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联合党支部建设探究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党支部 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吴杰,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务秘书,助教,主要从事党员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团一体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16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议》中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突出位置,这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必须准确把握的关键和根本,也足以体现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对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新的党的建设总布局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离不开党员的发展和作用,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发展好党员同志,才能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系。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明确提出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三年后的今天,这一方针已初见成效,整体上来说现阶段党员数量控制明显,党员结构更加合理,党员质量明显提升。但这一方针却对党的某些基层组织,特别是高校学生基础支部造成了很大困扰。本人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近7年新生入学的党员数量为例,做个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惊讶的发现:大一时期的党员人数逐年递减,甚至从2016级本科生开始,连年出现人数为0 的这一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以后历年将无法打破。一、高等学校党支部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党支部是基层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支部是高校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支部的能否良好构建和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学院党支部的构建有多种形式,其中以年级为单位的党支部类型十分常见。

    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使得全国高校中各个学院,特别是学院低年级党员(含预备)人数逐年下降减少极为稀少,甚至出现0的现象。这一现状影响了基层支部,特别是年级党支部的发展,使得学院低年级辅导员无法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去组建党支部(正式党员数量大于3人才能组建党支部),进而影响了后续的党员发展工作。

    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该学院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党支部数量从2004-2016年之间由最初的4个支部增加到现在的16个,其中本科生党支部3个,研究生党支部9个。这16个支部全部属于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的支部类型。2014年中央办公厅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提出,使本科生党员,特别是大一新生的党员数量迅速下降,最终直接性影响了年级党支部的建立,间接性导致支部活动受到了比较明显限制和影响。(如表1所示)

    

    表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2019级本科各年级大一时人员结构表

    表1对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2019级本科生大一时人员数量进行了统计,特别对各个年级大一时的党员(含预备党员)数量进行了重点统计。通过剖析这六年中党员人数的变化,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从表1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2019级本科各年级大一时人员结构表所示的大一入学时党员人数,可得知以下幾点:(1) 2013级-2019级在大一入学时的党员人数分别为12人、4人、1人、0人、0人、0人和0人,说明整个学院大一党员人数呈现整体减少趋势;(2)2013-2019级在大一入学时的党员人数减少比率分别是66%、75%、100%、100%、100%和100%,进一步表明高中入党人数逐年下降,甚至连续三年出现了没有党员的趋势;(3)2013- 2019级在大一入学时的党员人数减少和党员比率降低这一现象与 2014年中央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细则》中的“控制总量”方针直接控制了高中生的入党人数,进而导致大一入学时党员人数的下降,甚至连续四年为0人。二、高等学校党支部问题表现

    (一)新生入学时党员人数直接影响了年级党支部的成立时间

    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为例,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大一入学时党员人数分别为12人、4人,大一入学当年就满足成立支部的条件,进而直接成立了本年级党支部,党支部委员直接在其本级党员中选取,也不影响党支部活动的开展。2015级、2016级、2017级、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大一入学时党员人数分别为1人、0人、0人、0人和0人,由于这四个年级在大一时不具备党支部成立的硬性指标(正式党员3人以上),所以它们不能及时成立基层党支部。

    (二)年级党支部的成立时间又直接影响了年级党员的发展

    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为例, 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在大一当年就成立了本年级的党支部,在本年级党支部的带领下, 2016年发展预备党员人数分别为23人、15人; 2015级、2016级本科生未能在大一时成立党支部,而且2016年发展预备党员人数分别为3人和0人。 2017级、2018级、2019级跟2015级、2016级情况一样未能在大一刚开学时就成立支部,在大一这一年发展党员的数量也是0人。党支部成立数量和发展党员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这些数据的下降表明年级党支部在引导本支部党员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与否直接影响本支部党员发展数量,而党员数量又是衡量是否能成立党支部的必要条件。

    (三)年级党员的发展数量直接影响了党支部活动的展开

    党员数量的限制发展,造成年级党员的稀缺性,又导致本级党支部无法建立,进而影响党支部活动的展开,从而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进程,最终又反过来加剧年级党员的稀缺性,从而引发新一轮的问题,图1可一目了然的看出党员稀缺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图1:党员稀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循环图

三、高等学校党支部解决方法

    为了不影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进程,促进党学团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借鉴联合性党支部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本科生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无党员基础的年级,需要跨年级挂靠支部,促进党性修养

    在党员人数较少或为零的低年级本科生中,由于其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条件,需要调整结构,让其跨年级挂靠在邻近党支部。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学生在大一时,只有1名预备党员,不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只能让其挂靠在2014级党支部,通过2014级党支部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二)有党员基础的年级,跨年级借用党员,建设联合支部

    在经过一年的党支部挂靠发展之后,低年级学生中有了一定的党员基础,可考虑跨年级借用党员,建设联合型党支部。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经过一年的党支部挂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党性修养,并且拥有了1名正式党员,再加上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人数的增加,客观上要求成立党支部的意愿增强。但由于正式党员的数量不足三人,这时候可依靠辅导员通过党支部渠道,跨年级去2014级借党员来成立2015级联合党支部。

    (三)合理利用党支部,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开展好支部活动

    联合党支部的建立,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可做好本支部内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为本支部党员人数的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可引导支部成员合理有序的开展好支部活动,促进本支部发展。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经过一年的支部挂靠,发展了67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4次集中学习和5次民主生活会,大大加强了支部凝聚力。四、高等学校党支部建设途径

    解决了党支部的成立问题之后,还需要对党支部进行相应性的建设,才能促进党支部的发展。在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突显党支部的“学习性、服务性和创新性”(如图2所示)。

    

    图2: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途径

    (一)根据本科生党员需要,利用“线上+线下”模式,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学习性“建设

    1.“线下模式”主要拓展“三会一课”的形式,增强支部的学习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党史党规竞赛、定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内容,合格党员自省检查等活动,强化支部党员的理论功底,为党员自我革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增强“两学一做”实效性。

    2.“线上模式”要利用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全面性、实效性等特征,通过支部微信公众号、支部微信群、新媒介直播等方式,定期宣传党的方针,实时推送党建内容,引导全体党员的理论学习,丰富支部的“学习性”建设。

    (二)根据区域的发展需要,制定“长期+短期”项目,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服务性“建设

    1.“短期”项目主要指立足本支部现實,通过党支部活动的组织,来提升支部成员的服务性。这种支部活动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非定期的。定期的支部活动如雷锋月劳动,通过服务形式、内容和对象的明确,来强化支部成员对服务性认知的理解。非定期的支部活动,通过支部成员的自觉发动,利用志愿者的形式完成某些服务,如环校跑等。

    2.“长期”项目主要指立足区域现实,通过党支部与区域内社会组织对接,拓展党支部的服务性功能。这种服务可以是公益性服务,也可以是科研型服务。公益性服务即通过支部党员定期义工活动,来致力于区域内公益性发展,这种活动可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主的作用。科研型服务就是利用大学生党员的知识体系,通过区域内问题研究,为地区社会的进步提供方法,这种服务既能让学生党员成为研究型人才,又能为区域的科学化发展提供支撑。

    (三)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等工具,促进党支部创新性发展

    1.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为党支部的建设提供了创新性发展。借助网络平台,直播支部活动,即能延伸支部活动的形式,又能让党支部得到更多的关注,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外出实践活动,如每次支部三下乡时,可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2.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扩大支部活动的整体效果。党支部在策划活动时,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活动效率的提升。利用大数据对支部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避免危机性问题出现,大大提高支部活动的成功率。支部募捐型活动,可借助网络平台如轻松筹、追梦筹等进行,通过发起网络募捐,一方面可以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帮助。

    参考文献:

    [1]杜建雄,韩慧娟.创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J].经济管理者,2011(18):330- 331.

    [2]蒋曼.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102- 104.

    [3]李宁蔚.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1):47-49.

    [4]柴媛媛.着力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2):197-198.

    [5]王国宁.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发力提升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时效性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24):180-181.

    [6]王勤.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文存阅刊,2018(16):173-174.

    [7]司文选,蒲文娟.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究[J].新西部,2018(22):81-84.

    [8]冯振敏.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化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50.

    [9]吴敏.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实践路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2):71-75.

    [10]赵莉,田鸿儒.高校基层党支部优化设置与建设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12):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