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构建分析

    暴洁 郭华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研究生报考的人数和相应高校招生的人数大量增加,这也导致了研究生教育教学阶段管理工作在工作量和难度上的提升。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专项高级人才的重要战略,想要提高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强化其对相应专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保证研究生解构的平衡和招生渠道的合理性,就需要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针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策略进行探讨,并且针对其策略的构建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策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行业对于高学历、高专业度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自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开始,40余年间研究生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近10年间,每年研究生招生涨幅已经达到了20%以上。因此,为了能够有效保证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策略,充分考虑国内教育体系快速发展的模式和现阶段研究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分析,并逐渐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一、我国研究生整体教育现状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了三个明显特点。首先,是人数的极大幅度提升。据数据统计,从1998年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管理制度成熟后,研究生的报考和毕业人数开始稳步上升。从2004年的30万毕业生到2016年的300万毕业研究生,人数涨幅可想而知。其次,随着研究生数量和教学理念的提升,研究生群体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程度也越来越大,在各种岗位上,研究生也成了新的入职门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岗位将人才需求和战略提高了一个层次。最后,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更大,传统模式下一名导师带两、三个研究生的情况已然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然而一带多的教学模式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工作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导致部分研究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下降。

    二、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研究生结构的不平衡

    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可以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这两种类型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更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而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发展而言,很多学校为了能够完成人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忽略了研究生本身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对于学科领域的探索程度不足,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引起的。学生虽然完成了学业,也获得了硕士学位,但是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意义不大,也缺少足够的指向性,所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比例不高。

    (二)导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需求和矛盾的结合体,国家需要更多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投入到发展和建设工作中来,但是研究生分摊了相应的教育资源,这就直接导致了导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精力分散,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技能教学的培养上,让学生更加偏向于对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无法充分理解和体会,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我国研究生的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学生只对自己本专业的内容有所涉猎,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导致了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中,知识结构不完善,存在大量的认知偏差和短板。

    (三)招生限制问题

    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一般来讲是统招闭卷考试,然而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和中学、大学是存在本质上区别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在某一专业或者某一领域对学生进行拔高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理念和创造性,这种能力相比而言更加优于学科成绩。同时,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塑造和提升,但是由于研究生的招生存在较多的限制,例如专业、地域等因素,导致很多学生都被拦在报考的门槛之外,而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也未必是真正喜欢专业内容,想要在该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更多时候是根据报考人数和考试难易程度而决定的,这种现状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四)管理制度的缺陷

    想要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而传统模式下,我国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侧重于学生学位、论文方面的表现,通过这种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是有失偏颇的。研究生自身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对于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使用能力也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提高,导致了很多学生虽然空有文凭在手,却没有相应匹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同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师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规划的指导程度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知识结构和实际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偏差,进而也没有更加合理地改進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

    三、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标准

    (一)构建信息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在各行业普及开来,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的新的机遇。为了能够强化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需要高校之间能够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研究生日常管理的效率,根据自身研究生招收情况来完善内部系统数据,这一数据不仅能够帮助导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还可以明确不同学生的研究方向,以帮助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规划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体制。

    (二)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教学内容管理体系

    研究生的学习模式和本科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特性是知识体系更加专业,且存在大量的定向研究,因此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甚至同专业的研究生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也会采用不同类别的学习计划。这就需要研究生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不同方向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专业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导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结合,而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并有计划地完善和拓展。在开展相应管理工作时,需要教师能够构建既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并且让学生在完善相应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构建系统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对于研究生而言,其教学结果评估的重要性和学习过程等同,为了能够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通过目标评定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这种方向感的建立不能是单一、平面的,需要能够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入手,结合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来帮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的评估方式,且注重在此过程中的追踪、监管和纠错。

    首先,导师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对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和学习方向,而这也是评估的意义所在。导师需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确保以学生的兴趣和理念为核心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知识体系中的漏洞。

    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评估必须要有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这一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其科学、合理、可细化、可追溯的特性,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区分,并且在评估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确定权重,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公平、合理。同時,这种数据化的评估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并根据整个评估报告进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一般来说,导师可以根据最终总分进行教学评价标准的划分,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进行评估。

    最后,高效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评估制度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保证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需要对评估制度本身进行审核和周期性的优化。为了能够让这一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汇总和处理,确保学生和评估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且真实有效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对于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大,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而言,需要承担更为重大的责任。而在其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不同教育环节对学生进行评估和管理,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焕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构建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2-23.

    [2]李新权,王梦璐.研究生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分析[J].中国信息化,2019(08):53-54.

    [3]李俊华,嵇炜,赵会军.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