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师 目标设定 价值遵循 融入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应用型大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TJSZZX17-0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楚莉莉,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思政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9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在谈到高校课程建设时,他还特别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次会议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各类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随着对各类课程如何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如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如何使各类课程都担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焦点。笔者认为要搞好“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该厘清下面三个基本问题。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究竟是不是简单的语序重排?能不能将“课程思政”理解为“思政课程”的发展或延伸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谓“思政课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依托,在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及研究生中开设的一系列公共理论课程,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六个二级学科。其中专科层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本科层次开设包含上述两门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课程,本专科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公共必修课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开设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两门必修课程和三门选修课程。所以“思政课程”绝不是“思政”+“课程”,而是具有严谨的学科依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对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性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及现实意义、科学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是落实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关键课程、核心课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言“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课程思政”绝不是“思政课程”的简单文字顺序重组,更不是从“思政课程”中发展而来的,将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与思政课重新结合起来建构的一套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化,而是要实现其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的课程就是原有的大学教育课程体系。我们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在尊重大学教育原有的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本身学术框架和学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学术推动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可见“课程思政”是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与任务

    在整个“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含综合素养课教师)”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呢?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最佳配角”,成为辅助者、支持者和“思政理论”指导者。在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目的的设定、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思政教育案例的选取过程中专业教师提供思政理论指导,把握价值引领的方向正确。必要时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组织思政教师编写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参考方案》,以專业学院(系)课程群为单位,帮助专业教师梳理课程及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整理可选择的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同时应该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师承担的“课程思政精品项目”建设及与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研究。

    专业课教师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最佳主角”,成为责任人、带头人。积极思考研究如何在专业课原有的学术框架内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专业发展的中国问题?如何在专业学术前沿的国际比较中彰显中国智慧凝聚专业发展的中国力量?等问题。以达到用学术推动价值引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质性目标。同时应该承担起“课程思政精品项目”建设及相关教科研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架构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厘清了课程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问题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要架构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还应解决好目标设定、价值遵循和融入方式三个基本问题。

    (一)精准设定课程教学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架构的首要问题

    所谓教学目标即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效果,通常认为其应该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三个部分。课程教学目标是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方法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架构过程中精准设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是首要的问题。通常在设定课程教学目标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更注重“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目标和基本能力目标,而思政教育目标特别容易被忽视。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可以用“基本价值观引领”来概括,应该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精神培养和行业法规教育。例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行业法规教育。有些课程还可以包含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应该明确写入课程教学大纲,同时也应该细化分解至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使“课程思政”建设有的放矢。

    (二)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价值遵循是贯穿“课程思政”的主线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首先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这是由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的办学要求决定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古今中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专业领域重大科研攻关过程中的感动瞬间等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职业道德防线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

    2.“四个自信”教育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领域重大科学研究突破、技术成果实现以及由此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等元素,培养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又一重要价值遵循。

    3.科学精神培育

    科学精神培育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基本价值遵循。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在专业课教学中应该巧妙用专业学术领军人物、爱国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學精神。

    4.工匠精神培育

    在实习实训课程中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元素,通过大国工匠故事、传统工艺传承等素材,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价值遵循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巧妙的融入方式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实现途径

    如果把“课程思政”建设比喻成为学生烹制一道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的话,至此我们已经明确了菜系、选好了厨师、营养师、准备了丰富的原料。最后这道大餐是否让食者食之有味、回味无穷便要取决于烹饪方式了。因此巧妙地融入方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如果说“思政课程”教学更注重育人的显性教育功能,那么“课程思政”教学则更应该注重育人的隐性教育功能。决不能简单的把“课程思政”建设理解为在专业课上穿插讲一段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更不是在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中让学生制作一部具有明显“红色印记”的作品。而是将思政教育元素像“油”“盐”“酱”“醋”一样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这道“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政教育。达到所谓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田里思政教师已经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种子种下,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责任田里应该种的是本科学、本专业知识理论的种子,但各类教师都应该收好一段渠,确保渠里的水含有一定浓度的思政教育元素,用渠里的水浇好责任田。这种融入首先需要教师本身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践行者、自觉传播者,同时还需要构建起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体系,建立起包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体系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系。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8.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