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校史

    彭敦运

    校史,是一门隐形课程,被学校开发并服务于教育的尚不多见。

    但是,就是这门课程,却能产生不一样的教育效果。好的校史,不仅能让教育充满仪式感,激发师生的自豪感,还能引发后继者的思考,把学校办出特色,并向社会持续辐射教育影响,为人们不断提供正能量。

    ● 系列化的抖音

    “妈妈,我要看学校的抖音。昨天是21集,今天应该是22集了吧?”张凡问。

    “嗯,我查查,看新的抖音传上来没有。”妈妈回答。

    “查到没有?”

    “嗯,出来了,来看。”媽妈拉过儿子,把手机横了过来。

    “东湖街小学校史之22,昨夜星空……佟春梅老师……”59秒钟,《抖音—22》讲了一个关于武汉市模范班主任佟春梅老师怎样转化学生的故事,细腻、亲切,生动,视频结束了,却让人迟迟不愿放下手机。

    “是啊,这佟老师不简单,你在她的班上就好了。”

    “我们的班主任也很好的,还是‘功勋呢。”张凡口里的“功勋”,是“武汉市功勋班主任”的简称。

    “‘功勋?‘功勋是什么?”

    “是比模范厉害吧?”张凡仰着头问妈妈。

    “可能吧。”妈妈含糊地答应着,“要是更优秀,她一定会播出来。”

    第二天没有,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不过,张凡与妈妈对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风采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原来,东湖街小学有这么多好领导、好老师呀;原来,学校的文化积淀这么深厚,校风这么纯正呀!

    第八天,张凡终于如愿见到了一学期都没有看见的班主任。

    抖音还在滚动推出,张凡和妈妈每期必看,在10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虽然没有走进学校的校史馆,但对学校的历史还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实,像张凡家一样,许多家长都在看这个系列抖音,即使不是东湖街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经过“微友”的推荐,也都在关心这所学校,关心这个社区人们教育理念的变迁,并为这种变迁而由衷高兴。

    不难看出,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社区的文化辐射源,一个正能量的辐射中心。一位深夜值守在居民点的下沉干部,在风雪中打开这个抖音时说:“为这样的学校、为这群师生全天候值守、抗疫,我倍感光荣和幸福。”

    抖音系列依然在继续,我看见家长群里都在点赞,在献花,看见学校校长、主任和相关班主任都在频频致谢……

    一组不平凡的校史抖音,在特殊的时候,以特殊的方式在进行特殊的宣传与教育。

    突然,我觉得应该对走进校园、走上手掌的信息技术说声“谢谢”了。没有信息技术做支撑,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学校封闭”过程中,怎么可能停课不停学,怎么可能让学校的校史带着浓郁的仪式感,走上我们的手掌,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宅居生活,填补因全民抗疫而产生的学习间隙,且庄重而热烈。

    ● 化整为零

    2020年,注定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怎样在“停课不停学”中嵌入传统教育?东湖街小学的校史抖音推入了学校的“公众号”,成了在家宅居的学生和学生身边的家长的文化新宠。

    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师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文献资料。一所名校的校史甚至还与地方史和教育史相关,它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正在大刀阔斧地搞文化建设,场面轰轰烈烈,但其中有不少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许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没有把校史当作教育资源以小见大,进行深度开发。

    众所周知,学校,尤其是在地方有较大影响的名校,几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办学个性,如果在进行德育时对其不理不睬,或者只将其作为炫耀的元素,那是很难真正将这笔宝贵的财富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能的,更不可能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校史之所以能作为德育资源,这与它自带的特色相关。

    首先,它是在尊重历史,并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积淀起来的个性化资源。这种资源,与进入这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关系密切。然而,并非每一位师生都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几年前,我们就曾在一个科研调查中发现,近70%的学生不清楚自己学校的历史。86%以上的学生与家长不知道学校中的优秀师生和学校的特色……这不仅仅与学校宣传不够有关,也与开发校史、进行相关仪式教育不够有关。

    为什么开发不够,原因之一是学校对校史不太重视,有的校长甚至对自己学校的历史都不了解,特别是那些百年老校。校长不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他怎么会将校史作为德育的资源?他又怎么会以校史为鉴,以校史为课,深化学校的传统教育?

    站在新课程开发的角度看,校史是具有课程特点的,而且是进行仪式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最近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凡是有校史馆的学校,新领导、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首先都要参观校史馆,而且实践证明,在校史馆进行这种仪式教育,远比一次开学典礼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

    什么叫仪式教育?

    所谓仪式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特殊的主题,在特殊群体中举行典礼的秩序,并达成教育目标的形式,如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开笔仪式、颁奖仪式等。

    教育是需要仪式的,学生也希望获得有仪式感的教育。

    所以,一所好学校,应当是一所富有仪式感的学校。一种好教育,首先应当是富有仪式感的教育。倘若随随便便就能完成一件大事,许多当事者会以为“大事”也是儿戏,时间久了,甚至以为工作、学习乃至生命都是儿戏,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只有适当的仪式教育,才能激发主体的热情,使其产生敬业、畏业的心态,这不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吗?例如,在某次仪式教育中,某学生曾经做过主角,那么这个“主角”对他的人格形成产生的影响将是极其巨大的。为什么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那么多人愿意看?他们为什么国旗护卫队的战士那么自豪?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学生的崇拜乃至模仿?其实这些都与庄重的仪式感以及心理追求密切相关。

    “仪式感教育”会让大部分学生一生受益。因为,好的仪式能强化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并懂得尊重和关爱。通过庄严的仪式,学生会认识某一时刻或事物的重要和珍贵,从而在内心充满敬畏,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把养成教育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孔子才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也是一种仪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感叹过了,一点灵感又突然蹦了出来,既然校史可以化成多个59秒的抖音,变成德育教材,那么,其他的仪式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