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统文化于小学德育之中

    张红炎

    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理解和体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自发传承者,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我國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精神内核,每一个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内容,并且影响了千百年来的每一个人。而在新时代,由于各种基础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行为规范时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学,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一、借助传统文化元素,优化德育教育素材

    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其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师,一定要切实肩负起为学生“三观”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由于当代小学生从小就有许多接触各类信息的途径,教师要想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必须要探寻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性。例如,一位教师在开展“谦逊有礼”这一德育活动时,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了“孔融让梨”这一动画短片。不少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生动的动画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孔融在当时的思想变化,同时对“为什么要让梨”的思考也表现得更加真实。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摒弃了传统说教中毫无理由和根据的“高大全”形象塑造,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代入感。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发认同,并且将其自觉应用到指导现实生活之中。

    二、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推进德育教育过程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知识的了解。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所有知识的展示都可以非常直观且有趣,学生可以将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当成是打开眼界的平台。教师还可以以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和理解的德育知识进行讨论,通过与别的学生沟通交流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并且以相关知识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坚持不懈”的德育教育时,引入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看完动画视频后,教师将班内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扮演愚公和智叟等不同角色,并开展辩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坚持不懈”这一宝贵精神的理解,并更好地转化为指导自身行为的生活信条。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辩论,更好地理解了寓言故事的精神,进而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融入传统文化因子,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融入自身“三观”建设之中,有一些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和理解,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如果以这一知识来指导开展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就能够达到让学生牢记相关德育知识内容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主题进行德育活动时,考虑到小学生并不具备欣赏汉字书法的基础和底蕴,大多数学生不明白这些书写方式究竟“美”在哪里。因此,这位教师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尝试书写汉字的做法,在教学了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后,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传统的书法作品中的艺术性美感,并且鼓励学生接触和尝试汉字书法这一知识领域内容的学习。

    总而言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对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将实践环节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做”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促使学生自发地向小学德育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