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任忆 邢丹丹

    【摘要】“外语+”背景下复合型英语口译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各项倡议的实施效果。独立学院从成立之初就非常明确其新的机制和模式要健康生存并发展下去,关键要解决好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毕业生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产学研合作和评估体系四个方面探讨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外语+”;口译人才;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任忆(1983.10.14-),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口笔译;邢丹丹,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是2001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和重庆南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全日制本科高校。2003年经教育部确认为首批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因此,自办学以来,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开放型、复合型人才,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新时代下,国家发展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高。首先,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重庆作为连接欧洲、亚太、东盟三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在战略上具有极端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外语+”一体化复合型口译人才是独立学院外语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近年来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加大引进海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基于此背景,独立学院更是积极寻找高质量的海外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将通过留学项目出国深造,这对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无疑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独立学院复合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对当下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结合实际努力探索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外语+”的内涵

    “外语+”有两个层面的内涵意义。第一层,指高校外语专业办学,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纯语言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单一外语人才过剩;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管理、创新等能力,外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差,职场成就低。第二层,指学生外语专业学习。学生在“外语”语言基础之上,还要开展其他的专业或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学分。例如,“外语+法律”“外语+贸易”以及“外语+科技”等,这既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又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培养“外语+”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外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方式应积极进行改革和调整。

    二、“外语+”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特点

    与其他类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外语+”学校优势专业。每所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方翻译学院为例,2020年1月根据各专业历年平均录取分数线综合发布的排名前十的优势专业为:德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英语、对外汉语、工程管理、德语、法语、日语、翻译专业,很明显,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程管理是十个专业中比较突出的非语言类优势专业。如果将英语口译与这两个专业相结合,利用两个专业的强大师资力量,就有可能培养出经贸口译和工程管理口译的“外语+”复合型英语口译人才,这既符合独立学院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

    2.“外语+”社会紧缺专业。我国经济向在高质量發展迈进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人才匮乏的专业领域,需要一批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型人才队伍。因此,独立院校要不断地调整专业配置,取消社会需求不大的专业,开设适应当下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新专业。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方翻译学院为例,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因个别专业无法迎合市场需求,导致该专业无生可招、教师无课可上的惨痛局面,最终被市场淘汰。因此,独立学院要针对目前社会紧缺专业进行调研,调整专业配置,适应市场。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可以以辅修的方式学习社会紧缺专业,相信未来的就业领域会更宽广。

    3.“外语+”经济发展长线专业。 经济发展永远需要工科长线专业的人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随着中国与外国企业在技术上的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密切,需要大量懂工科专业的语言服务人才。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方翻译学院作为语言类文科院校,更需要发挥其语言优势,为国家培养、为企业输入更多的“外语+”工科专业英语口译人才。

    三、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的面临的具体问题

    1.师资建设机制不健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兴国必先强师,要求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作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可见,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所具有的基础性、全局性重要战略意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一直广受诟病,中青年教师缺乏,高职称教师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等。建校不足20年的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英语口译课是一门非常重实践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仅英文要好,还必须具备出色的口译能力,否则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不仅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问题,也关系到人才成长的质量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知识不断云集,社会需求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更多要求。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目前仅仅开设的口译类专业方向只有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这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必须要学习更多更专业的东西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毕业后才会有好的出路。

    3.实习基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语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很早就与校外翻译企业签署了实习基地相关协议,定期派学生去翻译公司进行口译实践。但事实上,所谓的实习基地形同虚设,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实践锻炼也难以实现。

    4.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教学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对教育评估目标,评估方式和评估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现有的评价手段和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以及期末测试,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四、“外语+”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方案新路径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新时代,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就必须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口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口译教师也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时代人才,尤其在“外语+”背景下,口译教师更应首先具备“外语+”的能力。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应该培养大批双师型或复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其他专业的培训并取得资质,尽可能去相关行业实践获得一手经验,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此外,聘请翻译公司的资深口译教师亲自到校指导或授课,同时对口译老师进行培训,让行业专家“走近学生、走进老师”,以此提升整个口译师资队伍的水平。

    2.优化课程设置。“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除了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外,应该还有专业方向课程。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实行按口译基础分层次教学、按学科打基础、按专业方向强化定向培养。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应在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重庆本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了多个口译类方向性课程,比如工程、物流、外贸等专业领域的口译方向课程,当然,还可以尝试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外语+”落在实处,才不违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3.建构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独立学院的产学研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重在社会服务,独立学院的产学研重在人才培养。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应和作为实习基地的翻译公司展开合作,学校具有生源、教学设备、教学资源配套的优势,翻译公司具有“多领域、多专业”的口译实战经验。双方应充分发挥优势,结合重庆地区的发展需求,联合培养“外语+”复合型口译人才。

    4.建立科学成熟的复合式评价体系。“外语+”复合型口译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双语运用能力,熟练的口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性口译人才。基于此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口译人才评价体系也应具备复合式的特点。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单靠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以及期末测试这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是难以综合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应把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口译)、雅思/ 托福考试、全国口译大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英语能力竞赛,以及其他专业领域的资格考试纳入口译人才评估范畴之中。

    五、结语

    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世界深度融合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必须与时俱进,积極探索“外语+”口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优秀口译人才,从而提升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郁,顾俊玲,刘淑梅.“外语+”:高校外语专业转型与拓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9(05):56.

    [2]郭艳萍.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办学国际化推进研究[D].新疆: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仲伟合.译员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4.

    [4]董华容.当前形势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09(11):27-28.

    [5]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