才成为了实际动手能力的“低能儿”。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人民群众学历的普遍提升,实践能力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的比例逐渐攀升。目前很多高校会为学生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培训会等,或者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比赛等,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教学中也引进了一些新兴技术,比如VR、AR、3D打印技术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五、结论

    在教育改革向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道路上,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地参与研究,学校在与其他高校的相互交流中,把控着信息的输入输出,对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随着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探索的愈发深入,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逐渐被更深层次地挖掘出来。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让学生能体验各种教学情景,学习兴趣更浓郁、学习效率更高效。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不断创新,只有满足时代的需求才能长久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已经从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教学改革正带领着人们向心灵的灯塔迈进,混合式教学需要被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摩和课堂记录,结合调查问卷与访谈,利用数据验证混合式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幅度。参考文献:

    [1]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曹培杰,尚俊杰.未来大学的新图景——“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径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5):9-14.

    [3]党建宁,杨晓宏.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价值观瞻与设计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1):108-114.

    [4]王鸥.“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甘肃省高校为例[J].中国包装,2017,37(11):63-67.

    [5]吴鸿芳,杨浠筝,冯威.“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10):179-180.

    [6]陈瑞增.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徐苏燕.在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4(4):97-102.

    [8]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9]Bonk,C.J.,&Graham,C.R.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6.

    [10]鮑兰平,张步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8(2):90-92.

    [11]谢幼如,吴利红,邱艺,等.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7.

    [1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13]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33(7):98-103.

    [14]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5]钟柏昌,韩蕾.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核心理论研究——论趣味交互型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88-95.

    [16]李海峰,王炜.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88-95+112.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