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家长需先“自我成长”

    张文华

    〔关键词〕厌学;小学生;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7-0077-01

    五年级的小明(化名)聪明活泼,喜欢新鲜事物,但学习成绩不佳,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一写作业就抗拒、拖拉,对学习产生厌倦、逃避的情绪,怎么也学不进去。小明的父母很着急:孩子厌学,这到底是智力问题还是情绪问题?又该如何调整呢?

    研究表明,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智力区间中间的正常人,彼此之间相差不大。影响学习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比如意志力、兴趣、动机、情绪等。在小学中高段,随着学习任务变多,难度增加,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厌学情绪,或是因为不喜欢某门课,或是厌烦某位老师,或是失败的学习经历导致的习得性无助等。

    对于这类由情绪导致的学习障碍,家长和老师能为孩子、学生做些什么?学生自己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成人跳出情绪,采取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先自我成长,停止焦虑和责备,不一味地宣泄情绪,而是建立起孩子的支持系统。粗暴的情绪宣泄非但不会让问题好转,更可能影响亲子、师生关系。我们可以用共情的语言表达情绪:“面对学习和考试,我知道你内心也很挣扎很难受,但是更重要的是该怎么做,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对不对?”非评判性的语言,站在对方的感受上,既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又传递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识,使孩子受益终身。

    其次,我们不妨引导孩子静下心来,在安全接纳的氛围中,帮助和引导孩子理性分析,找出应对的策略。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学好,或满足自我效能感,或得到他人的认可,孩子更清楚学好对自己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顺利学好,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不妨陪孩子“复盘”:是这科真的很难吗?是怕以后再学不好吗?是害怕爸爸妈妈或老师的批评指责吗?接下來应该怎么做呢?问题厘清后,大家再一起查漏补缺,制定计划。

    最后,孩子也需要“脱敏”,重新建立与学习相关的积极情绪。情绪性学习障碍的形成就像是滚雪球,在雪球越滚越大的过程中,跳出消极情绪,都有可能改善问题。比如先从简单的任务入手,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重拾自信,再逐渐提升难度,逐步消除此前的消极情绪联结。在改善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问题可能出现反复,“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学习障碍也不是一日形成的。老师和家长要充当鼓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有动力坚持,坚持到黎明前的黑暗褪去后,才会遇见希望的曙光。

    经历这样一次历炼,孩子除了学习上有收获,心灵也会得到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武汉,430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