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周建东+于涛+魏丕勇+李储涛

    摘 要:对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山东省现行的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存在5大问题:将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与中考改革推行等级制相矛盾、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比重分配失衡、考试项目内容选择不合理、考试的免试与加分制度不公平、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等。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第一,体育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推行细化等级评价制度;第二,考试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的监管力度;第三,废除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项目,增加选测项目的数量;第四,严格细化体育考试的免试与加分制度,确保考试公平;第五,全面推行“电子化”考试,培养高素质考务人员,保证考试公开透明。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学习水平考试;考试制度;初中体育;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6-0108-05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s in Shandon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ir solutions

    ZHOU Jian-dong1,2,YU Tao1,WEI Pi-yong1,LI Chu-tao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2 School of Education,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system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conclud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system currently effective in Shandong province had the following 5 major problems: counting physical education scores into midterm examination total score contradicted the grade system implemented in midterm examination reform;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ortions of procedural examinations and summative examinations were out of balance; examination item and content selection was irrational; the examination exemption and bonus point awarding system was unfair; the genuineness of examination scores was not ensured. Based on their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s offered the following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1)do not count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scores into midterm examination total score; implement a refined grade evaluation system; 2)give examinations in a procedural examination and summative examination combined wa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ocedural examinations; 3)get rid of such items as height, weight and lung capacity,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optional test items; 4)strictly refin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exemption and bonus point awarding system; ensure examination fairness; 5)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electronic examinations; cultivate high quality examiners; ensure examination transparenc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examination system;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province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中发7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 [1]200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8]2号)中又明确指出:“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将体育与健康列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就山东省而言,“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是传统“体育中考”的变体,其目的在于以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中考分数评价方式。在新课程改革方案推行的背景下,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提高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情况的关心程度,也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山东省17个地市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文件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部分地市的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山东省17个地市经济发达程度分成3个等级,每个等级选两个地市作为样本,抽样选取济南、青岛;淄博、泰安;临沂、菏泽6个地市作为样本,在2014年3-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各地部分中学的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县区教育部门分管领导、初中体育教师和考生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并针对有关问题向学校体育领域多位专家进行了详细的咨询。

    1 山东省实施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现状

    1.1 考试分值

    在中央7号文件和山东省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下发后,各地市根据文件精神实施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部分地市体育考试分值较以往有所提高。例如,济南市从2008年起将体育考试分值由30分增加到60分,淄博市从2009年起由30分增加到70分。从山东省17个地市数据来看,各地市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分值并不统一,其中有4个地区分值为70~100分,占全省各地市总数的23.5%;有7个地区分值为50~60分,占全省各地市总数的41.2%;50分以下的地区有3个,占全省各地市总数的17.6%;还有3个地区实行等级制,但是这些地市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制也都是经过统一的体育测试之后再换算成等级。在山东省17个地市中,实行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分数制的地区,一般都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而实行等级制的地区则一般将体育与健康等级,作为高级中学选择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指标之一。

    虽然山东省各地市都根据中央和山东省文件的有关要求,自2008年起加强了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力度,但是由于各地的基础条件并不相同,部分地市仍处于过渡阶段。

    1.2 考试项目

    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是由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在考试项目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安排和指导。对2014年山东省17个地市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项目内容进行统计,被采用最多的测试项目排序为:1 000 m跑(男)、800 m跑(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篮球(运球)、排球(垫球)等。总体来说,全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项目呈多样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

    通过对山东省各地市历年初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文件研究发现,在2008年初中体育考试改革之后,各地市历年考试的项目基本保持不变(如济南市的考试项目内容7年未变),少数地市在原有必测项目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选测项目,积极引导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如2014年淄博市在原有项目1 000 m跑(男)、8 00 m跑(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的基础上,增加了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4种选测项目[3]。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中有选测项目的地市中,多数学校都对学生的选测项目有所限制。例如,在济南、淄博、泰安、临沂等地市的初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中,都有篮球运球、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3种选测项目。据不完全统计,选择排球的考生超过70%,约20%左右的考生选择篮球,仅有不到10%的考生选择足球。

    合理地选择考试项目,是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考试项目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模式:

    1)济南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考试项目较多(一般都是5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种,其中必考项目较多,选考项目较少,如济南必考项目有4个:身高/体重、1 000 m(男)或8 00 m(女)、掷实心球、立定跳远;选考项目只有1项: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足球运球3选1。泰安、德州等济南周边地市也选择济南模式,注重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发展,并有意引导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

    2)淄博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考试项目数量适中,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种,其中,必考项目较少(1~2种,一般是以耐力项目1 000 m/800 m为主),选考项目较多(6选1或8选1),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分类选择(淄博市选考项目分为抽测和选测两种,2014年淄博市抽测项目为: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跳绳3选1;选考项目为:去掉已抽测项目后可选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跳绳、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或引体向上(男)、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足球运球7选1。青岛、临沂、枣庄等地市也选择此种考试模式。这种考试模式更注重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体育活动项目锻炼身体,增加学生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菏泽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考试项目只有必考项目(菏泽仅考立定跳远和1 000 m(男)或800 m(女)两项),没有选考项目。还有济宁、东营、潍坊、威海等地市也采用此种考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学生只能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的练习。这种模式并没有从学生的体育需求出发,仅仅是一种“应试体育”考试模式,使学生为了考试,不得不针对仅有的项目进行反复练习,不利于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发展。

    1.3 考试的组织

    集中考试。一般是由市级教育局统一组织,各县区设立考区,每个考区设多个考点,考务人员统一培训,设备器材统一配置,组织全县区各初中毕业生到就近考点统一进行体育考试。这种模式的适用对象主要是交通较便利、考生相对集中的城镇或城郊地区的初级中学。

    “送考下乡”。一般由市级教育局统一组织,各县区设立考区,并选拔考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及考试业务能力的培训,并派往各个初中考点单独进行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在学校体育馆或田径场设置隔离的考试区域,考生由学校方考试区域外进行组织并有序进入考场。这种考试模式对象主要适用于交通不便、较为偏远的农村中学。

    自主考试。由市级教育局统一组织,各县区设立考区,并成立考试巡查和监督小组。具体考试工作流程和考务人员选拔由各初中考点自主决定,考生在本校进行体育考试,县区教育部门委派工作人员到考场巡视监督。这种考试模式一般适用于没有能力“送考下乡”的农村地区,另一方面也适用于占用考试时间较长的个别项目(如1 000 m、800 m)。

    由于山东省各地市县区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实地的调研中,经济较为发达的青岛、济南大部分县区多采用集中考试,而经济欠发达的菏泽等少部分地区,则更多采用自主考试,个别学校的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流于形式。

    通过在山东省各地的实际调研发现,很多县级考区采用多种组织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体育考试。如济南市历城区采用3种模式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市区的各学校考生,采用指定考点进行集中考试;对于其余较为偏远的地区统一进行送考下乡;但是由于考试的时间和考务人员有限,考务人员只对考生进行身高/体重、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和运动技能(篮/排/足)的考试,而考试占用时间相对较长的1 000 m和800 m由各学校进行自主考试。3种考试组织模式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复杂的考试组织工作显得更人性化。

    2 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问题

    2.1 将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与中考改革推行等级制相矛盾

    中央7号文件等明确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1]然而,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指出,目前正全面推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3方面予以突破”的要求,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环节[4]。

    不可否认,用考试这根“指挥棒”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无可厚非,这种措施在数年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将体育考试成绩计入总分并非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考试制度,研究认为其制度弊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不符合体育的学科性质。一般来说,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有3个方面,即“德育、智育、体育”。这3方面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不相同。其中,对“智育”的考核即指文化课考试,也是综合考试的主要部分,这种考核形式具有选拔性和排他性。对“体育”的考核是对考生身体素质的评价,其意义在于评判考生的体能是否达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其考试本身并不是运动竞赛,也不具有选拔性和排他性。将体育与智育的考核评价方式混为一谈,并不符合体育的学科性质和体育考试制度的建设,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二,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不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于中考来说,其主要的意义在于选拔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初中学生优先进入高级中学。如果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也就是将学生的基本体质情况置于选拔范畴之列。这种选拔对于残疾、生病或体质基础较弱的考生群体而言是一种制度上的严重歧视,部分地区甚至对患病学生只给予总分60%的成绩。这样对他们来说,在文化课没考试之前,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于其他考生,使得文化课科目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第三,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面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实窘境,所谓的“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这一设想本身就是在“新壶装旧酒”,仍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来推行所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比重不合理

    在2014年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分值安排上,主要有过程性考核(包括日常运动参与及体育课成绩)和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指体育学业水平各项目考试的成绩)。其中,有10个地市只进行终结性考核,占58.8%;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地市只有7个,仅占41.2%。而在这7个地市中,青岛市过程性考核所占考核总分的比重最大,为66.7%;潍坊市过程性考核分数比值最低,仅占总分数的10%。因此,山东省各地市的考试存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分值比重不合理问题。

    对于这两种体育考核办法各自的优缺点,有学者曾给出这样的比较:第1种方法简单、易操作,真实性比较强;但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激励不够、促进不强。第2种方法操作复杂、程序较多,但对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体育过程管理的作用不够,通常老师都会给学生打高分,使得这种做法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存在质疑[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在招生录取时的权重不低于20%。”[2]因此,单一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体育学业水平考核方式,将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二者比例如何进行合适分配也随之成为当今体育考试制度亟需思考的问题。

    2.3 考试项目内容选择不合理

    第一,身体形态(身高/体重等)不宜作为考核项目。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遗传、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等。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在初中3年的时间内,通过体育锻炼而达到标准的身体形态非常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公平的考核。甚至,为了提高考核成绩还可能会催生出胖子吃“药”减肥和瘦子吃巧克力增肥的短期突击现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6]。此外,将肺活量等作为考核项目,其科学性同样也值得质疑。

    第二,体能类项目过多,技能类项目偏少。现行的体育考试偏重于体能类项目(实心球、立定跳远),而球类项目、体操、武术等技巧性项目很少出现在考试项目中,有些考试项目看似技能类项目,但是技术动作要求简单,仅仅表现为周期性的简单重复[7]。这样的考试项目选择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三,对于往届考生、外地考生在制度上存在歧视。部分地区对往届考生、外地考生与本地应届考生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例如:在《济南市2014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意见》中,在1 000 m(男)项目上,应届考生的满分成绩(5分)为3 min 50 s以内,而其他考生的满分(20分)要求为3 min 30 s以内。在年龄差距不大的前提下,采用这种奇特的“一考两制”的办法对往届和外地考生极其不公平。

    2.4 考试的免试与加分制度有失公平

    体育考试的免试制度主要针对不适应体育考试的特殊考生。多数地市在制定免试条件时都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即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均给予考试各项目总分60%的分数。这种免试制度对这些特殊考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使其在伤病的困扰之下,还要被迫接受体育考试所给予的“特殊”成绩。本研究认为,应当对所有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分类,完善免试办法,确保在维护考试严肃性的前提下,使考试更加人性化。

    本研究认为,考试的免试制度并不适用于那些取得过名次的优秀运动员,如若采用对其进行免试又缺少相应的监督审核情况下,只会发生类似深圳中考时“免试考生比参加考试的考生还要多”的丑闻出现[8]。

    2.5 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过程性考核成绩突出了对学生运动参与的过程管理,但是,由于这一部分成绩一般是由学校负责考核,在考生追求分数,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前提下,通常会给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很高的分数。如何加强体育的过程性考核管理,如何客观评价学校给予考生过程性考核分数的真实性等问题,都存在监管空白。在终结性考核的各项体育测试中,由于诸多考场出现舞弊的情况,使得体育整体成绩的水分偏多。通过各地考点的实际调研发现,体育考试中的考场舞弊行为层出不穷,主要包括改造考试器材、考生替考和考务人员操作,其中考务人员的各种考场舞弊行为是造成体育考试成绩不真实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考试信任危机,体育考试制度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改革,只有严格考试考场纪律,控制人为参与,加强考务人员的约束等具体措施,才是防止体育考试腐败,提高考试公信力的有效举措。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再计入中考总分,在录取时文化课成绩相同的考生,体育成绩靠前的优先录取。体育成绩采用分数和等级两种形式,并细化等级分布。如按照百分制换算等级,可采用如下换算方式:100~95(A1)、94~90(A2)…65~60(D2),60分以下为E级。

    第二,考试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分数比重不得低于总分的20%,不得高于总分的50%。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考生初中3年各个学期的体育学科成绩,采用一定的换算比例计入体育最终成绩。各学校应当保存好各学期体育课考核成绩单,以备复核。对于往届和外地考生,只采取终结性考核制度,每项满分成绩按比例调整,使体育考试满分与应届考生保持一致,实测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第三,废除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考核项目,增加技能类考试项目。考试项目模式推行“淄博模式”,建议考试项目设为耐力项目、速度项目、力量项目和技巧项目4项,其中将耐力项目1 000 m(男)、800 m(女)列为必考项目,选考项目分设速度、力量和技巧3类,每类都各设4~8种考试项目。每年的体育学业水平的选考项目,都是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确定出每类选考项目3个考试项目,再由考生任选其一,来确保每年的考试项目不完全重复。另外为了避免应试体育的出现,每年选测项目的公开抽签日期不宜过早。

    第四,严格细化体育考试的免试与加分制度。(1)对于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因严重伤病丧失运动能力或长期免修体育课的考生,可申请免考,考试成绩不再进行分数评定,记为D2级,并备注免考。(2)对于平时能参加体育活动,由于突发生理疾病或意外伤害等原因,且不能参加补考的考生,可申请免考,考试成绩不再进行分数评定,记为D1级,并备注免考。(3)对于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不宜长跑或其它必考项目的考生,可出具相关证明,申请某个单项的免考,批准后可将该单项成绩的60%计入体育总分。(4)对于取得过省级以上正规体育类比赛前3名的运动员考生,严格审查核实其获奖情况,不接受三模、棋类、电子竞技等比赛项目的加分申请。加分比重不得超出一项体育考试项目成绩,总成绩不得超出体育总分。

    第五,增加体育考试经费投入,全面推行“电子化”考试,对考场情况进行实时录像,减少人为的操作空间;培养高素质的考评员队伍,能够独立处理各种考场问题;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实施“集中考试”和“送考下乡”组织模式,严格考场准入制度,避免校方人员对考评员的干预;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巡视监督力度和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对考试舞弊事件实施“零容忍”态度,保证体育考试的公平透明。

    山东省自1981年决定试行重点中学招生时增加体育考试以来,特别是2008年试行初中体育学业水平改革之后,对全省的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提高全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产生很大帮助。在未来的体育考核制度研究中,如何使体育考试制度自身更加科学、更加公平、更加真实可信,如何使体育考试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如何使体育考试能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模式下体育教学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仍需学校体育工作者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 ([2007]中发7号),2007-05-07.

    [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S]. 鲁政发[2008]2号,2008-01-15.

    [3] 淄博市教育局. 2014年淄博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测试工作实施方案[S]. 淄教体卫字[2014]3号,2014-03-05.

    [4] 教育部. 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S]. 教基[2008]6号,2008-04-03.

    [5] 刘海元. 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08,16(9):8-14.

    [6] 徐烨,刘礼国.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改革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2:63-65.

    [7] 陈永年. 探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新航线[J]. 中国学校体育,2006(6):5.

    [8] 游春亮. 深圳中考体育免考被质疑有失公平[N].法制日报,2013-05-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