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国际化传播研究

    摘要:任何艺术都需要进行传承,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这也是整个艺术体系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来源。古筝艺术也同样需要进行创新与传承,同时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西音乐体系不断进行融合,同时与现代化的音乐元素产生碰撞,创建出新的古筝文化传播体系。

    关键词:古筝;全球化;艺术传播

    一、“传统”的概述

    传统这一改变呈现出比较强的特定性以及时代性。站在内容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传统能够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成果进行有效总结,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对于学校内部的音乐教育体系来讲,学校需要对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内涵进行区分,不仅需要对西方音乐的精华进行吸收,也需要对我国传统音乐元素进行集成,从而创造出新的元素与价值。

    二、国际化背景下古筝传播形式的变化

    古筝这一乐器所表现出的音乐表现力是比较独特的,同时能够演绎悦人的音色,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现代化的古筝作品体系中,作者往往借助西式的方法,在其中融入我国传统音乐的匀速,对独特的个性化美感进行传达,这也使得一批悦耳的古筝作品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些古筝作品呈现出比较强的创新性,演奏的技巧比较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古筝音乐艺术体系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作品题材趋于个性化

    如今,古筝作品的题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表示创作人员能够站在独特的视角上,借助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对我国古筝的发展路线进行审视。古筝作品当中的题材逐渐趋向于个性化,这使得创新性的思路得以展示出来,为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时古筝作品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古筝作品命名方式创新

    目前,现在很多的古筝作品名称不再是传统的江南风格,而是逐渐对传统的固态思维进行打破,对西方音乐体系的命名方式进行借鉴。比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自徐晓林之手的古筝作品《抒情匀幻想曲》,作品的命名逐渐显示出西方化的特征。

    (三)古筝作品结构创新

    在作品《静水流深》当中,整个作品的结构呈现出如下特征:主旋律贯穿在整个曲目当中,借助西方的作曲技巧来对曲目进行重复和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在不同的段落当中都能够清晰地看到主题,不断强化听众对主题的记忆。为了能够避免完全西化,作者避免使用三度,而是使用传统乐曲当中经常使用的平行五度,在整个作品的织体结构上,借助点线面逐渐递进的层次来对作品进行收缩以及扩张,促使整个作品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时刻能够给人清高淡雅的感受,促使听众不断对作品的内涵以及价值进行感受。

    (四)古箏定弦方式创新

    在多元化的艺术体系当中,演奏人员以及作曲创作家逐渐开始进行古筝曲目的改革与创新,以此来对古筝作品进行变革。首先,在对现有的古筝体制进行保持的基础上,对定弦法进行创新,也就是人工进行调试,对古筝的音列重新进行定位。其次,是对古筝的形制展开有效创新。结合古筝作品创新发展的需求,对西方键盘乐器的演绎模式进行吸纳,从而对古筝体系当中传统定弦无法表现缺陷的有效弥补。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李萌教授所创建的蝶式筝等新型古筝乐器形式。

    (五)古筝作品表演模式创新

    艺术体系的生命力不断提升的原因在于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在其中不断融入新型的元素,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古筝乐曲演奏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要,就需要迎合观众的审美乐趣。

    目前,古筝的演奏形式不再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它除了与传统的乐器一同进行演奏之外,还会与西洋乐器配合进行演奏,同时受到人们的强烈推崇。我国传统形式的民族乐器和现代新型技术的融合逐渐转变为传统民族乐器与电脑设备设施之间所进行的有效互动,这种新型的模式为传统的古筝作品演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古筝乐器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需要坚持古筝乐器所具有的特殊美感,目前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有效结合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尝试。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民族音乐的根基进行了解,也需要保留其原有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融入西方的创作技巧,促使古筝乐器以及作品朝着创新化的方向发展,为传统民乐注入新的活力,为将来民族音乐体系的完善与健全奠定基础。

    作者简历:

    吴越(1987.05.28)女,汉族,中共党员,北京人,河北石家庄,050051,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毕业院校:天津音乐学院。