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应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沙庆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各种利益诉求不断涌现,在这一特殊时期,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如何报道这些社会矛盾,如何引导舆论?笔者从新闻报道实践出发,对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上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新闻报道;舆论导向

    社會转型期,通常是指社会形态转换时社会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社会阶层不断增多,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新闻媒体特别是广大新闻记者如何看待和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发与频发的问题,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工作的质量高低。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成为新时代媒体人的集体工作指引。

    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在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足于这种理性认识,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更应按照这48个字的指导,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推动相关事件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朝着有利于团结最广大人民,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新闻媒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得多元复杂,社会矛盾的种类也花样不断,多元利益诉求主体不断增多,各种信息如同雪片一样。在此复杂背景下,新闻媒体必须严格遵从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确保相关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必须高举旗帜,所刊发的相关报道要能够引领社会舆论导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主流媒体客观、真实、权威的报道就像夏日里的一股清泉一样,能够滋润社会大众的心田,能给那些迷茫的公众一种正确的导向,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新闻工作者还必须增强“脚力”,深入现场,进行彻底的调查研究,增强“脑力”,增强“辨别力”,避免听风就是雨,杜绝“想当然”的失实报道。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服务大局、引导舆论的职责。

    当前,我国社会加速转型,社会阶层的结构日趋复杂,公众的观点、意见和行动也随之不断分化和多元。某些社会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体新时代,但是自媒体乱象也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散布谣言;有的为了蝇头小利,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还有的故意捏造历史、诽谤英雄。此刻,新闻媒体要敢于站出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维护和宣传真理。新闻媒体的内容必须服务于大局,要能反映人民的期盼与呼声,发挥其应有的团结鼓劲作用。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观点都会出现,令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人民难以分辨。这个时候,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应该及时关注,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防止有害信息以及虚假信息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净化社会信息。新闻媒体应该敢于直面各种错误的观点,对于其中特别严重错误的,要及时刊发相关报道,指出其错误之处,帮助广大人民明辨是非。

    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和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期盼。在报道各类社会矛盾时,必须考虑到均衡,掌握好“度”。换句话说,新闻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分析与报道应选择合适的角度,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目的和归宿,团结、激励、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不断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矛盾化解,杜绝“帮倒忙”“不帮忙反添乱”的做法,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识下承担新闻媒体应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总之,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应该正确把握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对社会中涌现的榜样人物、典型事迹应当积极宣传,引导社会风气,这样才能起到成风化人的效果,这样才符合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也只有这样新闻舆论战线才能正确履职尽责。

    (作者单位:中安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