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战略重点研究

    冯凯

    [摘 要]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环节。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选择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战略方向,才能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模式。文章主要分析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基本原则以及战略重点,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治理模式 基本原则 战略重点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程度与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即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如何选择和构建。当前,合理构建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除了要依靠企业自身经营特征外,更要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环境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框架范围内的企业治理模式的总体发展倾向,另外,还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系统发展的制度和文化基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树立做优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国有企业只有在全面考量上述的基本原则之后,才能作出具有战略重点倾向的选择并且构建合理完善的治理模式。

    一、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企业自身管理特性

    企业的治理模式决定了日常运营的基本制度规范,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则是按照企业治理模式所确定的实现公司预期目标的法人及员工的行为规范。如果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就如同缺乏地基的高楼,即使有完备的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真正维持;但是如果公司的治理模式与管理体系不相适应,再好的治理模式也会因缺乏实际内容而难以持续运行。实际上,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维系的。然而二者在本质上却有所不同,容易混淆。首先,公司治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与公司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划分以及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实现公司各利益相关主体自身的激励约束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它是公司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而公司管理则是在公司固有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层为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规划,它是公司有效运转及实现经济效益的推动力[1]。

    企业的治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是维持企业运行的两个维度,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二者需要相辅相成,治理模式要与企业的管理体系互相适应才能产生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作用力。但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企业治理与企业管理被严重混淆,存在一定的困境。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前迈进的关键节点上,国有企业必须在治理模式的选择和构建上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相适应,改变以往二者混淆使用的局面,明确区分二者的任务与使命,从而改善当前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因此,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治理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的首要环节。

    (二)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规律

    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与管理体系相适应是从企业内部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基本原则,但是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还应遵守公司外部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说要遵照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遵循市场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有直接影响作用。当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方面也正在逐渐市场化,摆脱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形成了新型治理体系。从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向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未来的治理模式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程度,同时也会选择围绕市场经济规律与我国政府的双重调控手段来不断创新。就现状而言,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必须与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遵循其基本的运行规律。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构建如果以既遵守内部的管理体系,同时又能符合外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前提,这样就可以构建出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又符合国有企业发展特性的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创新。

    二、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的战略重点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与企业治理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10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够承担政治基础、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民生经济的进一步跨越,也实现了科技进步、国防事业的科学建设,为力保深化改革,攻坚脱贫等作出卓越贡献。在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的战略重点上,必须以党的领导为“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发挥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核心作用,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坚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不能以党代政,以党代企[2]。其二,要把企业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这是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其三,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途径,目的在于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支持和帮助厂长(经理)、董事会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避免和减少失误。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经营方针、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方案;财务决算、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和奖惩;企业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公司制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一般指提交股东会、董事会审议决定的问题。

    (二)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

    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构建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基于此,必须要在突出企业党组织政治领导作用的基础上,依据外部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完善,从而促进企业治理模式体系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改革出发,建立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主要以企业股东为主体,并对企业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责任权力分配,以此来进行企业的内部治理。因此,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要想得到更加优化的效果,其改革就需要培育与发展相关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要逐步导入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功能,借助这一过程实现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另一方面,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促进形成健全的以职工代表为主体的民主集中管理制度,将国有企业的内部业务进行及时公开、共享,积极落实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管理权,能够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对工作创造性的培养,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完善和落实董事会、职工监事等制度,提倡和鼓励优秀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中[3]。

    三、结语

    国有企业要想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就必须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上遵守自身企业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规律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将政府的作用和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治理模式革新的战略重点,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维度确保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孙海刚.公司治理趋同化与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D].开封:河南大学,2004.

    [2]刘梦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2.

    [3]严若森.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基本原则与战略重点[J].财经问题研究,2005(09):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