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李艳娥

    初中语文中的大部分知识侧重于基础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有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为了充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其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增进学生对情感方面内容的理解。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情感教育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方面与该阶段学生贪玩心理普遍、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兴趣特征有关。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乐于学习,用心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采取创新性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自觉学习,转变被动学习的状况。相比于被动学习来说,主动学习会促进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态度转变,达成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应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古诗词时,考虑到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可以组织学生边听名家配乐范读边自主朗读。在教学长篇故事性课文时,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演绎,由不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于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正确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更好。当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后,其学习态度自会转变。

    二、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

    增进学生对语言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其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在课堂上培养和训练的。教师应当通过增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和认知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增进学生对知识性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正确的學习方法。在教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感受,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字面含义的理解上。例如,在教学与“感恩”这一话题相关的内容时,除了通过课文内容的详细讲解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情况进行情感性教育,触发学生更加积极的情感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能通过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情感教育既包含与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相关的内容,也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感性内容。为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启发,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将情感要求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教材内容与生活化内容的结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详细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具体内涵,也能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很难将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化内容融入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比如,在教学与“道德”相关的内容时,通过课文的分析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如果教师能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与具体的道德标准相结合,则能增强学生的认识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或场景时,学生也能用自己学习过的内容规范自我行为。初中语文知识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有一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这部分教学资源,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当学生准确理解情感教育中的大部分知识,并熟悉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后,自觉性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情感教育不仅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初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要提高对其情感教育的重视度,将之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另外,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资源与生活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