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社会礼仪与禁忌的跨文化研究

    朱晓凤

    内容摘要: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展开,换言之语言表达应该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学生需要了解社会背景,以便帮助他们了解在特定语境下的英语表达方式。教师应该认真地分析学生表现并且帮助学生尽量避免母语文化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 英语教学 社会礼仪 社会禁忌

    传统语言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能力,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人们对语言教学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意识已经日趋加强,相关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开始逐步增多,然而这在我国的小学课堂中还是远远不够。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展开教育,换而之语言表达应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学生需要了解社会背景,以便帮助他们了解在特定语境下的英语表达方式。如下文所述,文化迁移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广泛存在,这反映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度不高,因此对教师来说加强跨文化方面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在此列举出几个代表人物,著名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这样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它方面,综合构筑了社会成员的普遍习性。”萨丕尔说:“文化被认为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和思想,而语言则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布朗看来,文化是一个“包含信仰、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模式,还有居住在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或多或少所共有的行为集合。”这些定义都指出了文化是一个种群所必备的生活模式,包含种群成员赖以生存的信仰、语言、物质及精神基础。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固有部分,通常是文化的载体。其可以反映文化,传播文化,同时帮助文化发展。而语言也依赖于文化,并且受文化左右和影响。也就是说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能传达文化的内涵。而语言的使用也无法与文化分割,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语言,文化同样不可能存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经历,并且反映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谈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提到沃尔夫假说,它从本质上揭示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人对语言结构或语言习惯的日常方式,影响到他/她的真实想法和行为表现。”这个假说表明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反映经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定义自己经历的方式。

    二.社会礼仪与禁忌的跨文化教学

    社会的规则和礼仪是由人类在文化传播活动中,根据所遵循的特定类型习惯而形成的。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会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不同的社会礼仪。特别是西方和东方之间的文化差距非常大,如果學生不理解两者间差异就会出洋相,因此在此方面作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从大的方面来看,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礼仪会有助于国家之间在政治、外交及经济贸易上的交流。从小的方面来看,人们了解彼此的习惯是一种尊重的表现,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并有利于彼此顺利地交流沟通。然而在东西方文化互动和交流中,如果缺少对这一层面的充分了解就会引起或大或小的误会,同时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教师首先要指出学生对社会礼仪的曲解之处,同时解释导致这种曲解的原因,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给出回应,这就是所谓的“同化训练”。比如在东方国家,人们通常不会对熟人或亲戚表示感激,并认为说感激的话是关系不够亲密的表现。但是西方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表示感激。在东方,人们在真正接受礼物之前首先会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贪婪的人。然而西方人在刚收到礼物时,就会打开并且通过赞扬礼物来表现他们的开心。东方人不习惯别人很长时间地注视自己,但是西方人通常会很长时间地注视彼此的眼睛,来表明他们是很认真地在听并且很尊重讲话者。中国人很乐意谈论他们的收入和家庭,然而西方人对于个人的私生活,尤其是年龄、宗教、婚姻、职业以及其他敏感话题非常谨慎。因此当教师涉及相关社会礼仪的教学时,他们应根据语言教学中的材料作简单介绍并进行讨论,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教学”。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英美影视剧片段获得文化信息,有一句古代谚语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影视片段能给学生大量提供以日常交际情形为蓝本的教学材料,既有情节又有图像。他们不仅可以认识并且快捷地获得如发音和声调方面的语言训练,而且可以获得如身体语言和社会礼仪的非语言知识。在观看影视片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来谈论美国与中国在社交礼节方面的不同。试举教学情景剧“走遍美国”中的第二章为例,该章节“Blind Date”包括三幕:Harry和Susan在别人安排下进行第一次约会,Harry向别人询问如何去Susan的家。然后他们两个人一起去吃晚餐,但Harry因为其他事情而提前离开了。在解决了事情后,Harry又返回了Susan家。在第一幕中学生可以学习关于问路的礼节,在第二幕中学生会知道美国餐桌上的行为举止。教师可以在每一幕之后安排表演性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充当演员,并让学生对中美礼仪进行比较。当然观看影视片段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教师在寓教于乐时要把握好度。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存在一些人们试图避免谈及的事,因为这会让人不愉快,这就是社会禁忌。因此当人们交流时,会刻意避免某些词句及其代表的东西,因为传统或社会风俗让这些词句在使用时非常令人尴尬。禁忌无论在哪个民族中都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但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禁忌几乎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政治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有些禁忌是消极的、迷信的、无知的,而也有一些禁忌是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英语和汉语在文化禁忌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源于其各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沿革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众所周知的数字13在英语国家是一个禁忌,这源于耶稣基督的故事。在中国猫头鹰是坏运气的一个象征,而在西方国家它代表着智慧。对教学而言,此类背景知识必不可少,学生必须对此了解,否则将无法掌握真正的英语。当教师在讲述具体禁忌,须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给学生,如特别强调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不问年龄和工资等。

    三.身势语的跨文化教学

    中国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会发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老外总有很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肢体语言,而这些动作与语言意义的表达往往大相径庭。身势语是交流中一种很重要的非语言方式——甚至出现在口头语言之前,它是人际沟通最初的语言形式,也一样是文化载体。

    不同的文化间有区别,并具有地域、产业和个体差异,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含义自然也不同。了解不同文化的身势语,可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不愉快。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融入跨文化身势语教学,这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身势语的不同表现可以发现,中国人的微笑并不一定意味着快乐,其也可以表示害羞,但是西方人不熟悉这种表达方式。中国人一般都不会看批评者的眼睛以示尊重和服从,而在美国避免目光接触是被认为不诚实或不认同。中国的年轻女性走在街上手挽着手,是一对亲密朋友的象征,但在美国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同性恋者。中国人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子,代表“我自己”,而美国人用食指或拇指胸部表达相同含义。中国文化是一种非接触文化,讲话一般保持在约20英寸距离。在美国和北欧大多数国家,人们交谈时会保持在约15-18英寸距离。

    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是达成成功谈话,其和听力、阅读原是一体,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不同文化的身势语知识。比如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时间收集和整理不同国家的身势语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和掌握最常见的典型英美身势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杂志,也可以看一些视频片段来近距离了解外国人的实际动作行为。在收集了相关信息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这么做是为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假装让学生已经跨越到西方世界,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扮演一个外国人。教师可以挑选日常生活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在课堂上练习身势语的机会。学生则被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充当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活动,并且时刻注意矫正不标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陆文静.文化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2]黄远振.文化教学的模式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12)

    [3]董银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4]张爱琳.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思考[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1(02)

    [5]刘铁虹,孔繁秀.注重英语的文化教学[J].科学管理研究,2004(S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朝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