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的大学生教育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新媒体技术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中,并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校等特点。根据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中使用新技术,增强教育的实用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密不可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辟更多更贴近大学生的平台,以鲜活、有趣、多样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给人死板、说教的印象,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改善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思政工作

    我国的大学生教育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新媒体技术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中,并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校等特点。根据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中使用新技术,增强教育的实用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密不可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辟更多更贴近大学生的平台,以鲜活、有趣、多样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给人死板、说教的印象,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改善教育效果。新媒体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益的资源。据新媒体形式的各不相同,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也应区别进行,加强高校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素质,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改善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展开,强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尊重和倡导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把握和熟知他们的心理、生理、学业成长过程与特点,通过新媒体如手机微信、微博、博客、即时通讯、QQ等青年人易于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帮助引导他们,手机媒介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大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接触新媒体,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约束。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关注休闲娱乐,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用途。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开辟绿色通道、拓展思想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价值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另一方面,在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还要以多向思维、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和人文情怀,用发展和超前的眼光,留心和关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情况的变化预测和动态发展。

    一.核心思想理念研究

    我院坚持按年级不同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即大一学生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理念转型;高校在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接受媒介融合趋势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开辟新空间、拓宽新平台、提升主体性、实现社会化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理念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欠缺,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性失衡,队伍的专业性和协同性不足,阵地的管控力和引领力薄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客观影响、改革深化期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网络言论自由化下规范高校师生言行的制度落实的缺失以及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体角色的弱化。面对诸多问题,高校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线上与线下相联动、开放与管控相协调、主导与多元相统一、创新与固本相并重等四个原则。

    大二学生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网络道德和法治教育以及媒介素养教育;实现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全覆盖。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應在渠道拓展上下功夫,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充分挖掘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教育资源,实现全渠道覆盖。一是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大三学生重视思政课教师和网络辅导员、网络技术人才以及网络宣传人员的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组织学生、老师参与监督,开设意见箱,一旦宣传员发布传播负能量、扭曲价值观的内容,立即举报。网络宣传员的工作表现应该受到考核评估,若不合格要重新培训、及时改正,对表现好的网络宣传员,高校应当进行大力表扬与奖励,提高网络宣传员的积极性,做到惩罚与奖励并存。

    大四学生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教育。其中,在重点强调大一与大四网络新媒体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握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和实践活动、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突出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应时代的重要体现。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传播当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面对同一题材的社会问题,不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和社会经历者,往往在舆论声音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二.认知网络新媒体教育研究

    自2010年起,教育部批复网络与新媒体开设的学校呈现递增趋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学专业来言,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该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学校而言,高校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适当媒介教育。媒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新的信息条件下,通过非语言类的传播技术手段实现最基本的沟通,使人们对生活有着新的认知和理解。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基本能参加文体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大学生能适当放开新媒体,走向更广的现实环境。或者举办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新媒体讲座,引导大学生合理的利用新媒体大一学生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理念转型,达到培养网络新媒体意识的目的。结合手机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初级教育使用活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我爱新媒体”活动,加深情感印象;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进行网上交流,并对此发现心理异常,有思想异动的学生,进行及时沟通。鼓励学生置身其中,内化于心,愿意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情绪的表达。

    思考结合网络新媒体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技工院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技工院校学生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对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的舆情评估和走势研判等实际情况,然后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来提高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质量大二学生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网络道德和法治教育以及媒介素养教育。大二学生开学伊始的“迎新”工作,大力开展“迎新日志”主题活动,并对网络主流意识强,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宣传表彰;利用网络新媒体记录我院优秀事迹及典型案例的点滴岁月,促成“网络新媒体笔记”特色活动,以此力争达到对网络新媒体意识的沉淀与提升。

    三.领悟网络新媒体教育研究

    作为寝室同学、班级同学、干部同学,心理异常同学,平日里不爱沟通交流的学生,相信网络新媒体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由此发起“我想对你说”网络新媒体表达活动。力争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与帮助,顺利的完成学业。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两大群体,在应用新媒体方面也是主力军,所以要想发挥好网络育人的作用,必须仅仅依靠这两个群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而其责任绝不限于“教书”,重点还是在“育人”,特别是做人、做事方面的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项环节中。教师身处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在网络新媒体上的言论往往更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高校有意识地引导和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选择一些教师骨干加入到“网络名师”的行列,通过开设网络教学空间、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网络上与学生开展互动和交流。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除了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外,现今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家常便饭”,所以能否使用好网络新媒体这个工具就成了考量思政队伍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值。

    四.懂得网络新媒体教育研究

    大四学生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教育,他们是使用网络新媒体的重要群体,对行将毕业的同学们, 通过“最爱母校” 网络新媒体表达活动,表达对辽传栽培的真切情感;通过“我的未来”微博大赛,传递未来职业及未来规划,达到网络新媒体的教育目的。网络媒体自由、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重塑着人们捕捉、接收信息的習惯,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乃至对世界的看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媒体自由、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重塑着人们捕捉、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乃至对世界的看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握好青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对于运用其引导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选取了从学校到辅导员四个层面的新媒体运用主体,从关注度、动因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新媒体在学生中整体关注度较高,对学生学习生活发挥了积极影响。通过整合资源等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强影响力,更好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张陶然.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0,29期.

    [2]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2009,9.

    [3]王萍.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学理论2011.6期.

    [4]肖艳.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时代教育,2013年15期

    本研究系2020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DSZ-2020-098

    (作者介绍:贺苗苗,辽宁传媒学院讲师,学士学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