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需求·新突破

    邵巧倍

    

    

    

    〔摘要〕本研究在浙江省精品课程“人生有选择”的基础上,设计了契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高考需求的生涯课程(课堂与活动),并在6所普高深入实施:(1)菜单式生涯教育课堂:切合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实际需求;(2)菜单式生涯教育活动:整合各校生涯教育活动实践经验,整理出操作性强、有积极成效的活动菜单。在实践中,学校可动态选择适用于本校的生涯教育活动,形成个性化生涯教育活动单。

    〔关键词〕生涯课程;生涯活动;菜单式;普通高中;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6-0026-07

    一、引言

    (一)国外生涯课程现状

    美国的生涯教育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他们根据生涯教育理论将高中阶段定为“生涯探索与准备阶段”。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部分学校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概念,有关职业、教育、经济的概念与技能,行为主体的感觉,情报处理技能,与人的关系,对劳动的态度与评价六个方面。在“新经济”环境下,美国高中开始尝试利用在线职业决策工具(CDMT)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该课程根据CASVE周期的改变,创编了与学习结果相一致的六步决策模型:(1)着手,知道自己需要作出选择,并尽早开始;(2)理解,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选择,知道什么是重要的;(3)探索,扩大自己的选择,并识别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4)评估,回顾审查、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进行优先排序;(5)行动,创制一个教育计划;(6)反思,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知道自己作出了很好的选择。完成整个程序需要11~12课时[1]。

    (二)国内生涯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的生涯教育开展状况如下:(1)生涯课程开设学段以大学、职高为主;(2)区域集中在上海、北京、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3)辅导内容以职业辅导为主;(4)缺少自我探索、学业辅导、生活辅导的内容;(5)辅导方式以个性化测评与集体讲座为主,缺少系统的课程和活动建设[2]。全国范围内,普通高中生涯辅导课程不少,但是结合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实际需求的生涯课程和活动体系尚不多见,系统性、可自助选择的课程和活动体系更为罕见。

    二、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新高考背景下招考政策与形势发展的要求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等新高考改革细则。“一年两考”改革的初衷是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同时倒逼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思考高考选科方案和未来人生规划。

    2.高中学生所处发展阶段对生涯决策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人生探索的重要阶段。高中生需要接纳自身的身体变化,界定在同伴前的身份,希望能够借助周围的资源和力量思考和理清生涯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个人选择与个人本身、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3]。无论从学生的个体发展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对普高学生开展生涯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都是必要的 。

    (二)生涯课程诉求

    浙江新高考实行五年来,高中生涯教育呈现了如下特点:

    1.重大学,轻中学。生涯教育缺少在中学的本土化实践。

    2.重认知,轻操作。少有针对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现状,以及高中生实际学习与生活需求进行设计的本土化操作。

    3.重课堂,轻活动。课堂与活动,都是课程的实践形式。与课堂匹配的生涯教育类活动,将学生放入真实生活场景去实践体验,能弥补课堂重理论偏群体的缺憾。

    4.重供给,轻需求。教育部门和家庭急于一厢情愿地塞给学生所谓必要的生涯教育,而很少有人靜下心来研究学生真正最需要什么。学校和学生都亟需一套适用于浙江省内不同学校和学生的菜单式生涯教育活动体系,并能够按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阶段进行自主选择。

    5.重探索,轻整合。各地区与学校都出于好奇,单打独斗热烈摸索,造成大量的成果重复与精力浪费,亟须团队整合成果进行地区推广。

    目前,浙江省教育部门在普通高中开始推广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看作生涯教育的起步阶段。开设生涯辅导相关课程、开展生涯辅导相关活动,是目前实施生涯教育最可行的办法。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会经历三个选择阶段。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第二阶段:知道了自己有哪些选择,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第三阶段:知道了自己该如何选择,但不知道如何找寻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

    基于此,我们提出要基于普通高中学生生活实际,构建与实施易于推广的、基于选择的生涯教育课程(课堂和活动)体系,以填补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不足。

    (三)研究内容

    1.开发和实践菜单式生涯教育课堂

    基于普通高中学生生涯教育需求,设定课堂目标,拟定课堂框架,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形成适用于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课堂体系。

    2.开发和实践菜单式生涯教育活动

    基于高中学生生涯教育需求,采用生涯测评、互动访谈、同伴活动、社会访谈、模拟面试等形式,使学生的决策能力得以提升。

    三、研究设计

    (一)菜单式生涯教育之课堂

    1.课堂理念

    (1)立足学生需求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希望给予学生更大选择权,让学生站在人生规划的角度上,思考自己未来走什么样的生涯发展路径,思考“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4]。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不仅要应对日常的生活管理、学习考试、人际关系,还要应对自我探索、学业选择、职业决策、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系列生涯事件与课题,迫切希望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有效资源和协助。

    (2)放眼学生未来

    生命是动态变化的连续过程,青春期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关键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生涯课程不仅要协助学生积极应对高中阶段的生涯事件,而且要使他们学习处理好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前瞻性的思维看到未来的多样可能,以更加开放、积极、负责、接纳的姿态去迎接未来[5]。

    2.课堂目标

    (1)积极的探索动力

    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智能分布、个性特点、自我效能、职业兴趣、学科能力、学科潜能、意志品质、价值观等各方面更加积极投入地探索,并产生较高的自我认同感。

    (2)全面的决策能力

    学生能够明晰高中阶段学习成长路径,具备积极应对学业选择与专业选择的能力,积极乐观地探索职业,理性客观地看待、分析职业可能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特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课堂内容编排

    (1)编排依据

    学生需求调查结果。为使生涯教育课程更具针对性,我们在原选修教材《人生有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了“高中生生涯教育需求的调查”,抽取了宁波市内6所普通高中469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涯辅导需求及决策风格。学生对21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别进行5级评分:1表示“非常不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结果发现,所有项目均值大于3分,可见,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相关辅导都有需求。其中,“高校与专业志愿”“职业信息”“职业兴趣”“人生价值”“梦想与理想”“应对压力”“遇到困境时的选择”“认识悦纳自我”位列前8,均分高于4分。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初步设计了横向课程体系。

    教师和学生访谈结论。我们对宁波地区10位拥有三年以上生涯教育经验的教师及100位随机抽取的学生,就生涯辅导各阶段工作的重点进行了详细访谈,统计发现,学生需求调查结果与专任教师的判断相对一致。所以,我们的课程内容编排兼顾纵向年龄层面因素,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重点需求(如图1所示),初步规划了纵向课程体系:高一以学业选择、自我探索为主,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科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完成7选3决策;高二以专业选择、自我探索为主,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建立自己与工作世界的关系,树立职业理想;高三以职业选择、人生发展为主,重点帮助学生进行升学途径选择,了解高等院校及专业要求,进行大学和专业决策。

    (2)编排内容

    本研究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需求,开展问卷调查和案例访谈,以期组建菜单式、立体化的系列课堂。以自我探索为基准核心出发点,分别向学业规划、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延展开,延伸到人生发展。(见表1)

    在高中生涯教育内容的具体编排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排摸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主要困惑,提出了五个主要发展任务,每个任务分别设计了3个话题,共15课时(如图2所示)。

    ①自我探索:认识性格、兴趣探究、生涯角色

    ②学业选择:学习动机、选课决策、考后调整

    ③职业选择:职业变化、职场信息、工作地图

    ④专业选择:专业学科、专业信息、大学初探

    ⑤人生发展:压力应对、理想梦想、人生价值

    (二)菜单式生涯教育之活动

    1.活动理念

    将生涯教育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各个感官来体验。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讲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2.活动目标

    以高中各学段学生生涯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各校生涯教育活动实践经验,整理出一批操作性强、对学生生涯发展有积极成效的活动,形成高中生涯教育活动菜单。

    3.内容编排

    采用班级访谈、案例收集、学生反馈、教师调查等手段,通过生涯测评、集体讲座、案例访谈、同伴活動、社会访谈、模拟面试等方式,形成生涯教育立体活动模型,并推广实践。

    以生涯教育课堂为主阵地,拓展教育形式和方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个体辅导、同伴研讨、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我们设计了几十种适合高中学生操作的生涯探索活动,构建起菜单式生涯教育活动体系(如图3所示)。以自我探索为核心出发点,向学业选择、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三个方向进行延伸与展开,并最终指向人生发展。

    (1)自我探索类活动

    自我认识是高中生涯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高中生需要通过生涯课程与活动,探索自己的优势智能、个性特点、职业兴趣等,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自我探索相关活动重点在高一阶段铺开,高二和高三阶段也同时伴随着展开。我们主要利用相应的生涯测评软件(如表2所示),组织学生在高一阶段逐渐探索自己的智能分布、个性特点、自我效能、职业兴趣、价值观与学科潜能,为下一阶段的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2)学业选择类活动

    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推介会、学业规划预期报告会、选课指导、学业规划预期报告、学业规划经历分享、自主招生模拟面试等活动课程,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在学业发展上的潜能与潜在的选择。例如,我们利用开学这一契机为高一新生举行学科推介会,邀请校内骨干教师为全体学生介绍各个学科的逻辑内涵与学习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精准地把握各个学科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开展自主招生模拟面试,按照高校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单独面试等各种模拟面试方式,把握高校对高中生的素质要求,思考高中阶段需要做好的准备,并进行执行时间规划。

    ①学科推介会

    探索学习该科目能培养哪些能力?

    本科目与哪些专业、职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本科目,对自身有哪些基本要求?

    ②学业规划报告

    明确学业目标。此处主要指专业和大学目标,并对目标内容做简要介绍,可以结合浙江第一次新高考的专业录取情况进行分析。

    自我认知。主要从优劣势、个人兴趣等方面分析自我,并运用人才测评工具(包括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职业能力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等,可在互联网上检索)评估,并附测评结果。

    专业发展。专业未来的职业备选项、职业内容、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专业决策。详细描述专业和大学目标的选择过程、备选目标,要求专业决策切合外部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和个人特质(包括个人的学科特长、兴趣能力等)。

    计划与路径。个人近、中、长期的学习发展计划,学考安排和选考安排,必修课程和选修计划,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等计划,要求符合逻辑和现实,具有可操作性。

    ③学长访谈

    校内的学姐和学长是学生学业成长重要的信息来源,高一学生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学姐、学长在高中适应、高中学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在活动中为自己找到了榜样,有的从中吸取了教训。

    (3)专业选择类活动

    通过家族专业调研、校友专业分布、大学招生信息、大学体验日、专业体验日、校友专业故事报告会等形式,引领学生认识大学里那些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专业。例如,举办校友专业故事报告会,邀请就读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回到校园给学弟学妹们介绍各自专业的基本情况,就专业的课程设置、学习感受、当前就业前景等高中学生最为关心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对于在校高中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他们了解各个专业的现状,有利于学生更理性地作出专业选择。

    ①大学实地体验

    参观校史馆,了解大学办学历史与知名校友;

    参观校园各个功能区与景观;

    就餐体验;

    与学长学姐们交流高中三年规划与行动;

    祝福与约定。

    ②大学专业体验

    提前按专业报名分组;

    本科专业体系和学习内容介绍;

    分专业前往不同的院系实地体验;

    尝试做各种研究实验,听该专业知名教师的讲座;

    该专业在读学生分享真实的学习生活;

    颁发纪念图章。

    ③大学专业访谈

    专业名称;

    高校名称;

    选考要求;

    专业的基本内涵;

    隶属的专业大类;

    学习内容;

    专业的基础课程;

    适合的人群;

    学习该专业的要求;

    可能的就业领域;

    毕业后掌握的技能。

    (4)职业选择类活动

    通过家族职业分布调研、家长职业分享、学生职业体验中心、真人图书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职业。例如,我们利用真人图书馆的形式,邀请学生最想了解的职业人来到校园里,请他们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从职业人的角度来诠释学业、专业、职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更立体、全面地思考当前的生涯选择问题。

    ①职业体验

    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选课;

    体验所选择的职业课程;

    发现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了解自己适应职业的可能性。

    ②家族职业树

    了解家族中大多数人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了解家人如何形容他的职业;

    了解家族中对彼此职业感到满意或羡慕的是什么;

    家人对各职业的评价往往表现了他们的好恶。

    ③真人图书馆

    邀请“真人图书”,建议选择专业机构的“真人图书”,便于学生借阅。学生根据“真人图书”的职业信息,选择感兴趣的“真人图书”,确定阅读名单。

    “真人图书”与选择学生互动,分享成长经历、求学经历和职场经验,阅读真人故事。

    收集语言或书面的活动感受。

    ④职业领路人

    邀请职业领路人,建立领路人团队。以学生家长和校友为主要成员,团队可以成为学校的固定资源,长期、持续地引领学生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的发展。

    领路人公布其职业信息,经学生选择、分组,形成不同的领路人团队;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设计问题及未来可能的行动,以便在活动期间与领路人探讨进一步的生涯实践。

    学生与职业/生涯领路人面对面交流,学生对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思考进一步实践与探索的可能性。部分学生更加认可该职业,与领路人建立了更具体的联系;部分学生则放弃了此类职业选择。

    ⑤模拟招聘会

    拟定模拟招聘岗位和岗位要求。

    设计面试问题。

    学生根据岗位设计简历。

    学生准备:招聘方看重什么?面试前如何准备?

    模拟招聘,学生面试(群面或单面)。

    总结和点评,收集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菜单式高中生涯课程总体系见图4。

    四、课程实施

    生涯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传统课程,每所学校的开课形式、开课年段、师资配置等方面均有差异。有校际差异也有校内差异: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的开课年段,在三个年段同时开课难以实现;部分学校侧重高一学生的学业发展和选科指导,部分学校在新高考的高三第二学期开设心理课。因此,制定课程菜单应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开课状况,选择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辅导内容,使课程实施更灵活、可操作。

    五、讨论

    通过追踪调查和对照组调查,我们发现了生涯课程能显著提高学生生涯发展和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为高中学生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本课题集结了宁波地区6所普高的心理专职教师力量,形成了课程研究和建设团队。借课题研究的平台,课题成员向内努力丰富自己,向外大力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课程在构建和实施的过程中,教材与体系不断修正并在区域内外不断推广。课题组成员曾获全国一等奖4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3项,市一等奖10项,市二等奖6项等;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编写教材5本。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进行课程的细化,推进各个学校的校本化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伟,张志欣.基于在线职业决策工具的美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4(5):65-68.

    [2]周斌.高中毕业生生涯决策自我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7.

    [3]张冬梅.高职生生涯决策班级心理辅导设计与操作[J].职教通讯,2013(1):22-25.

    [4]彭定光.人生决策探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1997,46(6):49-54.

    [5]唐芹,方晓义,胡伟等.父母和教師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发展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6):604-615.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宁波,315104)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