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个案案例分析

    李冬梅

    一、个案对象

    丁玉连,11岁女孩,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个案缘起

    丁玉连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学习意识不强,行为自由散漫,上课很少举手发言,沉默寡言,不喜欢看课外书,习作水平较差。

    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小就住在爷爷奶奶家。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

    三、分析诊断

    (一)早期教育不当

    父母在外地打工,很少管理孩子,老人对孩子缺乏良好教育。孩子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在所难免,家长应重视引导孩子正确利用时间。可丁玉连同学的爷爷奶奶并没有要求孩子要按时读书学习,而是任由其随意玩耍,对学习不是很重视,从而使其产生厌学心理。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

    孩子从小与老人住在一起,和父母接触很少。

    四、个案辅导过程

    (一)捕捉闪光点,培养阅读兴趣

    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关键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后,我和她交谈,得知她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又缺乏阅读方法。但她很喜欢听故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会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自从我确定丁玉连为研究对象后,就十分留意她的举动。有一次课外活动时间,一个学生拿了一本《伊索寓言》在教室里看得津津有味,旁边还有两三个学生凑过去看,不时地传来阵阵笑声。丁玉连趴在桌上,我注意到她的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些学生嘴角的笑意,眼里充满渴望。当捕捉到她想看寓言故事这类书籍的信息后,我以此为突破口,在随后的时间里有意识地拿几本这样一些故事类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课间她也捧着书,有时课间还和其他学生交流书中的内容。“书本”让她玩耍的心收回了许多,看到丁玉连的变化,我心中好一阵窃喜。

    (二)家校沟通,达成共识,营造阅读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反对孩子阅读不外乎有两种原因,一是缺乏教育理念,觉得孩子读课外书没用,二是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她的父母正好具备这两种因素。我与她的父母取得联系后,和他们进行了一次交流沟通。我诚恳地向她的家长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打算,最后在我耐心细致的开导说服下,她的家长逐渐认识到自身教育意识的缺陷和存在的严重错误,我们达成共识,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三)方法指导,阅读中找回自信

    既然家长改变了原有的认识,鼓励孩子阅读,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就成了当前的工作重心。我从学校图书室找来许多适合丁玉连阅读的课外书籍,其中包括《伊索寓言》《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等经典读物,课外活动和自习课上我耐心地指导她阅读。由于家长观念的改变和我的细心指导,丁玉连同学的阅读兴趣非常高,时常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如饥似渴地阅读。

    (四)营造书香班级,阅读中找到快乐

    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定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汇报、交流读书情况的平台,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大家一起谈感受、说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丁玉连同学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五)取得进步及时鼓励,认识自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教导,我发现,丁玉连课间安静了,上课专心听讲了,作业也有进步了。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还引用了许多课外书籍中的精彩语句。发试卷时我当场表扬了她,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课后我送给她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励她要把读书的好习惯保持下去。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他们会信心更足。

    五、个案指导成效

    1.上课时,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了,也比以前爱举于发言了,课余与其他学生友好相处,自信心明显增强。

    2.每天回家后能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在做完习题之后还能主动翻阅课外书。

    3.习作水平比以前大有进步。

    六、教育反思

    在阅读的影响下,现在的丁玉连完全变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课余与其他学生也能友好相处。她变得有礼貌了,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时她还会欢喜地告诉我,父母为她买了一本书,那种满足感让人感觉到,喜欢阅读的种子已在她心间生根、发芽。她的父母也很高兴,学校召开家长会后,主动与老师交谈,满心欢喜。

    從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教师投入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感去引导、教育、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唤起他们的自觉意识,他们就能扬起前进的风帆。正如一本书中所讲:“当孩子遇到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我想,当教育一个孩子遇到了困难,唯一的办法也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