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李民生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用人机制;人才管理

    人才是媒体竞争的关键。目前,整合后的县级融媒体普遍存在人才队伍老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新媒体相关人才,在运行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等问题。如何改革创新用人机制,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精通新媒体业务、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梯队,就成了县级融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全媒体时代,县域的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移动手机,接收信息、传播信息和生产信息,作为最接近群众的传播渠道,县级媒体如果继续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被基层受众抛弃。

    县级融媒体只有适应当前移动传播迅速普及的时代趋势,实现媒体的互联网化,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执政优势,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

    首先,必须把握“引导”功能,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发展强化自己的移动客户端,更好更快地把党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基层群众中间去,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

    其次,要把握“服务”功能,即用户在哪儿,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就要跟踪到那里。只有传播手段、服务功能越多,把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基层信息枢纽和综合服务平台,让基层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天都离不开,才能增强受众黏性,有效地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整合后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人员总量过剩与人才相对短缺并存的囧况。当前,要补齐专业人才短板,一方面要广泛吸纳、优化提升,即从现有的人员中选择一批优秀人才投入到新平台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积极引进急需人才,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一)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开展专题培训,认真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媒姓党、导向为魂,切实提高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努力培养一批传播技能“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通过新闻实践尤其是重大报道的实践,提升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编辑记者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引导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从基层群众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写作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讲好县域故事,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四)择优引进急需人才,通过传帮带,继承和发扬纸质媒体记者扎实的写作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新媒体记者一兼多能、敢于创新的特点,努力使新闻工作者的结构、数量更趋合理。

    人才是媒体竞争的关键因素。县级融媒体只有搭乘“互联网”快车,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让有用的人才进得来,进来的人才用得上,好用的人才留得住,才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赢得未来。

    一是要拓宽引才渠道,千方百计引进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人才。

    二是要建立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绩效考核体制,坚持业绩导向,收入分配向采编队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最大限度激发编辑记者的积极性,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要建立健全人才多元评价、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有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更好体现劳动价值。

    四是要必须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机制,如首席制、轮岗制、交流制等,让优秀人才有新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引得来、留得住。

    融媒体时代,只有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现状的绩效考核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建设一支既掌握新聞传播规律、又精通新媒体技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人才队伍,才能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作者单位:甘肃省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