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话培训教学刍议

    蒋臻

    摘要:普通話是否标准不仅事关教师自身的语言形象,而且会影响汉语国际传播效能,因此,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要求申报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普通话测试等级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本文立足于高校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高校普通话培训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教育;普通话;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2004年11月实施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号令)第七条规定:“申请中级、高级证书者普通话水平需达到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国家汉办也在汉语教师志愿者申请条件中明确规定,申请者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水平。那么,普通话课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语音面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直都是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校普通话培训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培训重视不足,培训效果令人担忧。

    考生错误地认为培训与否与测试成绩高低关系不大,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盲目乐观,积极主动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若不做强行要求的话,则绝大部分考生会选择放弃参加培训,致使在普通话测试中基本的测试注意事项方面失分不少。如第一和第二题应横着朗读却竖着读,第三题不能回读却连连回读,第四题说话内容说不够三分钟,等等。此外,培训教师对培训教学不够重视,缺乏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指导,缺乏培训教学的研讨与研究。再加上现有的培训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民汉学生、疆内外学生等不同基础的学生混合编大班授课等都是导致培训效果令人担忧的原因所在。

    2.针对性培训教材缺乏,培训教学重点难点不明确。

    考生在普通话测试偏误中最大的问题是声调把握不准。人们往往认为少数民族考生声调的偏误似乎没有规律可循,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并非如此。就单字而言,维吾尔族考生的声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一声(阴平)不够高,二声(阳平)升不上去,三声(上声)长度不够,四声(去声)降不下去等。再加上较为复杂的语流音变问题,对于普通话不够熟练的少数民族考生来说,控制把握声调的难度相当大。目前已有普通话训练教材及培训教学偏重声母和韵母分析讲解及训练、淡化声调特别是避语流音变的讲解及训练。

    二、高校普通话培训教学策略

    1.营造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加大普通话培训宣传力度

    在课堂内外悬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使考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义,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在教学楼、实验楼、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楼等处悬挂推普标语,布置推普板报,让讲好、用好普通话成为校园的时尚风气,让说普通话的意识深入校园各民族师生的心里,从而在全校上下营造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培训教师向考生介绍普通话语音特点时要充分展示普通话悦耳动听的魅力,使考生充分感受到普通话的韵律与音乐美。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大力宣传参加普通话培训对普通话测试及就业、升职的意义所在,使考生相信能够通过普通话的培训与学习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激发考生学习普通话的热忱与内在动力。

    2.加强声调特别是语流音变的训练,强化培训正音效果

    在普通话中,音节的音高变化即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普通话声调比声母韵母更重要,因为最能体现普通话的特征。民族考生尽管自上小学起就接受了汉语教学,但当地普通话的启蒙老师大都没有学过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对普通话声调意识模糊,声调偏误多,普通话水平不达标,致使学生学到的普通话往往呈现出浓郁的“维腔维调”“哈腔哈调”的特点。另外,普通话声调的变化主要是轻声和变调。变调是指语流音变,即相邻的音节之间因互相联系与制约而发生音变。普通话测试的第二、三、四题都涉及考查语流音变的问题,与读单字时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考生对普通话声调没有感知,对语流中的变调更是掌握不好或不够熟练,往往错误百出,因此矫正几近“石化”的声调特别是变调偏误难度极大。这就需要培训教师静下心来,花大气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讲解、演示及训练。

    3.鼓励考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训练,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的学习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培训教师首先要对考生的语音错误表示理解,鼓励考生通过听辨,线下教学,线上自学,按照“听—读—思—练—录—听”的顺序,反复研练,以达到熟巧的程度。当然,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对课下练习训练进行实时追踪指导,培训效果才好。普通话培训教师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与线上授课相结合的线下系统培训课程,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促进培训实践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发展,从而丰富普通话学习途径、优化学习方法、强化考生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结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高校普通话测试与培训工作进行审视性的分析研究与反思,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之中,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完善,才能真正形成以“以测促训,以训促测,以研保测”为先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气,才能为测试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高校师范专业推广普通话的现状及对策——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专业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6-58.

    [2]刘智,肖巍巍.基于Web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1(20):413-414.

    [3]吴春玲.论民族地区汉语方言与高校普通话教学——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03):156-161.

    [4]陈映戎.高校外地生对上海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