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思维 开启新作为

    刘爱国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5-009-02

    摘 要 现代媒体从技术到呈现,从策划到执行,比的不只是谁的基本功扎实,更是创新。Vlog(视频博客)即是2019年新闻报道的一匹黑马。

    中国网的《我见到外交男神啦》、人民网的《两会Vlog》、中国日报社的《小姐姐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等,以现场记者的视角呈现会场实况、采访实录以及报道历程,辅以灵活剪辑,配上现场同期声及合适配乐,以小切口报道大事件,呈现出自然流畅的审美取向,给受众呈现了临场感极强的全景报道,实现了概念化传播向情感共振的转变。据统计,2019微博“两会Vlog”话题阅读量达7000万次。

    Vlog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给工会媒体一个启示:想要在当下做好工会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话语权,最先需要的是改变思维。关键词 Vlog 工会媒体 宣传工作

    一、受众:从“要看什么”到“要怎么看”

    近年来,工会媒体在报刊基础上,逐步拓展出了网站、电视栏目、“两微一端”等一整套媒体体系,极大地外延了工会宣传的渠道。同时也必须清醒,在互联网资讯时代,可以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不胜枚举,如何让工会媒体圈驻“粉”,才是提升话语权的必然前提。

    工会的政策发布、重大活动等报道都会有工会系统之外各大媒体的身影。先撇开“一篇通稿,大家用”的问题不谈,各媒体播发出去的稿件大都相似度极高。对于受众而言,为什么非要选择工会媒体来获得资讯呢?况且,与这些媒体相比较,工会媒体在影响力上还是有相当差距的。诚然,工会媒体多年根植于工会,目标受众群体明确,在服务的专业性上拥有较大优势,但对受众——各级工会干部、一线职工而言,他们想要了解工会的政策与新闻上网一查就不难找到,而且手机端上的大数据也会根据受众的偏好进行新闻推送。因此,对于受众来说,阅读习惯早已从“要看什么”到“要怎么看”。

    上下班路上,睡眠前后,排队购物甚至是吃饭间隙,成了很多人特别是一线职工摄取资讯最为密集的时间。全民娱乐时代,阅读的碎片化已成为不可逆的社会现象,原有官气十足、古板冗长的新闻报道早已不符合绝大多数受众的口味。

    工会媒体对工会工作、法规政策等,在理解和把握上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面对受众,在做提升工会新闻有效阅读率的形式上的处理时,应该游刃有余,从而更从容更灵活地应对工会宣传工作需要。可以学习“两会Vlog”,将原本“高大上”的内容变成“接地气”的故事,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轻松和好奇的心态来获取最大量的资讯。例如,对于工会很多政策的发布或解读,单纯的、冗长的文字绝不如一张图表来得直观。但单纯的图表亦缺乏趣味性,如果以漫画性的图表配以有趣味性而能共鸣的文字后,效果是不是更加符合当下职工的“减压”心理和阅读习惯等。

    同样,对于工会传统媒体——报刊来说,在互联网时代更要具备融媒体思维。多年前,论及有关传统媒体如何抵御新媒体的冲击时,有人提出:新媒体负责“速度”,传统媒体负责“深度”。但现在看来,“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的融媒体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媒体逐步削弱着传统媒体的“深度”优势。一篇有深度的报道从报纸或者期刊上发表,几乎与此同时就会出现在新媒体上,同时也将传统媒体报道的权威性转接到新媒体上,这也弥补了新媒体“公信力”和“深度”的欠缺。而工会传统媒体由于机制和载体限制,想要达到这样的转换,通道却是相对闭塞的。

    这样的闭塞是否能够打破,在考验着工会媒体工作者,而让平面的报刊变得立体起来,就成为一条需探索、要探索的必由之路。工会新媒体拥有着比报刊更丰富更生动的内容资源——新闻组图、视频音频和动画资源等,而这样的资源是否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来反哺报刊。例如各级调研,报刊都会有相应的报道,但局限于篇幅和载体,很难全景展示,大量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源都无法运用。如果将这些优质资源审核、上传网络,并生成二维码添加在文字报道之后,让平面媒体通过“手机扫码获取更多信息”方式变得立体起来,从单纯的可看变為可互动,不但可以让受众全面享用资讯大餐,同时必将进一步提升工会新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二、平台:“大锅饭”还是“开小灶”

    融媒体时代,很多媒体都在打造自身的全媒体报道平台,即所谓的“中央厨房”。作为融媒体内容生产的神经中枢,作为升级版的编辑部改造模式,“中央厨房”标志着媒体编辑指挥系统的重大转型。过去,同一媒体的“报、网、微、端”各自为政,现在媒体则可以依靠这个“超级枢纽”,常态化地调控、指挥“媒体矩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工作者在此协同作业,实现全媒体产品的采集、制作与发布。

    如今,工会拥有报刊、网站、电视栏目、“两微一端”等,具备了构建这样一个平台的能力。对于工会媒体融合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空间平台、业务平台、技术平台,同时还是一个内容创新平台。“中央厨房”将实现工会的政策创新、媒体的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有机结合,更能在未来推动一大批富有表现力的工会融媒体产品脱颖而出,使得工会新闻、数据新闻以及重大活动的报道得以融合,不断改变工会媒体的形象,刷新受众的阅读感受。

    也有人将“中央厨房”形容为“公社食堂”,这样的质疑虽然是以偏概全,但“一稿多发”“抄袭”等现象在融媒时代十分常见。这也给工会媒体提了一个醒:传统媒体向融媒体方向的发展,拓宽了新闻采集和发布渠道,但在各个渠道下的新闻报道如果千篇一律,就失去了传统媒体向融媒体发展的意义。

    在“中央厨房”模式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混编方式进行统一编制,构建大编辑部,从而实现集中采访,将采访稿件上传到同一个系统平台上,经过统一审稿,作为共享资源供不同媒体使用。但对于各子媒体而言,这只能是“半成品”,将其变成满足不同受众口味的新闻“小灶”,才是各子媒体必须考量的问题。而对于工会媒体的“中央厨房”来说,集成管理、集约化采集之后,各子媒体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报道内容、订制相应的新闻稿件,及时化发布和多点化传播,才可以真正实现以受众需求为导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会筹建自身的融媒体平台,势必要培养自己的全媒体工作者。工会媒体文字、图片、影像以及平台的融合,其实质是人的融合。当下,要想做到工会新闻报道的全景化,单纯的文字记者外加摄影记者的方式已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两微一端”来说,增加相应的视频内容,并不只能单纯地借助外部的资源和人员,还需要工会媒体自身的团队来运作。例如,工会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手机客户端视频直播,工会大讲堂的精彩内容,重大政策的专业解读或答疑等,这些并不适合由传统电视新闻思维制作。

    同时,这种一专多能的工会媒体工作者,必须具备灵活转换文字和视频两种思维方式的能力,以更加符合融媒体的实际需求。如今,手机、单反相机甚至是小型口袋式无人机在图片和视频拍摄的能力,足以满足大部分新闻报道的需要,甚至都早已用于其中了。这也督促工会媒体工作者树立全能型角色的意识,以求“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三、卖点:与“品牌”的距离

    作为工会媒体,“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是工作,也是立身之本。高质量的报道、版面曾经有几篇、有几期,但不可称作为“卖点”,工会媒体离“卖点”还有非常大的距离,而这就是与品牌的距离。

    近年来,工会虽然打造出无数个叫得响的工作品牌,但叫得响的媒体品牌却屈指可数。以往,鉴于種种原因,工会媒体算不上一个强势媒体,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融媒体发展中的“后进生”。如今,软硬件补齐,想要实现迎头赶上甚至是弯道超车,就需要从构建工会媒体品牌开始。

    优秀的新闻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需要挖掘、倾注、凝练,甚至是精心策划。而对于品牌媒体来说,新闻策划尤为重要。新闻无法凭空捏造出来,间隔出现优秀的作品并不能撑起一个品牌。在这个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时代,做好新闻策划工作,才能让工会媒体拥有更多的宣传点和噱头,拉长热点持续的时间,从而为优秀作品的连续产生提供土壤。

    工会媒体在策划采写、组织编排相关新闻稿件时,应该积极倡导工会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聚焦主题、凸显特色,注重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提供平台让工会讲好故事,讲好职工的故事。在新闻策划中,立足于基层企业、基层工会,以普通工会干部、一线职工为重点对象,运用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的语言,力争报道与受众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正是工会媒体“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

    融媒体时代,新闻与受众多元化关联、多维度互动而产生影响。新闻话题的展开需要追逐社会热点、焦点等,吸引受众注意力,这是新闻策划的第一步。这一点与营销共通。营销的个性化媒介组合也为新闻策划带来灵感,其注重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和呈现方式、独特的接收方式和接受时间等,可以在新闻策划中加以兼收并蓄。通过此类新闻策划,工会媒体在改善传受关系、培养受众忠诚度上效果会更明显。

    新闻策划还应当在这种思维下强化创新意识,富有创造性思维。一言以蔽之,工会媒体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时机的设计与谋划等必须具有新意,具有创造性。创新是策划的生命,有新意迭出的策划才有价值。工会媒体需要转化固有思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新闻策划变成树立自身品牌的一种内在行为。

    以每年的五一报道为例,其本应是工会媒体“风景这边独好”亮牌子、展风采、树形象的精彩舞台时间。但回顾过往,五一的前期预热、节点报道、后续跟踪??符合融媒体思维的新闻策划甚少,甚或于无,“舍我其谁”的优势遑论,更无法论及品牌了。固然,先期的媒体通气、新闻发布,中期的各项议程,后期的新闻通稿不属于媒体职责,但不能就此成为工会媒体助手般“播一播、转一转”的借口。工会媒体完全可以主动出击,从工会、职工等不同视角,以融媒体思维聚焦、标新、立异,力求内容生活化、表达个性化、风采多样化,激发起受众的情怀认同、精神感知、价值认知。

    可见,工会新媒体融合时,无论是从组织架构,还是从运营手法来看,首先要解决的是摒弃传统宣传思维,不再把新媒体当成一种“硬性”发布平台。否则,即所谓“新瓶装旧酒”,与其所承载、所期望的愿景南辕北辙。换言之,对工会媒体来说,并不是只要“说”的多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好“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方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