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都静 马利萍 樊晓阳

    【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路径

    “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与实践关系的真知灼见。实践育人强调实践是教育的内在属性,根本目的在于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作为主体来变革自身知识结构、行为方式和提升道德品质等,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践育人,不仅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符合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趋向,富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高校在校生多为“00后”,他们都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在对自身的认知层面有一定的优越感,在实践活动中也普遍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无法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不能胜任实习岗位、技能缺失的现象。另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岗位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全面发展、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求之若渴。

    教育部要求高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与实践活动中,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学会动手,学会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与实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观念偏差

    多数高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实践育人的有效进行。高校普遍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纸上谈兵的现象。

    (二)育人机制欠缺

    高校实践育人制度存在管理不严、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实践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高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这就使得某些制度、措施难以执行;另一方面,高校对实践育人这一环节重视不足,甚至将实践场地安排到校外,导致实践育人后续的环节难以落实。

    (三)教学体制不完善

    实践教学体制不完善,实践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学校的办学成本,增加师资投入力度,这导致有些高校出现虚设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而忽视文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设置、注重技能实践而忽视道德践行等现象。

    (四)师资投入不充分

    师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办学水平和教学效率。部分高校在实践育人环节缺乏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缺少对这一环节的具体考核机制,从而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缺失了专业性的指导,而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效果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学生实践意识培养

    针对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现状,要加强大学生实践意识培养,使其从内心认识到实践的意义。一方面,要将课程育人设为主要目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增设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发展等课程,帮助学生解决进入社会后即将面临的问题,逐步改变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要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引领效果,以教学比赛、精品课程评比等多种形式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使实践育人意识深入学生内心,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建立实践育人评价机制

    第一,高校在制定相应的实践教育计划时,要强调当事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制定业务绩效考核机制及奖惩措施,还要对实践育人过程的有效实施建立监测机制,让实践育人机制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提高教育成效。第二,高校与企业间的协作办学要以学校为主,要以教学规律、学科专业知识来加强实践育人过程的管理。企业所配备的指导老师必须真正承担起教学责任,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第三,高校要对实践育人环节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解决合作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这种管理模式正常化和制度化,以期形成长效机制。第四,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只有掌握了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动态状况,才能够对专业布局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创新实践育人形式

    第一,打造新型教育教学形式,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参加技能竞赛,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第二,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基于“立德树人”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功能。第三,建立科研育人机制,鼓励师生参加科技创新团队和科学研究创新训练,及时学习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优化教育资源,提升综合能力

    在实践育人环节中要将社会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来优化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遵守理论教育和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有效推进实践育人环节的落实。在专业领域背景下,建立产教合作机制,扩大实践平台,广泛建立教育实践、就业实践基地。从高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加强与企业及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并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一方面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便在实践育人环节加强监管,使负责指导学生的专职人员能够真正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過研讨会、学术报告等途径提高校外实践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01-24.

    [2]李捷.从六大维度全面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开放时代,2020(01).

    [3]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2012-01-10.

    [4]张晓平,纪升太.高等院校协同育人实践课堂中的常见问题探析[J].大学教育,2020(02).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与机制研究”(2019zsszsx1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