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困惑与发展

    黄晓旭

    摘要: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相比央视及省市级媒体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本身生存空间狭小,受众分流严重。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转型融合,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乘势而行,克难攻坚 ,是县级发展新媒体,谋求生存之道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困惑;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59

    一、县级新媒体发展的困惑

    1、生存空间相对狭窄

    近几年,热门新媒体发展迅速,形成规模庞大的受众群体。如微信,微博社交平台,花椒、斗鱼音视平台,今日头条、搜狐号自媒体平台,特别是抖音、快手、火山短视频更为活跃,抖音的用户数早已突破4亿大关,目前仍然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是及移动互联网微信之后,成长最快的产品。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正在快速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能力。

    2、传统媒体影响力依然很大

    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影响力依旧很强,依旧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且70%以上的百姓将传统媒体视为最可信赖的信息源。传统媒体更加注重内容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可以帮助人们在接受了新媒体碎片化信息和浅阅读后,再全方位的深入解读事件和方针政策,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县级媒体受自身特点的制约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层建筑下寻求创新的产物,原有的广电、报纸、广告等传统媒体系统互不相连,信息资源的采集重复,横向联系少。 主流媒体在县域网络空间内的资源缺乏协同,不利于构建基层舆论的良性生态。

    同时,传统媒体为求发展,也会推出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业务,造成一个融媒体中心出现多个微信公众号、多个手机客户端、多个头条号、微博、抖音、闪电新闻号等传播途径的局面,这种广撒网的新媒体运营模式,不仅给受众带来辨识的困扰,还分散了自身的影響力和受众流。

    4、全国、省、市级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新社”等全国性主流媒体积极推出官方新媒体平台。此外,2016 年以来,省、市级媒体加快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从“单一相加”到“多元相融”的创新探索,如天津市打造出“津云中央厨房”、湖北推出“长江云”、湖南发展起“芒果TV”等。山东本地省市级的新媒体创新也在逐步发展,如山东滨州的手机客户端“消息牛”,借助市级平台,广泛宣传和开展所辖区县各式各样的评选、展播活动,让“消息牛”为当地百姓所熟知。中央、省市级媒体借助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巩固受众群体,留给县级新媒体的受众范围更加狭小。

    二、县级新媒体的出路

    1、县市领导重视,“一把手”工程提升新媒体地位

    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是由地方党委、政府负责建设,由于县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媒体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政府财政为县级融媒体发展提供基本运行保障,包括基本人员工资和运行经费,解决长期以来县级台主要依靠自收自支的尴尬局面,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运行的平稳性。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域唯一的党媒新闻客户端,是传递县域党和政府声音的平台,县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是县级新媒体需要面向与争取的基本受众,县市相关部门应在制度上给予支持。除此以外,平台也应给与支持。将县域内新媒体平臺,与县党委政府及相关宣传部门的政府网站、县域内部报刊、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公共媒体资源合并在一起。

    2、明确新媒体定位,完善创新运营体制机制

    县级新媒体在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局、电视台是一个新的宣传平台,而不是一个新部门,所以新媒体不能笼统的定位成从传统媒体中重组的全新部门,或是在原有传统媒体中增加上新媒体的业务工作。打破固有体制机制的藩篱,尝试引入企业化管理方式,尝试对采编发等流程及组织管理体系、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革新,在用人上要打破身份限制,实行编外编内“双轨运行”的灵活绩效工资制度,探索建立兼具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运行机制,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各部分的深度融合,才能促进县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发展。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锻造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锻造出一支能够适应新老媒体融合发展、能够胜任互联网平台运营,即擅长内容生产、商业运营和技术支持在内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人员招录、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运营管理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宣传队伍和媒体人在观念上实现恰当且到位的转变。创新采编播人员的招聘与用人管理机制,此外,要加强对既有人才的继续教育与继续培训,促使其由单一型向具备采、编、播、设计、整合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技巧和能力的全媒体转型、专家型人才转变。旨在释放人才活力,形成“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机制,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深融合、真融合,整合现有社会和传播资源

    广泛聚合和有效运营各类本土资源,做到“深融合”。既要打通与县域党和政府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联系,也要打通与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通过各项垂直应用的渗透和各类便民、惠民服务的聚合,盘活县域社会资源。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整个融媒体中心所有平台的“真融合”。这需要打破以往各媒体平台单独运营的既有模式,实现部门、人员和新闻资源的高度整合,打通所有平台与后台,融合电视、广播、报社、网站、移动客户端、手机报、两微、第三方账号等传播平台资源,可以学习“中央厨房”的运行模式,使县域的“播、视、报、网、端、微”等内容资源全面打通,提升报道资源的利用效能。真正形成“现场推送(手机客户端)——二次编辑(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网站)——深度融合(报纸、手机报、手机客户端)”的体系,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编辑、多渠道传播,打造新媒体矩阵。

    参考文献

    [1]李良荣.传统媒体仍然有强大生命力[J].青年记者,2016(10):4-5.

    [2]黄楚新,王丹丹.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